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年段跨越习作鸿沟的策略

2019-09-10 07:22邱新瑜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19年3期
关键词:习作阅读教学教学策略

邱新瑜

摘 要:文章对小学中年段学生习作出现的问题做出理性、客观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即要让学生在阅读中习得方法,就要在阅读教学中关注文本的表达方式,有意识地让学生形成段落图式结构,并通过进一步的练习,在读写结合中使图式得到巩固。

关键词:小学中年段;习作;阅读教学;教学策略

进入三年级后,学生感觉最困难的是“习作”。笔者从事多年语文教学,也觉到三年级的“习作”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难跨越的横沟。从二年级写几句话到三年级写一篇文章是个比较大的转折点,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还不会写,特别是农村学校的三年级学生。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找到原因,然后对症下药,才能解决问题。

一、分析原因,找症结

首先,教师要明白,学生的写作能力如何形成?写作知识到底通过怎样的教学才能让学生掌握?“语言和读写规律”对于学生来说,属于程序性知识,或者说学了以后要表现为读写技能和读写策略,必须按程序性知识学习和运用的规律来教,知识才能转化为能力。用图式原理和建构主义理论讲,就是一种技能的习得首先是理解规律和规则,在脑子中形成一定的图式,然后通过练习逐步达到内化规律,在大脑中得以建构,才能熟练掌握规律,能举一反三。学生还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对段落的结构、规律认识并不深刻,还没有掌握写段落的技巧就要开始写有头有尾的作文,所以导致很多接手三年级的教师不知怎么指导,感觉指导一次又一次,学生依然很懵懂,大部分学生还是不会写。

二、阅读教学,学方法

(一)阅读教学,要关注表达方式

写作图式的形成是在阅读中慢慢建立起来的。而中年段的阅读教学,部分教师的设计通常停留在理解层面,如识记生字,理解生字新词,抓一个两个重点句子体会含义,感情朗读,根据课后的问题寻找答案等。这是不够的,语文学习不能只停留在理解层面,还要思考作者是如何写出来的。否则,学生怎么会学习到写的章法和规律呢?为此,中年段的阅读教学要兼顾学习写作规律,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解层面,要实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二)阅读教学,要形成段落结构图式

部编版的一、二年级的语文教材,增设了不少语言练习方面的内容,学生对什么是完整的句子有初步概念,所以学生有关于如何写句子的图式。但学生头脑中没有建构起关于段的图式,所以到了三年级,阅读教学要有意识地设计让学生学习段的结构和了解构成段的规律的环节,课堂上要思考一些有特点的段落和关键的段落的结构。

中年段的语文教材中最常见、常用的图式是总分、并列、承接、因果四种基本结构图式。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有效地建构这四种结构图式。在一堂或几堂课中,通过对典型材料的教学,让学生掌握某种结构图式。选择典型段落结构进行教学,通过对该典型段落的分析、学习、认识,掌握每一个基本段落的特点,从而帮助学生能够迅速地对课文的段落结构进行判断。如:因果结构的段落,由原因和结果两部分构成,可以原因在前,也可以结果在前。为了理清段落结构,在阅读教学时可以这样设计思考题:

设计1:思考作者是怎么把这一段写具体的?或思考这一段话,作者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设计2:这一段是围绕那一句话写的?围绕这一段作者写了什么?如:部编版三上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见图1)。

这样给学生留下很清晰的结构图式。

笔者在执教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19课《海滨小城》一课时,是这样思考和设计的:《海滨小城》课文第二部分4-6自然段分别围绕一段开头来写小城美丽的景色。分别描写了小城的庭院、公園、街道三处场景,突出了美丽、整洁的特点。让学生学会找关键句,借助关键词语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这是阅读的策略与技能的学习。初步学习作者围绕开头一句话来写场景的表达方法。这是写作方面的技能训练,是工具性的体现。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本单元的习作重点,笔者设计了三个循序渐进的环节。

环节一:品读词句,落实阅读任务

默读4-6自然段,用我们的双眼——这部高级“照相机”,拍下你最喜欢的一处景物,在文中批注喜欢的原因。(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汇报)

(1)四人小组互相交流、评议。

(2)集体汇报:把你拍的最美的一处景物介绍给大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我们共同来欣赏欣赏。(学生汇报时,引导学生品读好词好句,通过抓关键词句,了解小城景物的特点。)

环节二:感悟表达,形成段落的图式结构

1. 观察4-6自然段,这几段分别都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这些句子很重要,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这些句子是这段话的中心,也叫中心句。)

2. 默读第4自然段,根据课文填空。

第四自然段采用(      )的方法,先总写小城庭院的(      ),再通过描写桉树的(      )和凤凰树的(      ),表现了小城庭院的(      )。

这些思考和练习可以让学生形成段落结构图式。通过图式,形象化地解释了什么叫总分段落结构。这样做,使文章段落结构图式化,把其主要内容分层次储存在学生头脑中,不仅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更重要的是能帮助他们打开阅读思路,掌握阅读技巧,培养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水平。

(三)读写结合,巩固图式的有效途径

当学生初步习得了某种结构图式,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结构图式尝试写作,巩固图式。当然这种尝试应是由易到难,而不是一蹴而就的。一步一步提出要求,会降低学生独立撰写的难度,使得图式巩固落到了实处。另外需指出的是,在进行读写结合时,写的内容应最好与原有的典型材料有较大的相似性,否则意义不大。如《海滨小城》一课,笔者这样设计:

环节三:读写结合,巩固总分图式结构

1. 引导观察,相机点拨

(1)投影学校鱼池的照片。你觉得我们学校的鱼池怎么样?

生:鱼池好美。

生:鱼多,颜色漂亮。

(2)如果我们来写鱼池,尝试说一句总起句,谁来试一试?

生:鱼池中间的假山漂亮。

生:鱼儿多,颜色好看。

(3)如果围绕“我们学校的鱼池真美”这个句子写一段话,你会从哪些方面来写?

生:我会写鱼儿和假山。

生:鱼的颜色美。

师:有些什么颜色?

生:金色的、橙色的、黑色的、白里透红的。

师:大小呢?

(学生站起来用手比画,有的这么长,有的……)

师:用我们的语言来表达,我们可以用熟悉的事物来和鱼儿做对比来说说鱼儿的大小。

生:有的鱼有手指那么长。

生:有的有一本书那么长。

师:你能说说鱼儿游动是怎么样的吗?

生:成群结队,有一条白色的鲤鱼游得最快,总是在前面。

生:尾巴像小扇子,一摆一摆的……

(4)小组交流:说说池中央的假山让你觉得很美的地方。

(教师放手,学生交流,汇报)

(5)学生练习:以“我们学校的鱼池很美。”为开头写一段话。(板书结构图见图3)

2. 同桌互评:如果发现某一句话不是围绕第一句话来写的,可以提出来并说明理由。

朱作仁教授说“读写结合”是学习语文的基本规律。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是内化的过程,是“理解、记忆”的过程,也是发散思维、形成结构图式思维的过程,而“写作”是“运用”。教师在阅读过程中,记忆并积累了语言材料,在思维中形成了一定的表达图式,具备了“表达”的心理前提,在这一过程中,“读”还为“写”提供了范例,提供了“技能模仿运用”的直观形式。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谈语文教育:怎样学好语文[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2]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猜你喜欢
习作阅读教学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