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三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19-09-10 06:46韩学才
青年生活 2019年29期
关键词:三型培养模式人才

韩学才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进入了改革的深水区,关于怎么进行改革,怎么改革能够更加有效,不同的教育工作者给出了不同的定义,而针对这一重大的焦点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就明确指出,高校要“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而这句重要的指示,也正明确了民办高校的教育工作的核心发展方向。

关键词:“三型”人才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培养模式

一、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背景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作为一个新兴的专业,一经出现就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关注。环境问题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而社会科技发展与能源紧缺的矛盾也在日益显现,针对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及在此过程中的安全性,科学性,便捷性也得到了国家和社会广泛的关注。随着国家和社会新能源领域的关注和投入持续加大,也为新能源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1]。客观上也促进了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的发展。为了适应新的社会和行业发展要求,本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掌握必要的数学和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并且能够对新能源材料与器件领域的相关问题提出具体的设计与开发的解决方案,能够运用合适和科學的方法来检验材料和相关器件的性能,然后还能够基于实验和仿真的手段,通过信息的综合处理得到有效的结论。

二、“三型”人才的主旨与内涵

我国开展教育事业已经很多年了,单单从数量方面来衡量,我国已经建成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学校众多,并且每年毕业的大学生的数量在世界范围内也是名列前茅的,这些年毕业的大学生也为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但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逐渐转型,确切的说是从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社会对毕业生的水平有了新的要求。在这个要求下,大学教育同质化,以及结构性矛盾的问题,也逐渐体现出来了。这种教育培养与实际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导致了目前社会就业难的问题。但从另外一方面,市场一线对于实践人才的长期需求的状态依然急迫。总的来说,就是人才人才培养结构和质量需要和当前的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相适应。特别是近几年来,国家大力提倡创新创业的背景下,怎样实施双创培养战略,是高校集中考虑的问题。而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就是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主题[2,3]。

对于民办学校而言,培养“三型”人才,就要首先明确教育培养的定位,以及教育的方式方法。在设计具体教育方案的过程中,需要统筹民办学校自身的有效的教育资源,立足于当下,立足于本区域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布局,并且与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相关产业的实际出发,在学科结构和专业设置方面进行进一步优化,使其能够和当地人才的实际需求挂钩。

三、“三型人才”背景下的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建设思想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作为2010年教育部批准的高校战略发展的本科新专业,承载着行业发展的很多希望,同时由于新专业的特点,其领域涉及也相当广泛,比如材料科学,电子技术,能源科学技术等等。结合三型人才培养的大背景下,产业的种种变革带来了发展的新机遇,而新能源材料专业的人才培养的模式也要适应新的变化,通过推进专业课去固定化,去模式化,课本知识和相关的实习实践相结合的形式,大力培养本专业学生对于新能源领域的工程与创新的意识,以及整体专业领域的创新能力。鼓励和开发学生自身实际的专业知识需求,发现学生的自我特点与特长,同时促进学生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能够自我选择,自我决定,逐步形成“工程创新型、工程复合型、工程应用型人才”[4]。

四、“三型人才”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

总的来说,三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人为本为核心,明确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培养原则,鼓励和推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发展,特别是对于新工科背景下的工科建设要求,更应该制定个性化,差异化的人才培养方案。

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重点在于塑造学生内在的创新素质与创新人格,在课程内容和传授形式上促进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发展。创新人格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追求真理的素质,同时在新时代背景下具备服务社会的自我责任感以及敢为任县善于合作的创新品质。

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即是学生具备多学科多专业多领域的学习和应用能力,在培养过程中重点抓住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本专业的知识储备,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跨专业知识的相关学习,同时积极联系不同院系专业的交流,不同企业的校企合作,为学生构建不同层次的复合型知识网络和平台[5]。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人才核心在于应用,在当今社会中,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所以培养应用型的人才需要企业和市场的合作和支持,在培养的过程中需要鼓励科教融合,加强实践性教学的环节,课程学习密切联系社会服务贴近生产生活,贴近学科应用。

参考文献

[1]蒋利军, 张向军, 刘晓鹏,等. 新能源材料的研究进展[J]. 中国材料进展, 2009, 28(z1):50-56.

[2]倪文波, 崔相夏. 新世纪“三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 高等理科教育, 2002(4):17-18.

[3]闫珍珠, 张欢旭. 新常态下民办高校土建类专业“三型”人才培养路径探索[J]. 教育科学:全文版, 2016.

[4]张宝成, . "三型校园"建设中"三育人"工作探析[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9, 25(4):95-97.

[5]李明秋.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2014, 37(2):116-120.

[6]潘冬青, 樊丽淑. 基于“三型”人才培养的国贸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新研究——以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为例[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5(19):58-60.

猜你喜欢
三型培养模式人才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纳米级稳定性三型复合肥
建设“三型”高校基层党组织实践策略研究
如何发挥高校“三型”基层党组织在学科团队建设中的作用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毛遂自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