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敏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与经济推动了文化的发展,同时也对人才有了新的要求与标准,高学历已经不能支撑社会前进的脚步。所谓“先成人,再成才”,在教育中小学生应该受到品德的熏陶与浸染,打下良好的基础才能够在未来坚守本心。因此本文以“立德树人,润物无声”为题,立足于小学语文课堂教育,以汉字教学,奠定学生扎实的基础;写话教学,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阅读教学,丰富学生精神的食粮;诗词教学,提高学生高尚的情操作为主要论据,致力于提高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品德修养,以下是我的具体观点,希望能够为众多同仁带来帮助。
一、汉字教学,奠定学生扎实的基础
在21世纪的今天,汉字教学面临着新形势的挑战,科技的冲击让学生的书写能力不断下降。我们常说“字如其人”,一手好字仿佛标志一个人良好的品行,以字之行,展现书写人的品行,因此教师应该锻炼学生书写的规范性、正确性与美观性,既能够为他人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同时也能够为将来的语文奠定一个美好的未来。例如,教师在教学“好”字时,首先将其偏旁部首、字形字义、笔画顺序进行详细的阐述,如“好”字由“女”字旁与“子”字构成,左右结构,其笔画顺序为撇点,撇、横、横撇/横钩、竖钩、横等,然后教师让学生进行书写练习,此时教师为了让学生的书写效率提升,将田字格的使用进行简单介绍,从而制约学生“歪七扭八”“顶天立地”的问题出现。最后教师在学生的练习过程中应该时刻纠正学生的书写姿势,双臂放平至桌面,眼睛与田字格本的距离约为一尺,双腿放平,微张开,切勿跷二郎腿等,最后让学生书写出美观、规范的“好”字。总之,汉字教学的规范性与美观性至关重要,教师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与耐心,陪伴与教导学生写一手好字,练一笔好词。
二、写话教学,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尚未接触写作,但是也开启了写话这一篇章,写话的内容或反映了图像的主要内容,或展现了视频的中心思想,或表达了学生的情感诉求,但是主题必定是积极向上的,能够给予一定乐观感染性的内容,从而让小学生保持一个纯真、热情的心理状态。写话是学生探索自身心灵的钥匙,就像是朝着自己迈出了第一步,因此教师在这一环节的作用至关重要,既要探索学生心中的情感生活,帮助学生驱逐内心的阴霾,同时也要传递学生写话的技巧,帮助小学生的写话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此同时,教师在进行评价时,也要渗透积极向上的思想,引导学生在德育的培养之路上大步向前。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开展“看图讲故事”的教学时,需要带领学生逐一分析每一幅画中的关键词,并向学生提问:“整个故事中有几个人?”“小明在做什么呢?”“爸爸去做什么了呢?”等,以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探索,然后学生进行回答,教师提炼出关键词:三个人、吃饭、看书,此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地尝试,将故事进行编写,有一个学生回答:“中午吃饭的时候,妈妈让爸爸叫小明吃饭,结果小明出来吃饭了,而爸爸被书中的内容吸引了,忘了出来吃饭,然后妈妈又让小明把爸爸叫出来吃饭了。”此时有一名小学生说:“老师,我有不同的结局版本。”老师示意其回答,该同学说:“爸爸忘了出来吃饭,然后妈妈让小明将门锁上,不让爸爸吃饭了。”当该学生说完之后,引起了哄堂大笑,但是教师说:“这是一个奇特的思路,但是教师要给你低分的评价,理由是没有做到家人之间的相亲相爱。”此时教师以评价来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道德行为,帮助学生更正思想,立德树人。
三、阅读教学,丰富学生的精神食粮
雨果曾经说过:“书籍是改造灵魂的工具,阅读是人类所需的具有启发性的养料。”古人亦言:“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因此阅读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是丰富学生精神的食粮,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课堂中读好书、多读书,在课外也要鼓励学生进行阅读,拓展自身的语文视野。例如,教师在教学《揠苗助长》时,首先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投放一段视频:一个人在禾田将所有的禾苗都拔出一截,有些禾苗的根都暴露在空气之中,当太阳出现的时候,禾苗全面变成了枯萎的黄叶。该画面对城市中的小学生而言极具吸引力,因为他们尚且不懂农作物的生长规律,因此会产生好奇:“为什么禾苗会枯萎?”此时教师将学生心中的疑惑进行解答:“你们知道为什么禾苗会枯萎吗?答案就在我们的书中。”用一句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认真阅读课本,从而了解到客观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纯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此外教师也可以向学生传递“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四、诗词教学,提高学生高尚的情操
诗词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文学载体,古人将自己的真情实感与哲学思想寄托在诗词的字里行间之中,既表露出历史的宏观,同时也能够为学生带来重要的学习经验,让学生在诗词的海洋中发现一个又一个有趣的灵魂,进而提高学生高尚的情操。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众多诗词中蕴含着丰富且深刻的情感,如教师在教学《绝句》时,首先引导学生朗诵整篇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然后让学生进行画面想象,成对的黄鹂在新绿的柳枝上鸣叫,一行白鹭在青天上自由飞翔。凭窗望去,西山千秋雪景好像是嵌在其中的一幅画,门外停泊着来自东吴,畅行万里的船只。与此同时,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感知作者想要传达的情感,理解诗人以清新轻快之景所抒发的内心复杂情绪。总之诗词中的德育思想隐秘且丰富,教师应该深入挖掘,从而为学生设计出有效的方案,引导学生提高诗词理解,增强德育品行。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育与德育应该并驾齐驱,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带来有力的支撑,避免出现重视教学,丢失德育之举。语文知识与德育修养共同赋予了小学语文课堂的生命力,任何一方的缺失都会让语文教学黯然失色,对学生的发展也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教师应该不遗余力地奉献自己的教学能量,为学生的德育体美劳共同发展出谋划策,让小学生在语文的课堂之中不仅能够增强语言能力、文学功底,同时也能够提高自身的綜合实力,塑造正确的德育修养,从而绽放出品德之花。
(责编 杨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