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家国情怀 奠定人生底色

2019-09-10 07:22:44崔雪艳
教育家 2019年29期
关键词:家国情怀历史

崔雪艳

2014年教育部颁布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提出要开展以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为主要内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历史学科特有的德育功能,要求每位历史教师肩负着在历史教学中向学生渗透民族自信的家国情懷教育重任。

初中历史作为基础教育中一门重要学科,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起着重要的作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责无旁贷。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是历史教学的必要内容,历史教师应充分使用教材,合理设计教学,采用多种方式,并用自己的学识、阅历和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体现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培育学生家国情怀,为他们的人生奠定底色。

利用重大事件激发国家认同感

与国家、民族发展历程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与英雄人物,常会激起人们指向国家的情感波澜。秦统一六国,初步奠定了秦汉时期的疆域版图;汉唐争盛,极大地拓展了中国疆域;由元至清,尤其康雍乾三朝,建立起空前巩固与统一的帝国,奠定了近代中国领土疆域的基础。诸如此类,都会激发学生某种程度的国家自豪感。不仅如此,收回被外来势力侵占的国土,使国家疆域免遭侵犯,更能激发学生的国家认同感。郑成功收复台湾,能使学生通过感悟郑氏捍卫国家领土主权的行为,从心理维度达成国家认同;长城抗战,既是对国家疆土的誓死保卫,亦是对学生国家认同的行为指引。相反,国家领土遭遇分裂或割让,会使学生不可避免地感受国家记忆创伤与耻辱。近代西方列强凭借不平等条约对中国领土的割占,会使学生痛心疾首;日寇对东北三省的强行侵占,更会引发学生愤恨。所有这些,都是培育家国情怀的历史唤醒。

在利用重大历史事件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培养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充分建立历史与现实的联系,让他们的感受更深刻。今年恰逢五四运动10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在整个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学校也组织了很多相关纪念活动。在学校宣传五四精神为主题进行国旗下讲话后,我找部分学生访谈,了解他们对于五四运动掌握的情况,并适时地进行思想的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相信有这样的积累,历史课学到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无论是知识的掌握,还是品德的培养,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借助名人案例塑造爱国之心

没有家国情怀的人是灵魂与信仰上不完整的人。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社会责任与人文追求。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价值关怀,要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 题,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使命。国家发展的历史核心思想需要我们用爱国之心、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去引领与践行。而名人效应是激发学生国家意识、家国情怀、报国意愿和献身精神的良好范本。文天祥被元俘虏,誓死不降,英勇就义;林则徐主持虎门销烟,抗击英帝国的殖民侵略;钱学森淡泊名利,为党为国为人民倾其一生……历史名人事迹感人、事例鲜活、振奋人心,只要教师善加引导,对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有很好的价值意义。

今天的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与有关国家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倡议,举世瞩目。与之相关的历史人物张骞通西域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我在讲《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一课时,提前精心制作了张骞通西域的故事视频,课上引导学生观看、了解张骞出使西域的过程,体会其艰难。紧接着出示史料:“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体会张骞出使西域的“凿空”之举。对于张骞此番壮举的意义,学生体会非常深刻。

鉴赏历史文物培育核心素养

文物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它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文物是历史学习中重要的一类史料,是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不可或缺的。同时,在分析鉴赏文物过程中,家国情怀也能潜移默化地被激发。历史核心素养的几个维度不是孤立存在的,特别是核心价值的素养。还是以《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一课为例,在讲丝绸之路上交流的物品时,老师出示了在新疆出土的文物“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声情并茂地介绍其出土地点、过程、精湛的工艺等。这个过程中,学生们聚精会神地倾听,有的学生禁不住地感叹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无须多言,从他们的眼神中,我感受到了他们情感的升华。

历史中很多体现着劳动人民智慧的文物慢慢地就成了国家的符号,国家符号是国家精神与文化的情感性象征,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许多内容,诸如汉字、绘画、楚辞、汉赋、青铜器,乃至秦长城、汉装、唐服等,都可提炼为国家符号,激发、生成家国情怀。

利用地方资源提升情怀体验

地方史是祖国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热爱自己的家乡就能进一步培养起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历史学科教学要想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体验,就必须从地方实际状况出发,运用乡土文化资源,让历史教学贴近现实社会生活。房山区位于北京西南,历史资源比较丰富,可以说乡土资料俯拾皆是。如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琉璃河的西周燕都遗址、云居寺等等,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合理有效地利用房山地区的乡土文化资源,对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体验大有裨益。将地方历史文化资源融入历史教学中,在初中历史课中灵活地穿插相关内容的乡土史,组织发动学生收集本乡本土的文物和遗迹资料、传说、民谣、民间故事等。乡土历史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家乡的眷恋,同时可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提升家国情怀的认同感。

无论是古代、近代,乃至现代,都有许多进行家国情怀教育的良好素材,仅在45分钟的课堂是难以详细、充分、生动地讲透的。当家国情怀教育遇到信息技术后,历史教学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得以打破,教师在线下讲授知识的同时,可以辅以线上资源,甚至把师生活动从课堂延伸至课外,从而大大扩充课堂教学容量。新时代对初中历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以积极的心态和全新的教学方式应对机遇和挑战。让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历史教学的目标与方向。只有这样,历史课程才能实现立德树人的目的。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历史
赣鄱情怀
心声歌刊(2020年5期)2020-11-27 01:56:08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人大建设(2020年4期)2020-09-21 03:39:12
家国两相依
家国情怀
但为家国 无问西东
新历史
全体育(2016年4期)2016-11-02 18:57:28
略谈“家国情怀”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