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公鼎》铭文

2019-09-10 07:22吴健
江苏教育·书法教育 2019年3期
关键词:金文铭文赏析

[摘要]《毛公鼎》铭文是西周晚期大篆范畴的书法经典范本。其线条瘦劲爽朗,笔姿优美流畅,古朴凝重,姿态生动活泼,在金文特有的凝重感中增加了灵动的秀气;字内空间布白,开合有度,匠心独运;字形体势纵长,萧散自然i字法循规蹈矩,气格古雅;全文章法布局,气象温和,宁静纯真。尤其双向弧形排布的纵行显现出独特的分行布白之美。较早期的金文有不同,线条的运动节奏更加明显,中国书法线条的写意特征由此渐趋明朗,下开石鼓,后启秦篆先河。

[关键词]《毛公鼎》铭文;金文;赏析;导临

[中图分类号]J292.3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21-0034-04

[作者简介]吴健,淮阴师范学院(江苏淮安,223001)书画创作研究所所长、美术学院文化创意中心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国风书画院副院长,江苏省文联书画研究中心研究员,淮安市政协委员,淮安市佛教协会副会长,淮安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淮安市青年书法家协会主席,曾荣获第八届全国书法篆刻展最高奖——“全国奖”。

一、《毛公鼎》铭文赏析

《毛公鼎》,西周宣王时青铜器,与《虢季子白盘》《散氏盘》《大盂鼎》并称为四大国宝重器。此鼎铭文是周王命毛公之辞,故名毛公鼎。内容为周王为中兴周室,革除积弊,免招丧国灾祸,策命勉励重臣毛公辅佐朝政国事,效忠王室,为此赏赐大量财物于他。毛公为记述颂扬天子的厚德隆恩,特铸鼎以记。全篇文句完全为诰命体裁,浑穆简奥,当是太史公的佳作。命辞典重,更表达了古文的精严雅洁,是为庙堂之鼎。该器清道光末年(1350年)于陕西岐山出土,咸丰二年被著名收藏家陈介祺购得,遂秘不示人。此后清代两江总督端方、晚年客居淮安的当代文化名人徐伯璞也收藏、保护过此鼎,与《毛公鼎》有过不解之缘。此鼎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毛公鼎》通耳高近53.8厘米,重34.5公斤,大口圆腹,腹深27.8厘米,口径47.9厘米,腹围145厘米,腹呈半球状。整体形质浑厚凝重。腹体饰纹以重环纹、弦纹各一周,十分简洁有力、古雅朴素。这标志着西周晚期,青铜器已经从浓重的神秘色彩中摆脱出来,淡化了宗教意识而增强了生活气息。铭文32行,共499字,是迄今在已发现的中国先秦时代有铭青铜器皿中字数最多的一件,皇皇巨制,蔚为壮观。金文书法在经历了武、成、康、昭四王质朴凝重的初期,以及穆、恭、懿、孝四王的规整内敛成熟期后,在夷、厉、宣、幽四王时期以《毛公鼎》铭文为代表的金文书法,字形、线形、线构与线韵皆发生了变化,进入繁荣昌盛期。此铭线形已可捕捉到曲折圆转、粗细提按的丰富变化;线条瘦劲爽朗,笔姿优美,既流畅生动又古朴凝重,其字姿态生动活泼,在金文特有的凝重感中增加了灵动的秀气;字内空间布白,聚散挪移,开合有度,匠心独运;字形体势纵长,端庄规整又朴拙灵动,萧散自然。字法循规蹈矩,处处透显出温文尔雅的气质。全文章法布局,气象温和,宁静纯真。尤其双向弧形排布的纵行显现出独特的分行布白之美。作为西周晚期的杰作已经和早期的《大盂鼎》等有所不同,那种肥厚的笔画和点团装饰性线条正趋于消失之中,线条的运动节奏更加明显,中国书法线条的写意特征由此渐趋明朗,可谓下开石鼓,后启秦篆先河。清代书家李瑞清评说:“《毛公鼎》为周庙堂文字,其文则《尚书》也,学书不学《毛公鼎》,尤儒生不读《尚书》也。秦篆近隶,汉篆实分,故篆舍同末由。而盂鼎之直质,克鼎之宽博,散盘之英骜,齐候罍之变化,若佩琚鸣玉,穆雍趋跑,则断推此鼎矣。”郭沫若亦认为:“泱泱然存宗周宗主之风烈。”如若奉为周代篆书之正宗典范,此鼎当仁不让。

二、《毛公鼎》铭文导临

1.《毛公鼎》铭文字法。

此铭金文与《虢季子白盘》《散氏盘》在金文中同属后期较为成熟与精美的文字,字法成熟,艺术性较强。早期字法中的象形画意成分至此已逐渐向较为抽象的线条纯化,字形结构虽仍具古老文字的质朴自然,但在外形的渐趋长方和大小统一性方面,已经远离甲骨文和早期金文等原始文字的随意多变。这就需要临写者在读帖时、书写时把控《毛公鼎》铭文字法字形的“和而不同”的辩证关系,既不能过于整齐划一,也不可过于纵肆而失于无序。由于金文的制作一般是子模镌刻、母模雕刻,或者是铸胎凿刻的工艺流程,这就提醒我们,铭文书法除了时代审美、书者个性追求的人文因素外,还有器皿形制、制作工艺、天然造化等因素的影响,我们所面对的是综合这些因素后的“经典范本”。因此,临习时首先得解决字法问题。要通过辩字、识字、比字、解字,对所要临习的字进行逐一辨识与分析。有些字由于斑驳侵蚀而模糊不清;有些古字现在已不用;有些字反复出现产生了多种变化;有些字的字形字法要仔细揣摩才能悟其理法之妙……只有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才能做到用脑用心去临习。上述是理念,自然还得有学习的方法,如双钩法、单线法、单字放大法、查字典法等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字法训练法。

2.《毛公鼎》铭文笔法。

此铭金文与甲骨文比较,多圆转少方折,多圆厚少爽利;与早期的金文相比,多凝练少肥实,多笔意少描画。其线条质朴天真,浑厚华滋,藏露有致,律动畅意。“笔法看两端,线质看中间。”通过对线条两端的方、圆、尖、钝及其基础上生发变化的仔细观察,在行笔中要准确运用逆、裹、顺、枯的笔法,以及笔势的入、行、住、回、连;通过对线条的润、光、匀、细、枯、涩等形质的用心观察与体悟,对应其笔画线质及审美意象的表现,将笔法的提按、顿切、使转用精用活。注意用笔的同时,还要讲究笔法与墨法的恰当配合,协调与生发。行笔过程中的在意与随意的把握也相当重要,过于刻意会显得僵滞,过于放松又会显得草率粗陋。临习时切忌急躁心理,不能期望许多问题同时解决,可分为两步或多步走,先往繁复里写,力求笔法的丰富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写通、写活、写简。

3.《毛公鼎》铭文字构。

作为金文的成熟与经典之作,《毛公鼎》铭文字构具有古文字的自然率真,外形多取纵逸之势,由装饰具象向抽象整饬的方块字演变。虽然还只是初现端倪,但外形的约束一定会影响字构的变化,此铭字构已渐趋于均衡、平整的规则化,但还不同于后来《秦篆》字构的严整、均衡。其字形结构的古文字属性和发展过程中的统一性,恰恰是临习中我们要把握的特点所在。临习时可采用辅助线法来观察、分析与检验字形字构的特点。如使用中轴线、块面分割线、结构疏密线等等。这些辅助线的恰当运用,可以使字形、結构、线条等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无序的问题规律化,一目了然,事半功倍。

4.《毛公鼎》铭文章法。

由于该鼎特有的形制,此铭文呈双向弧形排布,单字修长,势态纵逸。字距紧凑,行距分明。字形端庄雅致,随势利导,灵动和谐。与横平竖直、方整齐平的常规章法相比,《毛公鼎》铭文章法有着独到的抒情性和形式感,此虽不能说是匠心独运的有意为之,但妙手偶得更应值得我们学习时加以重视与仔细品味。自然,临习的目的不是为了生搬硬套,而是要从中探得消息,获得灵感,从而丰富对书法章法的理解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纵横古今,当我们再去赏读吴昌硕、齐白石、黄士陵这些先贤名家的大篆作品时,是否更能感受到《毛公鼎》铭文章法中的逍遥悠游之境呢?融汇古今,触类旁通,这也是一种学习的能力,贵在用心。

5.《毛公鼎》铭文意境。

20年前,我于钱塘就读中国美院,曾在一次关于书法的大型讲座中向著名教授章祖安先生提出自己的困惑:“书法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得到的回答是:“可以解释人生,可以解释宇宙。”当时听来有点发懵,现在当面对《毛公鼎》黑底白字如“天书”般的拓片时,可观左右托片边际所显出的一道亮白,像长河远逝,亦如天门中开,心中似有所悟。当耳旁回响着唐代李阳冰娓娓道来的论篆声:“于天地山川,得方圆流峙之常;于日月星辰,得经纬昭回之度;于云霞草木,得霏布滋蔓之容;于衣冠文物,得揖让周旋之体;于须眉口鼻,得喜怒惨舒之分;于虫鱼禽兽,得屈伸飞动之理;于骨角齿牙,得摆拉咀嚼之势。随手万变,任心所成,可谓通三才之品汇,备万物之情状者矣。……”黑底白字似乎一个个鲜活起来,书以载道,天人合一,此结解矣。

猜你喜欢
金文铭文赏析
《文心雕龙》与《文选》铭文研究
语法填空专练
新见所谓“鱼匕”铭文再考
Analysing the cultural osmosis in English film appreciation class—Troy
读中山王铭文札记
西周青铜器铭文书法艺术探微
步辇图赏析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
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