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低段童话教学中德育渗透核心思路分析

2019-09-10 19:34高迎春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3期
关键词:童话教学德育小学语文

高迎春

摘 要:小学低年级学生身心发展尚未成熟,喜欢用自己的方式去感受客观的世界,在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意识中,世界是浪漫的、充满乐趣,他们喜欢运用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来不断丰富自己的情感,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小学语文教师要借助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善于运用童话教学,在童话中渗透德育内容,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本文就小学语文低段童话教学中德育渗透核心思路进行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童话教学;德育

儿童需要什么样的道德教育?这是许多教育工作者一直都在思考的话题。“儿童之于童话,犹如鱼之于水”。对儿童来说,童话就是他们眼里的快乐世界。童话,是儿童的精神支柱,承载着童年的梦想。童話在小学语文低段教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童话可以把小学生天真浪漫的想法汇聚在书本之内,让学生从中得到无限的乐趣。童话都是虚构的文体,避免了客观环境对它的影响,在童话的世界中谁对谁错并不重要,是非观念被有效的淡化,比起是非观念,更为重要的是童话中所蕴含的天真与善良,童话里蕴含的充满正能量的精神对于小学生的德育工作具有积极作用,小学语文教师只要合理的开发和运用,就可以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教师要提高自身文学素养

要从童话中寻找到思想品德教育的线索,就需要完全的熟悉童话,知道童话著作里讲的都是什么内容,比如在《阿拉丁神灯》的故事里就蕴含着德育教学的内容,做人要真诚,性格要善良、面对困难要充满勇气。阿拉丁被魔法师利用,深陷洞穴深处时,摩擦到手上的戒指,戒指神把阿拉丁和神灯带回了家乡,当阿拉丁拥有神灯娶到公主以后,神灯被魔法师骗走,妻子和整个城堡消失不见,阿拉丁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他在戒指神的帮助下,历经艰难险阻,找回了公主,取回了神灯,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神灯不会选择主人,如果遇到了邪恶的主人就会帮助他做邪恶的事情,如果遇到了善良的人就会做善事,最终善有善报,神灯再次回到善良的阿拉丁手中。如果小学语文教师不了解《阿拉丁神灯》的故事,不亲自逐字逐句的从中寻找德育教育资源,很难发现童话隐含的丰富寓意,很难实现德育教学的目标。为此,教师要广泛的阅读童话名著和相关的教育资料,积累丰富的教育素材,从中提炼出有德育教育价值的内容。

二、转变教学理念,丰富自身情感

借助童话对学生开展德育工作不能依靠传统的教学模式,如果教师继续遵循传统的讲授法,把自己在阅读童话过程中所掌握的德育教育内容按部就班的传输给学生,仍然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原因就在于学生仍然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教师已经为他们准备了现成的知识,他们不需要对获取的知识内容进行加工,只要简单的记忆即可,学习积极性受到严重影响。为此,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丰富自身情感,用尊敬的眼光来看待每一名学生,把对学生的关爱融入到德育教学工作中,从欣赏的视角切入,真诚的赞美学生,把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交给学生,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从童话故事中自己提炼德育内容,自己体验获取知识的快乐。比如在《海的女儿》中,学生通过阅读,知道人鱼公主为了变成人,放弃了300岁的长寿生命,把自己动听的歌喉给了巫婆,到达陆地以后,需要适应鱼尾变成人腿以后的痛苦,很多学生会认为这么做值得么?她能得到什么?好好的在水里活300年不是更好么,况且她还是公主,到了人间她什么都不是。这时教师就应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人鱼公主变成人的价值,经过讨论就会发现人鱼公主性格善良,她是一个为了理想愿意付出,不断拼搏的人,这种精神值得大家学习,当学生意识到童话故事内的德育内容时会感觉到非常开心,因为知识来源于自己的努力和探索。

三、让学生品味童话故事中“爱”的力量

几乎所有的童话作品都涵盖“爱”的力量,我国教育家孔子提倡“仁者爱人”,只有充满慈悲,懂得关怀的人才是智者,爱在其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童话作品中的“爱”大多以无私的奉献精神相一致,掌握了童话作品中“爱”的力量,就可以学会懂得关心和帮助他人,知道感恩,就可以从受到思想品德教育,以《妈妈摘的葡萄》为例,说明“爱”的力量。这是一篇讴歌母爱的童话,小狐狸非常饥饿,妈妈把小狐狸留在家中外出寻找食物,经历了艰难险阻,终于找到一串葡萄,妈妈全力以赴,用最快的速度回家,它担心小狐狸受到任何伤害,当她赶回家时,却发现猎人已经走进了她的房子,如果让猎人继续在家中寻找下去的话,非常容易发现小狐狸,于是妈妈想尽方式把猎人引开,终于猎人离开了家,小狐狸安全了。光阴荏苒,小狐狸一天天的长大,妈妈仍然没有回来,终于在某一天,小狐狸发现了家里的葡萄树,原来这是妈妈送给自己的,小狐狸终于吃上妈妈送给自己的葡萄了,童话结束了,低年级的小学生却伤心不已,这则感人至深的童话让小学生受到深深的震撼,他们一边流着泪,一边说“妈妈,我要和你永远在一起”,这就是“爱”的力量,是来自母爱的无私奉献,学生通过阅读这则感人的童话故事,想起来自己的妈妈,她包容自己,关心自己,愿意为自己付出一切,自然而然的就会产生感恩的情绪,从此开始关心妈妈,关心爸爸,关心家里的每一名成员,同时还会以此延伸到自己的身边,关心自己身边的每一个人。

四、让“真善美”的理念在学生心中萌芽

童话中涵盖“真善美”的教育理念,教师要在童话中寻找到“真善美”的素材,选择不同的童话间断性的向学生传递“真善美”的理念,让它在学生的心中萌芽,让学生成为一个善良的人。童话故事为精神品质披了一件华丽的外衣,学习童话故事就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童话故事记住童话中所蕴含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在成长的过程中生根发芽,最终成为一个积极向上,乐观的优秀人才。

五、结束语

童话是德育工作的载体,童话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的资源,小学语文教师只要深层次的分析,就会发现其中丰富的教育资源,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同时了解小学低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全面提高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参考文献

[1] 周平健.童话育人:打开儿童美好心灵的“一扇窗”[J].教育视界,2015(21):56-58.

猜你喜欢
童话教学德育小学语文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浅析中低年级童话教学策略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探究小学语文中的童话教学
论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