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K理论视野下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与发展

2019-09-10 07:22杨海亚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19年3期
关键词:试教经验教学活动

杨海亚

20世纪80年代中期,舒尔曼提出了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的概念,简称PCK,指教师具有的由领域知识、教学知识、对儿童的知识组成的专业知识系统。在幼儿园数学教学中,教师如何运用该理论将自己所积累的数学知识、数学学习能力和数学态度转化为幼儿能理解和接受的形式,并以适当的方法引导幼儿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呢?现结合相关案例进行剖析。

一、自然环境下的经验渗透

生活中模式虽然随处可见,但是未必会引起幼儿的注意。这个时候教师需要多一点耐心,从各种途径去了解幼儿关于模式的已有经验和兴趣。

1.教什么

案例:谈话活动“认识斑马”

师:昨天老师请你们和爸爸妈妈一起找条纹,你们找到了什么呀?

孩子們分享着自己的发现。当一个小朋友说到斑马时,班内顿时炸开了锅……当天教师请幼儿和家长进一步了解斑马,谁知幼儿关于斑马的兴趣远远超过了教师的预期,而幼儿谈论最多的是“斑马线”。

面对这样的情况,不少教师往往会选择教授相关的内容,以丰富幼儿的经验。这样的做法看似事半功倍,结果却不尽如人意:有的幼儿在活动中能说出黄蓝蓝黄蓝蓝,但是活动结束后被提问时又支支吾吾地说不出来;有的幼儿拿到模式卡片能进行模仿,但是延续时又不会了……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无疑抹杀了幼儿对图形的创想以及数学的兴趣。

2.教谁

教师需要明白,数学知识对于中班幼儿来说不仅是兴趣上的挑战,更是思维上的挑战。鉴于随机谈话中幼儿反映出来的问题,教师以幼儿喜闻乐见的“具体”形式呈现出来,而这种呈现方式又以日常生活中的浸润和渗透最为合适,也就是怎么教的问题了。

3.怎么教

(1)巧设条纹元素。教师可利用墙面、地面、门面等位置创设“数学生活墙”引导幼儿自主观察,讨论对模式特征的认识。

(2)增加条纹意义。教师需要在原有条纹上增加它们的意义,变成幼儿可探究、可操作的东西,如斑马线的喝水墙、规律类的图书角等。

二、游戏情境中的内部需求

在结合教学对象的年龄特点,创设自然环境以后,幼儿逐步感知了模式的相关内容,那么接下来教师该如何选择教学内容呢?

1.教什么——关注游戏整体情况,促进模式认知经验

在打造了相关区域之后,幼儿开始开展游戏活动,并获得了相关经验。他们可能正在布置马戏团,可能在帮助解救粮食,也可能在玩转光影剧场……幼儿的游戏看似“风风火火”,但教师需要观察游戏的整体情况,凭借经验或者直觉强化幼儿关于模式的概念,充分利用游戏情境,让幼儿在游戏中认识模式的基本规律,夯实游戏经验,为教学活动(见表1)做好准备。

教师应意识到核心经验下的教学活动不是单独和割裂的,而是从幼儿生活经验和游戏经验中提炼出来的。教师需要注意观察幼儿的游戏水平,在游戏情境中了解他们的内部需求,以此作为教学内容的主要来源。

2.怎么教——捕捉相关游戏契机,提炼教学活动内容

随着在游戏情境中不断获得经验,幼儿会从对游戏的热爱期迈向疲软期,此时的游戏开始变得“无趣”,但这也给教师选择教学活动内容提供了良好契机。

案例:漂亮服装店的故事

今天的“漂亮服装店”显得格外冷清,以往幼儿总喜欢用不干胶和雌雄贴装饰裙子,虽然贴得五颜六色但是人气一直很旺……可是今天幼儿虽然手里拿着不干胶,但是眼睛却看着其他几个区域,散落在桌子上的是一堆材料。“没意思!”一名幼儿说。

在游戏情境中,教师可以在幼儿缺乏或是需要某些学习资源时及时地提供帮助,此时教师若能将这个“困难”抛回到幼儿当中,以教学活动的形式,直接或间接地抛一些问题与幼儿一起探讨,不仅能解决幼儿的当务之急,而且能促使游戏向更高水平发展。

经过之前自然环境和游戏情境的铺垫,教师已经将眼光锁定在“模式排列”这个内容。从PCK的视角看,教师不是要凭借教学经验或者观察现象确定教学活动的内容,而是需要比对数学核心经验,深入解读中班幼儿关于模式学习的路径(见表2),为教学活动设计提供理论支持。

中班幼儿认识模式的特点基于游戏情境,这与中班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相关。因此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路径图,教师将教学活动内容初步定为模式感知“彩旗飘起来”。

三、教学环节内的策略支持

高质量的教学离不开教师对幼儿的理解。幼儿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兴趣点、学习方式等,都是影响幼儿数学学习的要素。教师对幼儿的概念理解和学习方式了解得越多,就越能更好地帮助幼儿去掌握整个教学过程中必备的技能。

1.教什么

虽然确定了教学活动的内容,教师还需进行试教确定其是否合适。因此在第一次试教中,教师需要仔细观察幼儿的表现。

案例:第一次试教——怎么面无表情地涂涂改改?

在第一次试教数学活动“彩旗飘起来”时,教师虽然用了小动物等情境,但幼儿活动时毫无兴趣,面无表情地涂涂画画,甚至还涂错。当我提醒幼儿前面是几面黄色旗子、几面红色旗子时,幼儿依然无动于衷。

2.教谁

第一次试教中,出现了较多问题:幼儿能模仿前半段,但是缺少延续。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这个数学教学活动缺乏情境渲染,加上活动中操作方法和操作过程比较枯燥,师幼互动水平较低,教学活动有效性不足。

3.怎么教

教师怎么教直接关系到幼儿怎么学。在第二次试教时,教师从以下三个方面调整了教学策略,改善教师“怎么教”的问题。

(1)调整教学材料,促进幼儿操作。原教学活动中的操作材料是幼儿用书上的图片,在第二次调整时教师用幼儿区域活动中经常玩的、熟悉的,同时可以反复操作的不干胶代替,能让幼儿在摆摆玩玩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和艺术融合的美妙。

(2)改变呈现方式,促进幼儿观察。中班幼儿数学教育仍需要采用多种呈现方式,如图形类、图表类和表征类。在第二次调整时教师仍旧采用图形类,但是相较于第一次在PPT上呈现形象,调整为进行现场演示的方式,幼儿做完可以直接戴在头上,感受图形组合变化的趣味和神奇,激发他们动手操作的欲望。

(3)关注语言指导,促进幼儿思考。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数学语言会影响幼儿的数学学习,数学语言的数量以及质量是影响幼儿数学学习的因素,因此改善原教学活动中的语言指导也显得非常必要。

猜你喜欢
试教经验教学活动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培优辅差小组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之自主发展的教学活动设计
乐淘淘“先进”经验
以数学类绘本为载体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探究
乐淘淘“先进”经验
一堂好课,需要反复“打磨”
Can lucid dreams kill you?
试教,你怎么看?
相关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