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散杂居地区族际通婚研究

2019-09-10 19:15:38包丽娟
青年生活 2019年3期
关键词:族际彝族民族

包丽娟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民族和谐共处的重要性,族际通婚c作为衡量民族间关系的指标之一,民族间的通婚日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民族通婚现象也日益普遍,本文就以九龙县多元民族文化背景下分析不同民族间的通婚现状以及产生的原因对民族散杂居地区族际通婚。

关键词:散杂居地区族际通婚;民族和谐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以石榴为喻指出“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石榴千子同一,千房同膜,习近平总书记的比喻形象的描述了“各民族团结”的景象,形象贴切、寓意深刻,饱含期望、意境深远。而族际通婚也是衡量一区域内民族关系的重要指标之一,族际通婚,“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民族之间的互相通婚的现象”。马戎教授将10%以上的族际通婚率来说明这两个民族的关系是融洽的。

一、九龙县概况

九龙县位于四川省西部,甘孜藏族自治州东南部,贡嘎山西南,处在雅安、凉山、甘孜三市州的结合部,藏语称“吉日宗”,“九龙”称谓,系设置九龙设治局时,所划辖地包括:三岩龙、八窝龙、麦地龙、洪坝龙、湾坝龙、速窝龙、菩萨龙、甲拖龙、雪洼龙等9个村寨,均含“龙”字音而得名。2004年,九龙县辖1个镇(呷尔)、10个乡(乃渠、汤古、三岩龙、八窝龙、上团、斜卡、烟袋、魁多、乌拉溪、洪坝)7个民族乡(子耳彝族、三垭彝族、俄尔彝族、朵洛彝族、踏卡彝族、小金彝族、湾坝彝族)。是一个以藏、汉、彝三个少数民族为主体及苗族、回族等民族少量分布、多民族和谐共处的民族散杂居县城。其中彝族、藏族、汉族三个民族几乎各占县城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是三个民族散杂居典型的代表。

九龙县的彝族、藏族等少数民族受制于过去的政治制度、经济条件、道路交通、思维、语言、宗教等原因通婚范围仅限于民族内部,严格禁止同本民族以外的其他民族缔结婚姻关系,并受习惯法的严格保护。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时代的发展,尤以民主改革为时间节点,民主改革后上政治制度、经济条件、教育、道路交通、语言等原因加深了九龙县不同的少数民族间的交流、减少了隔阂与偏见,族际通婚有了可能发生的客观条件,各个民族心理上的接受程度也在逐渐加深。

二、族际通婚的现状

九龙县族际通婚各地各乡均有,其中尤以呷尔镇、踏卡乡两地的最为突出。两地是属于三个民族杂居较为典型的地方,其增长趋势也最为明显,有明显的代际差异,其中60岁以上的族际通婚几乎没有,到了现代年轻一辈中已经占到了较高的比例。其中踏卡乡还有不少族际通婚家庭(当地称为“团结家庭”)还出现了融合两个民族特色的起名方式,通常随父亲民族方的姓,母亲民族方的名,如村民维色甲玛,维色是彝族的姓,村民李扎西,李是汉族的姓,扎西是藏族的名字,她的父母分别是汉族和藏族。

三、族际通婚的因素

(一)居住格局

多元民族的文化背景是影响九龙县族际通婚普遍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通婚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多民族的相处减小了相邻民族间的隔阂,促成了相互间的了解。如果一个地区的民族成份单一,族际通婚发生的机率就会很小。一个地区人口的异质性越小,该地区的族际通婚率就越大;相反,如果一个地区的异质性越大,那么该地区的族际通婚率就越小。

生长在九龙县的人,从小就在多民族的氛围下成长。你出生的时候,来你家道贺的人、成长的玩伴、一起劳作的左邻右舍、工作中相互协助的同事、遇到困难时提供给你帮助的人,这些人中有和操着同样母语的同族,也有习性不同的其他民族。长期一起生活不仅拉近了不同民族间的心理距离,更是在潜移默化中吸收和传递着自己的习俗和观念。在这样成长的环境下、在长期的交往中,三个民族早已有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联系。不同民族背景的人结婚意味着这个社会存在更强的流动性,这样的文化流动不仅拉开不同区域同一民族差異,同时也在缩短同一区域不同民族的距离,文化的异质化与同质化相伴而生造就了现如今九龙县族际通婚现象。

(二)教育水平

在现代社会教育水平往往与个人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个人修养及未来的发展预期等密切相关。接受教育的程度对于个人的影响主要在两个方面,教育水平与民族通婚之间的关系可以从两方面考虑。在一般情况下,具有相近教育程度的人往往有较多的共同语言和更多的接触机会,这种认同和结识的客观条件增加了通婚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具有较高教育水平的人一般接受民族政策的教育多一些,民族偏见少一些,他们与其它民族通婚的可能性也因此增加。此次了解到的九龙县彝藏族际通婚家庭均过受过不同程度的教育,受教育最低者为小学,最高者为硕士研究生。

(三)婚姻观的变迁

民主改革前,由于社会制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九龙县不同民族间的择偶观念和择偶方式主要是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为主“在整个古代,婚姻都是由父母为当事人缔结的,当事人则安心顺从。古代所仅有的那一点夫妇之爱,并不是主观的爱好,而是客观的义务;不是婚姻的基础,而是婚姻的附加物。”发展至今更注重个人情感。主要指个人对配偶选择时在人品、能力、外貌、文化程度、民族属性及家庭经济条件等的个人选择。在对九龙县族际通婚家庭的了解中了解到,所有的家庭都是因为自由恋爱才促成他们冲破民族的界限。他们以个人情感为主的择偶观,通过或亲朋好友的介绍,或在校的识得的同学,或打工上班的同事,或社交软件的交流等方式寻找自己的终生伴侣,这是现今九龙县族际通婚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

四、小结

九龙县的各个民族间依照传统进行族内通婚,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多民族家庭”正渐渐增加,这个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民族在继承原有民族传统习俗的同时,也因为经济发展和社会流动的变化而“适应性”地改变了一些原有的民族传统习惯。各族群间的民族融合得到了深化,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M].1999.

[2]梁茂春.什么因素影响族际通婚?——社会学研究视角述评[J].西北民族研究.2004(3)

[3]李晓霞.试论中国族际通婚圈的构成[J].广西民族研究,2004(3)

猜你喜欢
族际彝族民族
我们的民族
彝族海菜腔
心声歌刊(2021年5期)2021-12-21 06:33:36
云南藏区流动人口族际结构性差异现状分析——基于香格里拉县建塘镇的问卷调查
基于族际互动的甘南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活基础考察
彝族养蚕人苏呷色日的致富启示
四川蚕业(2020年3期)2020-07-16 08:09:42
彝族荞粑粑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人民交通(2019年16期)2019-12-20 07:03:44
越多接触就越愿意接触?取决于效价与效能*
心理学报(2019年11期)2019-11-18 07:04:40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民族学刊(2019年2期)2019-05-15 10:39:02
多元民族
乡村地理(2018年4期)2018-03-23 01:5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