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底色之重

2019-09-10 07:22王春元
风采童装 2019年3期
关键词:底色社会化人性

王春元

忽略了素质教育,若干年后,“素质教育”这只狼就等在门口,把你的人生输得一塌糊涂。

闪耀人性底色

首先,“教育焦虑”这个词不够周严,确切来说,这不是教育焦虑,而是素质焦虑,是关乎心灵的。素质教育是由学校、家庭,社会构成的一个完整平衡的体系。

故宫有个宣传口号特别好,值得大家去琢磨:“我在故宫修文物,择一师终一身。”当下,我们在整个互联网大潮的裹挟下,人们的心都长草了,没有定力了,所以什么东西都是即时的、快餐式的,缺少了一个定心针,缺少一个稳定自己的东西——灵魂,像习总书记说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人是不能没有灵魂的,魂没了,全跟着欲念在转。

人性的底色是什么?

是贪婪、侥幸、虚荣。就如佛教里面说的“贪嗔痴”。但是我们社会化的生活,或者说社会化对人成长的影响是什么,是对着底色发力。你有贪婪,它就教育你需要分享和共享,与人共享,与自然共享,不能在社会生活中时时露出你的底色。当你面对一个贪婪的人时,就不想再和他接触了。侥幸、虚荣也如此,因为这是一个法制社会,撞大运是行不通的。这三个方面实际上都关乎教育,那么与之相对应的,要守法、要有共享精神和利他精神。素质教育确实是中国面临的最大问题,我认为中国现在最大的问题不是经济,是素质教育,这是所谓的定海神针。

潜教育&显教育的平衡

我们从人本的角度来看和想这个问题,青少年本身的教育还是跟人格本身的大环境有关系。人是一个自然的产物,人和周围的环境构成一个大的生态体系,人的成长发展都是有规律的,我们以前说不能揠苗助长,但是我们的应试教育、考试教育、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教育、贵族教育、竞争教育以及艺术特长的教育比比皆是,但是谁也没有关注素质教育本身。

教育主要分两块,一个叫潜教育,一个叫显教育,显教育就是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一路读过来,实际上它是一个社会化的角度;那潜教育就跟素质有关,就是跟家庭教育有关系,这两种教育不可偏废,缺一不可,它构成了人的教育的平衡。

恰恰这个问题是被我們很多的家庭或学龄前的孩子、接受教育中的孩子忽略掉了。大家总能听见这样的说法:“这个孩子没法相处,很乖张,”很难与人交流,表现出来自私,活在独立的世界里面,越来越多的宅男宅女大量地出现……什么原因?我认为是所谓的潜教育出问题了,因为我们现在的父母都是在路上,都认为在正确的路上。我要去创业,开公司赚钱,支撑这个家,把孩子丢给学校,家长没文化,让学校去教育。其实在家庭教育里,和有文化没文化没有关系,这是一个家传的东西。父母会告诉你怎么对待长辈,怎么对待同学、朋友和亲戚,这是一个行为规范的范畴,所谓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吃有吃相,这些东西是要家庭告诉他的,怎么和人相处,不是一味地溺爱,一味地宠爱就变成“小皇帝”。出门在外,“小皇帝”都聚在一起怎么相处,那样就乱套了。社会有纠偏能力,但是根基是家庭给的。所谓潜教育包括家庭的基本价值观认知,无论是有文化还是没文化都是有价值观的,不是说没文化的人就没有价值观,这里面是有传统文化的浸润。很多传统的教育方式对我们骨子里是有影响的。“不吃嗟来之食、不毁坏公物,”这些常识性的东西都非常简单,但是都被丢弃了。古代的儒学教育里有孔融让梨、千字文、三字经,这些文化是在中国入骨髓里的,是中国人的为人之道,是需要传给孩子的。这是人格形成的一种路径,没有这个,人就会像无人问津的树一样长得七扭八歪的。

猜你喜欢
底色社会化人性
底 色
“狗通人性”等十一则
逼近人性
底 色
“学习”反人性吗
网络社会对大学生社会化过程的影响研究
春天的十七个瞬间
高校后勤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转变的一种模式
美国行刑社会化的历史解读与现实启示
雕塑应反映人性的不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