仇裕斌
摘要:近年,羊小反刍兽疫疫情在我国的发生频率逐年增长,使羊养殖业遭受严重损失。海安县畜牧兽疫站以羊小反刍兽疫的发病症状为切入点,结合治疗实践提出疫苗接种防疫措施,并提出系统的综合防控技术,取得显著效果,防止疫情的大规模爆发,促进了当地羊养殖业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羊;小反刍兽疫;防控技术
中图分类号:S858.26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9.24.044
0引言
小反刍兽疫就是羊养殖专业户所说的羊瘟,属于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多见于羊类牲畜,近年由于羊品种的大规模引进使内地出现小反刍兽疫,而且发病范围逐年增加,对养殖户造成严重损失。
1临床症状
该疫情的潜伏期为4~5d,最长21d,一旦出现疫情,防治困难,极易造成羊群死群伤。海安县畜牧兽医站通过对活体疫情的诊治,将小反刍兽疫的发病症状总结为感染初期羊活体烦躁不安,长时间站立,不下卧休息,口鼻干燥,进食量明显减少。随着疫情发展,羊活体流黏液脓性鼻漏,不进食,呼出恶臭气体。发热导致羊活体口腔黏膜充血,颊黏膜出现大面积损伤,羊口鼻多涎,羊活体下唇、下齿龈等处感染,个别羊活体齿垫、腭、颊部、乳头、舌头等处均出现坏死性病灶。疫情后期羊活体出现带血水样腹泻,严重脱水,体温下降,咳嗽、呼吸短促,死亡率为100%,疫情轻度发生时,及时隔离,诊治得当死亡率可降低为50%[1]。
2治疗方法
针对羊小反刍兽疫的发病症状和传播途径以及造成的群死群伤后果,我国将羊小反刍兽疫划分为一类羊舍疫情。由于该疫情的特殊性,目前并没有规范的治疗方法,只能根据羊活体症状的发展合理用药,海安县畜牧兽医站近3年的羊小反刍兽疫防治经验表明,对羊活体进行疫苗免疫是最为可靠的羊舍防控方法,而且极大地减少了疫情大面积爆发。目前最为有效的弱毒疫苗有Nigeria7511和Sungri/96,临床表明这2种疫苗的使用对羊活体没有副作用,而且可用于交叉保护多个群毒株的攻击感染,安全性好,但Nigeria7511和Sungri/96的热稳定性差[2]。
海安县畜牧兽医站2014-2017为期4年的以弱毒疫苗Nigeria7511和Sungri/96进行全县羊小反刍兽疫综合防控技术的推广取得显著成效,并形成了以检疫一消毒一隔離一免疫为主线的预防方式,综合防治疫情,使全县羊养殖户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稳定了羊肉产量,防止了小反刍兽疫大面积爆发,避免了疫情失控。至2017年全县累计进行羊活体免疫380万头,免疫率达到100%,全县羊养殖创效96991.28万元,促进了当地羊规模化、正规化养殖。
3防治实践
海安县畜牧曾医站结合当地羊养殖规模和现状,因地制宜的制定了适合海安县羊小反刍兽疫防控措施,确保地方羊养殖业良性发展,助推养殖户创效增收,具体举措如下。
3.1制定应急预案
根据我国动物疫情防治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小反刍兽疫应急预案,依托小反刍兽疫疫情实时监测与报告、疫情爆发确认、疫情等级、应急处置和防止扩大化措施,严格控制疫情规模。疫情确认后,在疫区以“早、快、严”的原则,坚决扑杀受病羊活体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厂区实行全面消毒,并进行消毒检测,保证消毒效果,实施疫区封锁和禁止羊活体交易,防止疫情扩散,明确小反刍兽疫疫点、疫区和受威胁区范围。动物疫情防治部门在受威胁区加强对羊场、屠宰场、交易市场的监测检查频率,各职能部门实现互联互通,及时掌握疫情动态。鼓励羊场主对羊群进行免疫,建立免疫隔离带,发现疫情不瞒报[3]。
3.2积极开展疫苗试验,健全羊活体免疫程序并推广小反刍兽疫疫苗试验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Nigeria7511和Sungri/96免疫持续期试验。2014年3-4月,海安县畜牧兽医站在城东镇一个600头羊场进行疫苗持续期试验,按照防疫规定在小羊入舍8d后进行Nigeria7511疫苗接种,严格把控疫苗批号,确保接种质量。免疫后以1个月为周期,进行为期半年的采血取样,明确采样个体,不重复采样,样本数量为30。羊小反刍兽疫阻断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检测标准为:血样阻断率>50时为阳性,血样阻断率≤50时为阴性,见表1。
免疫持续期试验表明接种20d羊活体产生免疫作用,1月后可完全保护,羊活体免疫后6月后仍具有较高的免疫能力。
(2)制定季度检测抗体计划,确保疫苗接种时间节点,保证接种质量。2015-2017年,每季度对海安县10个镇的羊场和散养户抽样检测抗体,每次样本容量为3~5户的20~30头羊活体,小反刍兽疫抗体监测结果,见表2。
数据显示,海安县羊活体3年抗体检测合格率均大于70%,保护效果达到预期。
3.3制定免疫责任制,确保免疫100%覆盖
结合免疫持续期试验、季度抗体监测,制定羊小反刍兽疫免疫责任。各区镇人民政府、各驻镇畜牧兽医站落实责任制,村防员按照免疫程序和接种操作规程对责任区内的羊活体进行防疫,对新补栏的羊群实施补免,确保100%覆盖.省级规模养殖场检查周期每月不少于1次,普通养殖场每季度不少于1次,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和上报[4]。
4结束语.
海安县畜牧兽医站对羊小反刍兽疫的深入研究,掌握了疫情发病症状和规律,并通过接种实践提出了系统的防控、防治措施,为当地羊养殖产业的良性发展奠定基础,海安县畜牧兽医站羊小反刍兽疫综合防控技术的成功实践,丰富了我国动物疫情防治经验,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军宏,羊小反刍兽疫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防控措施[J].现代畜牧科技,2019(11):80-81.
[2]杨晓梅.羊小反刍兽疫免疫失败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畜禽种业,2019,15(10):107.
[3]郝学成,羊小反刍兽疫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防控措施[J].现代畜牧科技,2018(9):84.
[4]李子石.羊小反刍兽疫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J].现代畜牧科技,2017(1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