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子菀 唐易木 姜楠 张健 王静怡
随着基建項目建设进程日益加快,建设难度不断加大,在基建管理工作中对造价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精益化造价管理思想的不断深入将造价管理水平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造价管理的重点逐渐从总体水平控制向单项费用控制转移,造价管理突破口开始细化到关键造价构成要素。
截至2017年年底,在全国投产电网工程项目中,线路工程造价水平各电压等级表现不一,与“十二五”期间相比,总体呈上涨趋势,随着线路走廊日益紧张,线路工程建设难度与造价水平持续攀升;而变电工程各电压等级造价水平逐步下降,除主要设备、材料价格有所下降外,与企业采用资金集约化管理,以及聘请有资质、有能力的工程咨询公司等积极的控制措施抑制工程造价水平有密切关系。由于造价管理涉及因素及复杂程度日益增加,近年来电网工程造价呈现出新的特点与管理侧重点,本文基于造价水平分析来研究造价特点及影响因素,提出造价管控策略,为进一步提升造价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基建工程造价特点
线路工程
(1)造价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线路工程单位造价近年来呈现持续上升趋势,主要表现在建设场地征用及清理费上。500kV工程重要性强、投资高,110kV、220kV工程项目数量多,均对造价有较大影响。交流输电线路工程单位造价总体上涨的主要原因有:①原材料及市场供求关系变化造成导线、塔材价格变化;②路径选择难度增大,工程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工程本体投资普遍增加;③接入线路长度增加,城市供电工程应用大截面导线增多,造成了输电线路工程造价的上升。
(2)主要材料价格波动性大。近年来,导线、塔材等线路工程使用量较大的材料,受原材料价格波动以及国内市场供需与政策影响较大,“三去一降一补”政策对塔材的影响尤其明显,由于投产项目的材料价格受招标时间的影响,价格传导作用在各工程中的表现不同,因此对造价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3)建设场地征用及清理费上升明显。线路工程各电压等级本体工程费用占项目的总造价比例均在75%左右,说明本体工程投资对项目总造价起主导作用,但是建设场地征用及清理费的逐渐增加,成为影响造价的主要因素之一。从近年结算的工程来看,建设场地征用及清理费占单位造价水平的比例总体接近10%左右,尤其是220kV及500kV工程的建设场地征用及清理费占单位造价水平的比例平均达到10%以上。本体工程费、建场费同时增加,加大了造价管控的难度及风险。
(4)特殊工程对整体造价的影响较大。建场费奇高以及工程建设方案差异极易造成整体造价的波动,这类特殊工程的存在给造价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变电工程
(1)造价水平呈现下降趋势。变电工程单位造价呈现下降趋势,主要是由设备价格下降、新建变电站规模增大以及大容量主变压器大范围应用带来的规模效益引起的。
(2)主要设备价格呈现下降趋势。主变压器、组合电器、断路器等主要变电工程设备价格波动下降,主要得益于装备制造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制造企业的技术进步。与此同时,企业在设备招标中采用的措施以及对策进一步激发了市场潜力。
(3)建设场地征用及清理费影响。变电工程建设场地征用及清理费主要由变电站征地费用与变电站地上附着物赔偿组成。由于新建变电工程建筑、安装及设备工程费约占整个项目投资的80%以上,且一般站址选择较线路工程制约条件少,较易避让迁移赔偿费较高的地区,故建设场地征用及清理费对工程造价总体影响较低。但随着近年来地区经济发展及电网工程数量的不断增加,站址选择也越来越困难,相应赔偿费及场地处理费也在逐渐增加。
(4)单位造价受多种因素影响。变电工程单位造价受建设性质、电压等级、主变容量、配电型式、地质条件等因素影响,如新建工程单位造价远高于扩主变工程单位造价。同一电压等级中,主变容量越大,单位造价越低;同一电压等级相同主变容量,配电型式为柱式的单位造价低于其他罐式、GIS、HGIS配电型式的单位造价。
随着电力工程标准化、工艺化的建设与实施,变电站设计越来越多地采用标准化设计。在建设性质、电压等级、主变容量、配电型式相同的条件下,地质条件直接影响单位造价。地质条件越好,变电工程单位造价越低。
通过对工程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和审核,降低输变电工程平均造价水平,减少变电站平均征地面积和建筑面积,降低工程融资成本,使工程造价得到合理控制。
基建工程造价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单项费用超概算现象仍存在
线路工程中,概算与结算相比,本体工程突破概算、其他费用结余较高是工程造价控制的主要问题。工程整体造价水平结算超概算的情况已经通过管理措施的强化得到控制,但是单项工程费用突破概算的现象仍然存在。随着管理不断深化,对于造价组成要素的控制也是造价管理的趋势之一。
结余率控制有待加强
2006—2017年,输变电工程总投资结算造价比概算造价下降了10%左右,其中变电、线路工程结余率均较高,主要受设备及材料价格波动的影响。结余率一方面反映了各阶段造价控制的效果,合理的结余率说明造价管理手段科学,各阶段造价控制良好;另一方面,过高的结余率说明各阶段造价准确性需要提高,只有合理的造价水平才能保证管理取得效益。
线路工程的结余主要来自其他费用的结余。一方面近年来其他费用的投资比重加大,另一方面有些费用在初设阶段不明确或设计深度不够,影响了结余水平。而变电工程的结余主要来自设备购置费与其他费用的结余。变电工程因设备购置费占比较大(新建工程约占50%以上,扩建工程70%左右),设备价格的波动直接影响了结余水平。结余率的产生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设计进一步优化所致;二是与施工招标和结算原则有关,但其依然可以作为工程可研、初设阶段关注的重点。
其他费用管理存在的问题
其他费用控制与管理主要存在四个问题:①初步设计阶段,未结合业主工程管理經验预判工程其他费用的发生情况,从而导致部分费用项目计列而未发生,如项目后评价费、水土保持验收费(部分工程);②初步设计阶段,概算计列项目、名目较多,与实际偏差较大,如调度配合费;③结算阶段,应该分摊在工程中的费用未计列,如建设期贷款利息;④初步设计阶段,原本应该根据合同计列的费用,由于建设管理工作衔接等问题而未按照要求计列,导致实际结算费用与概算费用差距较大,不利于投资控制。
建场费管控难度增加
从目前的投资构成来看,建设场地征用及清理费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方面,随着物权意识的不断提高,项目建设中拆迁难度越来越大;另一方面,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工程选址的范围也越来越窄。线路工程中选线难度加大,线路工程建设走廊逐渐成为工程造价控制的制约因素之一,不仅导致工程建设难度加大,而且使得本体工程技术指标加大。 因此,与政府协调解决建设场地征用及清理费,加强前期管理,与政府工作人员充分沟通、深入谈判已经成为控制工程投资必须面临的问题。
价格优势未有效发挥
近年来,随着技术进步与成熟,主要设备的价格逐渐趋于平稳并处于下降趋势,物资招标采购的规范化使得主要设备、材料的价格趋于合理。但是统一招标的价格优势以及反馈于管理的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在概算阶段由于没有及时收到结算工作及经验的反馈,采用的价格存在滞后的现象。
基建工程造价管控对策
影响因素重点控制
对影响因素进行重点控制是造价精细化管理的必然要求。重点分清线路本体工程、其他费用变化规律以及随建设时序的变化规律,找出费用管理优化的方向。变电工程结合工程特点对建筑工程费、安装工程费、设备购置费、其他费用绝对值以及各项占比变化随建设时序的变化进行控制。
以控制结余率为对象,加强全过程管理
结合深化工程建设组织管理模式改革的背景,加强全过程管理,整合各阶段造价管理,形成系统的造价管理方案,并对各阶段造价进行有针对性的控制,发挥各阶段造价成果文件的本质作用,从造价角度为建设工程管理提供科学合理、逻辑清晰的依据与数据支撑。对于结余率控制主要有四个方面:①设备、材料价格的管理,概算时按照最新的市场价格并参照同类工程近期合同价计列设备、材料价格,做好价格合同台账的管理;②设计深度的管理,结算与概算差别较大,建议初设阶段设计深度达到工程管理的要求;③其他费用规范管理,避免多计列项目或概算时计列标准较高;④建设场地征用及清理费进行严格管理,从建设赔偿标准使用、收集、应用方面制定合理的管理规定。
建立健全其他费用管理制度
随着其他费用占比逐渐提高以及控制难度日益加大,其他费用管理应作为今后工程可研、初设以及施工图阶段控制的关键。在依法合规的框架下,结合管理实际需要,从费用科目上对其他费用进行梳理,对其他费用合理性进行测算,形成其他费用管理规定或细则。
发挥建管单位主动性,与政府充分沟通
征地拆迁相关政策法规处于不断完善和改进的过程中,同时由于被征地拆迁人的权益维护意识愈发强烈,因此需要发挥各建设管理单位的主动性,收集各单位管辖范围内征地拆迁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赔偿标准,定期统计该项费用攀升幅度,作为费用计列的依据。同时,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建设良好的沟通机制,营造和谐的建设环境。
完善物资价格定期发布及更新机制
设备价格以及主要材料价格占比较大,因此物资价格的时效性是影响工程造价准确性的关键要素。物资供应价格应满足三个条件:①精细化,即从种类、参数上进行深入研究,并考虑应用范围;②定期发布,便于价格的横向与纵向比较;③缩短更新时间,建议结合物资采购时间与实际工作情况确定合理的更新时间与更新办法。
结语
综上所述,工程技术本身与建设外部条件对工程造价影响较大。线路工程因大截面导线工程的增加及路径走廊日益困难的影响,导致造价呈上涨趋势;变电工程造价受主变容量加大、技术成熟度和设备成熟度影响,造价水平呈逐步下降趋势;变电站地质条件相对较好,单位造价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外界因素影响的逐渐上升,一方面需要前期加强设计深度,另一方面加强与工程所在地政府的沟通,从而达到合理控制工程造价的目的。
现阶段造价管理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各方面的问题依然存在,结余率问题仍然突出,应继续加强全过程管控,整合各阶段造价管理,对各阶段造价进行有针对性的控制,尤其应加强其他费用管理。同时,做好价格定期发现、发布与调整机制,为同类工程提供合理的要素价格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