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岩
摘要:中国三千多年的古老历史,孕育了许多传统的文化,传统文化就是维系各个民族之间关系的纽带。现在社会的总体大趋势,就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但是由于我国现在正处于现代化转型时期,许多历史正在逐渐被遗忘,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正在逐渐消失。这个时候,各个中小学校和各大高校就有义务和责任来承担起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任。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对题目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3-0141-01
引言:语文作为载体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教学,对小学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师被要求要进行更多的传统文化教育,更多的优秀传统文化阅读,更多的优秀传统文化探究。小学语文教师的综合素养对于学生们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至少要做到对于学生们的问题要会回答且可以与学生进入深刻的探讨,小学语文教师的综合素养也是对学生们以后的发展起着最要作用的。如何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灌输给学生们,已经成为了所的重点。
1.营造氛围渗透
在学校营造传统文化的氛围,让学生潜移默化的了解中華传统文化。例如,可以在学校当中设立图书馆,鼓励学生进行阅读工作,让学生在书籍的世界中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还可以在教学楼的走廊两侧设立文化墙,文化墙上可以挂一些有关于中国古代唐诗、宋词、元曲的伟大诗人、词人、剧作家的作家作品,还有中国近现代的名家作品;另外,在每个班级的班级墙上,贴上古代或者近现代的名人画像及其名言警句。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活动中,当所讲授的内容涉及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时候,可以利用新课导人环节,为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铺垫,让学生通过课堂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并且喜欢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2.文字教学渗透
中国的方块字是世界有名的标志,是中国特有的标志,更是世界上唯一的。中国的方块字讲究端正,所谓“字如其人”,一手好字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学校作为学生们开始学习汉字的地方,是学生的启蒙之地,学校应该要对方块字的教授提起重视,可以设立专门的书法课对学生们的书法进行规范教学。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更是作为一名学生们的启蒙人员,带领学生学习中国方块字,让学生们感受文字之美,了解中国方块字的文化,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所在。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们讲解汉字的演变过程、每一个汉字的形体变化、交给学生们怎样去写好每一个中国方块字,还有如何将字写得工整、写得规范。在汉字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并且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3.国学经典渗透
小学阶段的学生都有着注意力不集中的共性,他们无法在一整节课的时间内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教师身上,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语文教师灵活运用教学手段。语文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学习热情,可以在利用课前导人环节讲一个小故事来引起学生的注意。例如,像《百废俱兴》、《白驹过隙》、《毛遂自荐》、《民不聊生》、《目不识丁》、《民以食为天》、《令人发指》等中国古典成语故事;《铁杵磨针》、《子路借米》、《七岁之师》、《百善孝为先》等中国传统美德故事;《画地为牢》、《画饼充饥》、《披荆斩棘》、《落井下石》、《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等中国传统历史故事,这些故事都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浓缩,蕴含着悠久的中国历史。小学语文教师将这些经典故事绘声绘色的讲给学生们听,为的是让学生们感受到中国古代的优秀传统文化。另外,教师可以采取让学生们共同合作表演的形式,让学生们更加了解这些中国国学经典背后的深刻含义。
4.传统节日熏陶
我国的传统节日习俗包含着丰富的优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然而,现在的人们更加倾向于过西方传统节日,甚至于这些西方传统节日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已经远远超出了中国传统节日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这是一件令人担忧,又很可怕的事情。我们要探究这件事情背后的原因。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渗透传统节日的文化习俗,也是小学语文教师需要进行的教学活动之一。
例如,统编本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材中《古诗词三首》一课中,《宿建德江》一文,让学生感受到了中国古代特有的羁旅行役之感,让学生了解到中国古代的诗人是如何表现自己的愁绪;《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文,让学生感受语言的力量,感受作者构思的巧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文,让学生领略词中表现的豪迈之情,感受古代文人豪放的气势。这些古代诗人的语言和表达方式都是西方世界所没有的,是有着独特魅力的,是蕴含着中国古代近千年的历史传统文化的。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的唐诗宋词,也不失为感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途径。
5.结语
总而言之,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是每一位中国公民的义务,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让中国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渗入其中,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需要承担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