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剑英
项目式教学是指教师作为引导者,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引导学生选择某一特定项目任务,自主选择和利用学习资源,在真实问题情境中通过实践体验来探究学习的一种教学方式。我校开展的项目式教学实践与研究工作,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供平台,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
教师的专业观念发生转变
我校的项目式教学研究是以国家课程项目式校本化整合重构的方式进行的。教师依据国家课程标准和要求,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对学科教学内容与知识点进行整合,指导学生进行项目设计、实施与评价反思。我校的项目式教学最初是从“大项目”设计起步的,完成涉及知识点较多、实施时间较长的“大项目”教学设计,要求每个老师都采用项目式教学的方式组织教学,每个教研组都推出项目式教学的展示课。实施一段时间后,老师们渐渐感受到项目式教学的好处,逐渐喜欢上这种教学方式。从“大项目”到“小项目”再到“微项目”,教师自下而上争相展示自己的项目式教学设计。从行政要求到主动实施的变化,反映出教师自身专业观念的转变。
在设计项目式教学之初,老师们就预见到即将到来的变化。利用这种新方式组织教学,实施空间变得更广泛,组织形式变得更多样,技术手段变得更全面,接触的教育资源变得更复杂。面对新环境下个性得到解放的学生,课堂教学不再像过去那样仅关注知识本身,更多的是关注如何学习。在新的教学关系中,教师既是教育者,也是学习者。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老师们既要适应新的教学环境,又要创新课堂组织形式,还要了解和使用新的教學技术,只能不断“充电”。终身发展、终身学习的观念在短时间内深入人心。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更多注重知识的传授,甘当知识的“搬运工”。组织开展项目式教学以来,项目的选择、设计、实施、展示等都需要学生自己完成,主动权在学生手里,教师只在发现问题时进行指导。项目式教学要求,必须放手让学生真正参与进来,建立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研究以及合作学习的机制,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实现教学目标。
大数据跟踪调查发现,那些经过项目式洗礼的孩子们,凭借自身项目式探究养成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合作精神,不仅在高考自主招生过程中受到名牌大学的青睐,而且升入大学后的发展潜力尤为让人惊喜。通过项目式教学实践,核心素养改革走向纵深,孩子们的成长让老师们对“实践能力只能在实践中培养”这一观念深信不疑。
教师的专业知识得到拓展
项目式教学设计需要学科内的知识实现整合。为了让学科内教学目标与知识点整合更加科学,学校鼓励集备组和教研组集体备课。面对主备教师的教学设计雏形,大家就如何实现项目载体与教学目标的有机融合的问题各抒己见。这种集体二次备课过程中产生的碰撞和交流很有利于教师提升。完成项目式教学的全过程让老师们获取知识的触角伸展得更广,专业知识不仅来源于书本、教学经验,还来自同事们的思维碰撞。而实践和操作则让教师专业知识得到拓展和整合,让知识的运用落到实处。
项目式教学的组织实施,让教学过程不再“简单”。有的项目需要用到跨学科知识,甚至需要用到学校课程之外的知识。信息化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教师需要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我校一位物理老师指导学生探究温室大棚光电热转化的项目,一位地理老师指导学生探究温室大棚改进的温度条件。二者的项目有交叉,也有区别。两位老师通过学校项目式教学研究室的牵线,双方项目联合进行,他们在知识领域相互借鉴,在教学设计上互相学习,最终高质量完成了教学设计和任务,还在青岛市首届教学案例评选中获得一等奖。项目式教学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不仅让学科融合成为现实,同时也让STEM教育理念得到渗透。
项目式教学的设计和实施需要在各个教学环节上精雕细刻。这让老师们专业知识的获取不断向教学活动的上游和下游拓展,如对课标的探究和课后的反思。以一位地理老师关于“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课项目设计为例。起初,他选择的项目是“青岛市公交线路的调查研究”,在教研组内切磋交流过程中,大家对这节课的课程标准“结合实例,说明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经过集中讨论,该地理老师增加了新机场、港口、铁路、高速公路等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的案例,项目设计更加符合课标要求,内容也更加详实丰富。事实证明,通过对项目设计上游课程标准的深入分析和学习,教师对教学目标把握和对项目材料的整合能力明显有了很高的提升。
教师的专业能力不断提升
项目式教学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不断增强,体现在备课、授课、课后指导各教学环节中。观念转变促使教师在备课环节的工作更具有针对性;组织管理方式的改变使得教师在授课环节的驾驭课堂能力得到提升,课后指导自然更加深入、更有针对性。项目式的推广让教学变得更可持续。
项目式教学促进教师自我反思能力不断增强。学校邀请专家帮助每个教研组进行教学反思模式的培训,每一节项目式教学课例,都要有教师自己的教学反思、录像材料、同行听课记录、专家反馈意见、学生收获感悟、集体备课过程记录等。这些材料不仅为今后教学改进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更是教师反思能力提升的有力证据。
项目式教学促进教师资源开发利用能力不断增强。项目式教学的教学资源的内涵和外延得到明显拓展,凡是有助于学生进行项目式探究的要素都是教学资源。教师必须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擅长挖掘各类教学资源, 并寻找课程内容的结合点,立足个性化的教学风格,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探究项目。
项目式学习促进教师课题研究能力不断增强。项目式教学的案例中没有可以被完全复制的经验,需要我们在推进中不断探究。学校鼓励老师们边实践边总结经验,结合课题研究促进教学发展。学校申请了教育部和省级项目式教学课题,各个教研组也都有自己的子课题。如地理组申请了青岛市市级课题“新课标导向下通过项目式教学提升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和“关于青岛市高中地理微视频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两个子课题,归纳总结项目式教学的流程和方法,提供项目式教学所需的教学微视频资源,既满足了项目式教学的需要,也在实践中锻炼提升了老师们的课题研究能力。
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离不开内外因共同起作用。调动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内在动力,让他们主动成为发展型的教师,再为他们提供项目式教学的实践平台,一定可以让教师在不断超越自我的基础上实现专业化成长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