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科牧草根腐病菌种筛选试验

2019-09-10 07:22王晶
畜牧兽医科学 2019年24期
关键词:鹰嘴豆根腐病筛选

王晶

摘要:根腐病是一种土传病害,主要危害幼苗,成株期也能发病。研究通过观察不同根腐病菌种4019、4021、4027、4046对鹰嘴豆植株感病率和死亡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菌种4019、4021、4027、4046中,4021的致病率、致死率最弱,菌种4027最强,菌种4019、4046介于两者之间。

关键词:鹰嘴豆;根腐病;菌种;筛选

中图分类号:S432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9.24.004

0引言

根腐病是一种土传病害,主要危害植株幼苗,成株期也能发病。发病初期仅个别支根和须根感病,并逐渐向主根扩展,主根感病后早期植株不表现症状,之后随着根部腐烂程度的加剧,吸收水分和养分的功能逐渐减弱,地上部分因养分供不应求,中午前后光照強、蒸发量大时,植株上部叶片才出现萎蔫,但夜间又能恢复。病情严重时,萎蔫状况夜间也不能再恢复。此时根皮变褐,并与髓部分离,最后全株死亡。该病常与沤根症状相似,属真菌病害。病菌在土壤中和病残体上过冬,通常多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发病,5月进入发病盛期,其发生与气候条件关系较大。苗床低温高湿和光照不足是引发此病的主要环境条件。育苗地土壤粘性大、易板结、通气不良使根系生长发育受阻,也易发病。另外,根部受到地下害虫、线虫的危害后,伤口多,有利于病菌的侵入。

根腐病主要危害根部,初期症状是植株地上部分的茎叶表现似缺肥水状失绿,较键株矮小,生长不良。拔出病株可见须根较少,且呈淡黄褐色。初期主根未有明显病状,但随着病情加重植株长势越来越差,底叶开始变黄枯落,矮化更为明显,最后整株叶片萎蔫,植株枯死。枯死病株很容易从土中拔出,须根已完全腐烂不见,主根变为黑褐色并逐渐腐烂。

鹰嘴豆感染根腐病苗期根部发病时,地下根茎呈褐色病斑,随后病斑不断扩大,往下延伸,并环绕根茎,颜色也随之变黑,地上部叶片从下向上逐渐变黄枯焦,最后死亡。进人成株期后,遇连阴雨天,土壤湿度增大时,病部迅速扩散蔓延,其根部全部变黑,致使植株生长缓慢,甚至死亡。试验通过观察经不同根腐病菌种处理过的鹰嘴豆的感病和死亡状况,分析不同根腐病菌种的致病率和致死率,筛选出致病率和致死率最强和最弱的菌种。可以为根腐病的研究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鹰嘴豆品种A1。

1.2菌种

根腐病菌种为4019、4021、4027、4046。

1.3方法

试验在温室中进行,用盆载种植鹰嘴豆,每盆栽种10株,设置5个处理,其中不接种菌种作为对照,3个重复。播种7d后用4种菌种4019、4021、4027、4046分别进行接种处理,接种7d后开始测定不同菌种处理后的植株的感病率和死亡率,每3d测定1次,共测定6次,并记录数据[1-2]。

植株感病率(%)=每个花盆感病植株数/每个花盆总植株数*100%

植株死亡率(%)=每个花盆死亡植株数/每个花盆总植株数*100%

将测得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得出结论。分析不同菌种处理后鹰嘴豆植株的病级。病害发生率和严重度分级标准:①无病;②21%~50%的植株有病,而且或者0~10%的植株死亡;③51%~100%的植株有病,而且或者21%~40%的植株死亡;④植株100%有病,而且或者61%~80%的植株死亡;⑤植株全部死亡[3]。

2结果与分析

2.1植株感病率

4021对鹰嘴豆的感染率最低,且增长幅度不大,总增幅为25.6%,最终测定感染率最低,为40.0%。4046初次测定感染率较大,在第2次测定时增长不明显,从第3次测定开始对鹰嘴豆感染率急剧增长,总增幅为71.2%,最终测定感染率为95.6%。4019初次测定感染率较4046大,第2、3次测定时增长幅度较大,从第4次开始增长幅度变缓,总增幅为67.8%,最终测定感染率为96.7%。4027初次测定感染率最大,前5次测定增长幅度稳定,第6次增长幅度较小,总增幅为68.5%,最终测定感染率最大,为100%。根腐病菌种处理鹰嘴豆后植株感病率变化见图1。

对不同菌种第3次3个重复的感染率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见表1。4种不同菌种处理的植株感病率在x=0.05的水平上具有显著差异。通过多重比较得出,4021、4019、4027、4046对鹰嘴豆的感染率均有显著性差异。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对鹰嘴豆感染率最弱的是4021,对鹰嘴豆感染率最强的是4027。

2.2植株死亡率

4021对鹰嘴豆的致死率最低,且增长幅度不大,总增幅为23.3%,且最终测定植株死亡率最低,为31.1%。4046初次测定致死率较大,在2、3、4次测定致死率增长幅度较小,在5、6次测定增长幅度较大,总增幅为63.4%,最终测定植株死亡率为87.8%。4019初次测定致死率较小,6次测定中增长幅度最大,总增幅为71.1%,最终测定植株死亡率为94.4%。4027初次测定致死率最大,增长幅度较平稳,总增幅为57.4%,最终测定植株死亡率最大,为98.9%。4种根腐病菌种处理鹰嘴豆植株后死亡率变化见图2。

对各菌种第3次3个重复的死亡率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经过4种不同菌种处理的植株死亡率在a=0.05的水平上具有显著差异。通过多重比较得出,4021、4019、4027、4046对鹰嘴豆的致死率均有显著性差异。综合分析得出对鹰嘴豆致死率最弱的是4021,最强的是4027。

2.3鹰嘴豆植株病级

根据表1植株病级可得出,4021对植株的感染率最弱,4027对鹰嘴豆的感染率最强,4019、4046介于两者之间。

2.4综合评价

给鹰嘴豆植株感染率和死亡率各赋值50%后,各菌种的权重值:菌种4019为60.55,菌种4021为12.20,菌种4027为71.40,菌种4046为47.25。可得出4种不同菌种的致病率由强到弱为菌种4027>4019>4046>4021.

3讨论

(1)4种菌种中菌种4021对鹰嘴豆植株感病率最弱,菌种4027对鹰嘴豆植株感病率最强,菌种4019、4046介于两者之间。

(2)4种菌种中菌种4021对鹰嘴豆植株致死率最弱,菌种4027对鹰嘴豆植株致死率最强,菌种4019、4046介于两者之间。

(3)通过植株病级可以得出四种菌种中菌种4021植株感染率最弱,菌种4027植株感染率最强,菌种4019、4046介于两者之间。

(4)由综合分析可以得出4种不同菌种的致病率由强到弱为菌种4027>4019>4046>4021。

4结论

4种不同菌种中,对鹰嘴豆的致病率和致死率最弱的是菌种4021,最强的是菌种4027,菌种4019和4046介于两者之间。

参考文献

[1]朱振东,霍云龙,王晓鸣,等.大豆疫霉根腐病抗源筛选[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6,7(1):24-30.

[2]王中武,邹致强,胡延生,草莓根腐病的药剂筛选[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7):8046-8059.

[3]陈培和.豌豆、鹰嘴豆根腐病的防治[J].农村科技,2005,14(10):18

猜你喜欢
鹰嘴豆根腐病筛选
不同药剂对青稞根腐病的田间防效评价
大豆根腐病的发生及防治措施
鹰嘴豆是种什么豆
中东美食:谁发明了鹰嘴豆泥
晋北豇豆新品种鉴定筛选与评价
不同西瓜嫁接砧木的筛选与研究
核电厂电仪设备的老化评估筛选
天山奇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