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炜 曾强
摘要:竞价交易在各行各业中均有广泛的运用,如拍卖、金融衍生品的二级市场交易等均为竞价交易的一种方式,其价格优先原则和保证金制度是交易的组织原则和根本保证。本文从竞价交易的定义谈起,结合粮食市场价格形成的机制综合阐述了粮食竞价交易对粮食市场价格的影响。
关键词:竞价交易 粮食市场 价格形成
Abstract:The competitive price transaction is widely used in all sorts of industries, auctions and derivatives which are traded in the parallel market are the two most famous examples of the competitive price transaction, and the priority of price principle and the margin system are the main principle and the foundation of the transaction. In this paper, all the points of view of how the competitive price transaction influents the prices in the grain market are illuminated from the definition of the competitive price transaction and are illuminated with the integrity of the mechanism of prices’ formation in the grain market.
Key words: Competitive price transaction Grain market Prices’ formation
一、竞价交易
(一)定义
竞价交易是指在交易市场组织下,买方或卖方通过交易市场竞价交易系统,将可供需商品的品牌、规格等主要属性和交货地点、时间、数量、底价等信息对外发布要约,由符合资格的对手方自主加价或减价,按照价格优先的原则,在规定时间内以最高买价或最低卖价成交并通过交易市场签订电子购销合同,按合同约定进行实物交收的交易方式。根据买卖方向不同分为竞买和竞卖。
(二)要素
1. 市场
市场是指各方参与交换的多种系统、机构、程序、法律强化和基础设施之一,主要分为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
现货市场是指市场上的买卖双方成交后须在若干个交易日内办理交割的市场。期货市场是按达成的协议交易内预定日期交割的交易场所。现货与期货的显著区别是,期货的交割期放在未来,而价格、交货及付款的数量、方式、地点和其他条件是在即期由买卖双方在合同中规定的,商品及证券均可在期货市场上交易。
2. 价格优先原则
价格优先原则是指较高的买进报价优先于较低的买进报价,较低卖出报价优先于较高的卖出报价。
3. 保证金制度
保证金制度指交易市场规定的达成交易的买方或卖方,应交纳履约保证金的制度。在交易中,任何交易者必须按其合约价格的一定比例或固定数额缴纳资金,作为其履行合约的财力担保,然后才能参与交易,这种制度就是保证金制度,所交的资金就是保证金。
(三)在粮食交易中的应用
1. 粮食、产品和副产品期货交易
自2000年大豆期货合约上市开始,我国的粮食、产品和副产品期货通过18年的发展,先后有14个品种上线交易,并于2017年上线交易全国首个标准化合约的期权——豆粕期权(见表1),这些品种上线交易对粮食市场价格有着深远的影响。
2.全国性粮食交易平台
1990年10月12日,中国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开始营业,郑州平台主要销售存放于河南的政策性粮食,这一平台也是首个年成交量超过1000万吨的平台。
2006年8月8日,最低收购价稻谷首次在全国政策性粮食竞价交易平台销售,为国家政策性粮食通过全国性平台销售拉开了序幕。截至2015年底,该平台先后举办国家政策性粮食竞价销售交易会2628场,累计成交各类粮油2.9亿吨,成交额达5929亿元。
2016年1月8日,全国粮食统一竞价交易平台上线运行,2017年1月9日,经原国家粮食局批准,全国粮食统一竞价交易系统正式升级改版为国家粮食电子交易平台,截至2018年10月底,累计成交各类粮油2.46亿吨,成交额4378亿元。
二、粮食市场价格的形成
粮食市场价格随粮食供给渠道的诸如政策背景、经济情况、天气变化等方面因素交织的变化而波動,这些供给渠道根据粮食来源和其交货时间的不同可概括分类为现货、进口和期货,以下逐一讨论每一类对粮食价格形成的影响。
(一)现货购销对粮食市场价格形成的影响
1. 政策性粮食购销对粮食市场价格形成的影响
我国共有中央、省、市、县四级正式储备粮食及最低收购价和国家临时存储两种临时储备粮食,由于这两类粮食的收购主体均为各级国有粮食企业,收购质量标准须严格达到国标三级或以上,收购数量庞大,对产区的阶段性粮食价格起到主导作用,分品种来说,小麦和稻谷的收购价格基本以国家制定的最低收购价为开秤指导价格,并随着收购进程推进逐步上扬,至收购任务逐渐完成而逐步稳定;自2016年起,玉米、大豆收购政策由国家临时存储收购改为市场定价、价补分离后,市场经历了短暂的低迷后,价格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的深入而持续反弹,各国有粮库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持续收购以缓解农民卖粮压力,农民在售粮无虞,有利可图的情况下持续耕种玉米或轮耕大豆,这一现状保证了玉米供给,稳定了国内玉米市场价格稳中有升,乃至局部地区玉米市场价格因质量不同分化,优质优价现象凸显。收购如此,轮换销售亦如此,储备粮轮换从计划到批复的过程及空库期等因素把销售时间限定在固定时间内,每年几无变化,轮换规模也与收购规模相差无几,因此正式储备粮食主导了非收购期的粮食市场价格,临时储备粮食作为市场供给的补足,抑制粮食价格迅速上扬。
2. 贸易企业购销对粮食市场价格形成的影响
贸易企业,尤其是私营贸易企业受制于资金和存储能力的限制,他们安身立命的法宝是对市场价格的敏感性和市场信息分析能力。贸易企业的购销行为对粮食市场价格形成的影响更多是发挥风向标作用。
3. 加工企业购销对粮食市场价格形成的影响
小麦、稻谷加工企业,饲料、深加工企业及油脂加工企业作为产业链的加工环节,其加工原料来源可分为自行收购、国内区域间贸易和储备粮轮换销售三大类。一方面,加工企业在食品安全检验日益严格的背景下,严把收购质量关,除了常规检验指标外,对卫生指标的日趋重视造就了粮食市场价格向优质优价方向发展的局面,对粮食市场价格有提振的作用;另一方面,加工副产品的价格波动会反作用于加工开机率,即副产品价格高企将会促使加工企业开机率提高,从而导致加工原料用量上升,造成局部供不应求,供求平衡点向粮食市场价格上行的方向移动,反之则反然。
(二)进口价格对粮食市场价格的影响
小麦、玉米、稻谷自给率高,进口的主要目的为调剂品种及完成世贸组织的国家贸易任务,加之关税配额制度,这些品种的进口量不大,对市场对粮食的主流价格影响较小,且由于运输成本问题,北美和澳大利亚小麦、玉米、稻谷进口主要在沿海港口消化,俄罗斯小麦从二连浩特通关,以供给华北和东北为主,哈萨克斯坦小麦在阿拉山口通关后就地加工为主,少数流向西安港,对区域价格有部分影响,但体量和运输问题导致这些品种的进口粮食不足以影响主流价格。
据统计,2017年我国大豆需求量达11059万吨,而我国的大豆产量仅为1500万吨,大豆缺口量巨大,从而导致进口数量大,据海关统计,2017年我国进口大豆约9500万吨,自给率底下导致大豆价格受进口因素的影响大。
(三)粮食、产品和副产品期货价格对粮食市场价格的影响
期货的两大功能为套期保值和价格发现。套期保值对粮食市场价格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提前锁定获得一定数量粮食的成本,未来或卖掉现货交割期货或对期货进行平仓即可,而价格发现则是通过所有持仓者对未来某品种粮食市场价格的预期来影响现在的市场,进而影响粮食市场价格。
粮食期货的品种丰富,除了各原粮以外,还有各产品及副产品期货,他们独立交易,但交易品种间存在产业上下游关系而相互影响,某一个环节的异动造成价格波动都将波及其他关联品种的价格。
综上所述,期货对粮食市场价格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市场参与者对一系列关联品种未来走势不断变化的预期反馈在期货走势上。
三、竞价交易如何影响粮食市场价格
(一)粮食、产品和副产品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
图1为玉米C1809合约的日K线图,为了更好的说明问题选取,2018年4月9日至9月12日的走势举例分析。4月9日,国家粮食交易中心发布公告,2018年临储玉米投放日期较往年提前半月,期货价格盘中冲高回落,期货价格在未来几个交易日持续盘整,而相应的玉米市场价格由涨转跌;7月11日,C1809合约临近交割日,玉米主力合约切换至远月的C1901合约,C1809合约持仓量进一步减小,逐步失去时间效应,对市场价格的影响减弱;8月至9月12日(交割截止日)的价格上涨则体现了期货价格发现的作用,这段时间虽爆发了非洲猪瘟疫情,但由于市场处于青黄不接的时段,加上干旱导致的减产预期,玉米市场价格上扬,期货价格也基本与市场价格接轨。
(二)国家粮食电子交易平台对市场价格的指导功能
近年来,国家粮食电子交易平台发挥了粮食行业去库存的主渠道作用,成交数量逐年递增,对粮食市场价格影响日益深远。
1. 销售数量对粮食市场价格的影响
由图2可以看出,自2016年临储玉米大规模投放至今,东北三省一区的成交量逐年倍增,其数量从玉米年消费量的10%左右上升至逾40%,已经成为了国内玉米供给最重要的渠道,成交均价也从2016年片面反映玉米市场价格到2018年完全与市场价格契合。
2. 销售底价对粮食市场价格的影响
2018年,政府去庫存的决心不减,分别于1月8日、4月9日和9月3日下调了各类政策性小麦的销售底价,详情见表2。1月和9月是小麦供给偏紧的时点,4月为各级储备粮竞相出库的时点,对小麦价格的抑制效果明显,而10月17日开售的2017年最低收购价小麦的销售底价高出2017年的收购价格30元,高出其他年份生产的最低收购价小麦底价60元,属顺价销售,成交数量较小,随着其他年份最低收购价的消费,2017年产最低收购价小麦逐步将变为有效供给,该价格限制了后期小麦涨价的幅度。
结 语
竞价交易的价格优先原则决定了交易的导向,粮食竞价交易作为竞价交易在粮食行业中的具体应用,也遵循着这一原则,随着国家粮食宏观政策对粮食竞价交易越来越重视,通过竞价交易销售和采购的粮食体量逐步扩大,据此我们可以得出粮食竞价交易对粮食市场价格的影响日益加深,大有成为决定性因素的趋势。这一现象表明了国家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笔者将结合日常工作继续跟踪研究这一现象,争取取得更大的研究成果,为粮食的宏观政策做出理论研究贡献。
(作者单位:西安国家粮食交易中心、陕西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