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凯
数学学习能力是学生在学习数学和解决数学问题中所表现出的具有开放性、独创性、自主性等特征的智力技巧、能力,它是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情感、创新思维,应用于数学实践活动所展现出的价值,是我们教育教学创新的根本目的和价值体现,在学习中表现在有旺盛的求知欲,敢于质疑,有丰富的想象力,敢于标新立异,有灵活、独特、新颖的思维能力,善于运用独特的方法处理和解决问题。那么在數学教学中如何才能培养学生这种创新学习能力呢?
一、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从学习的角度看,它是创新学习能力的源泉,因此要培养创新学习能力就必须培养创新意识。首先要使学生敢于质疑,学会提出问题。学习新知识不能完全依靠老师,也 不能盲目迷信书本,应敢于质疑问难、勇于提出问题,这是一种可贵的探索求知精神,也是创造的萌芽。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许多学有所成的人都认为,提出问题是科学发现的起点。例如数学家陈景润 在学生时代正是老师提出介绍的“哥德巴赫猜想”数学之迷点燃了陈景润的求知欲,为了把这个不解之迷弄个水落石出,陈景润大胆质疑、不耻下问、刻苦钻研,最终打开了那辉煌的数学宫殿的大门,攀上了“哥德巴赫猜想” 的高峰。
其次在数学学习中、要引导学生经常做分析、演绎、综合、归纳、放大、缩小,联结、分类、颠倒、重组、转化以及反复等练习,把知识融会贯通。数学知识有严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各知识材料之间存在着有及联系,教学中教师经常引导学生做这样的练习就能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发现问题创造新知识。
二、创设创新学习环境
学生不是一张白纸,即使是一年级的儿童,他们也有着丰富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有一定的认知水平,其中也包含着大量的数学活动经验。如果我们在数学教学中从生活实际中摄取一些场景、画面、实物或实物模型,去学习应用数学,就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从而使学生自觉兴奋地投入到学习和探究新知的数学活动中。
三、养成创新学习习惯
习惯是人的行为活动的一种固定化倾向,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的影响很大,能促进学习,能产生创新。不良的学习习惯会妨碍学习的进步,阻碍创新,因此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适应创新性学习的需要很重要。
首先,要教育学生养成坚强的意志,做到坚韧不拔。因为数学研究学习首先是一种顽强细致、并富有灵感的劳动,要求有坚强的意志,坚强的意志就是对学习有耐性,肯吃苦,能自己主动学习,坚韧不拔就是学习不能半途而废,一日停止就会前攻尽弃,只要 养成了克服困难的习惯,就会感到学习数学的轻松。其次,要有自信心,要勤于思考。自信心是相信自己的学习愿望和努力定能实现获得成果的一种心态。坚定的自信心,对于进行创新性的学习大有益处,它能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能力,使学习不断有新的发展;它能够强化意志,坚信自己能够达到目标,使学习活动可以少走弯路,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和浪费。
四、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具有开放性、独创性、自主性等特征是创新学习的智力活动,是形成创新能力的核心,是教学创新的重点。那么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如何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呢?
(1)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是创新思维的基础。
(2)问题设置要有思考价值,这是学生创新思维的核心。
(3)对学生进行创新性学习指导,使学生产生创新思维灵感。
(4)鼓励学生提问,实现学生创新思维的升华。
(5)展示成果,鼓励其创新思维,增强其成功乐趣。
总之,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还要求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做好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优化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创新性学习指导,经常深入反思,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以人为本”,“以学为本”,实现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由“学会”,向“会学”的飞跃,从而形成学生创新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