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有三个孩子,我是老大。我们历来的传统,对长子的寄望,不可谓不深;对长子的要求,不能说不严。然而父亲对我,却似乎有些淡然。
我要上中专了,心紧张得有些发颤。就要离开亲人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去了,总觉得有些茫然。那是离家的前一天吧,父亲垂首坐在阶前,默默地抽着水烟。
“爸。”我说, “明天我就要进城上学去了。”说这话时,我心中充满了压抑的期待。
父亲只“嗯”了一声: “噢,东西给你收拾好了。”说完,又低头抽烟。我感到失望,又有些遗憾。
晚上,父亲对我说: “明天早上我不送你了。让你妈陪你去坐车吧。”
我听了默默地点头,一句话也不想说。想哭,却咬了咬牙,忍住了。
一夜无眠。早早地起了身,看母亲点灯,烧香,和面,煮面。灯影里,瘦弱的母亲忙得团团转。我禁不住一阵激动,眼泪簌簌地落下来。
“妈,您别忙了,我自己来。”我强压住内心的激动,擦擦眼泪说。妈不说话。满满地端过一碗面,稳稳地放下,撩起衣襟,背过脸去。
默默地吃完面,我和母亲拿了行李,准备出门。忽然发现,不知什么时候,父亲站在了大门口。“我送你吧。”父亲说。
“不用了吧,说好了妈去的。”我说。
父亲略一踌躇,很坚决地对母亲说: “我陪阿远去吧,你去不好。”說完,拿过母亲手里的行李,跨出大门。我在后面跟着。一路无话。车站到了,我看行李,父亲买票。票到手,上车;找位置,安顿行李。机械的动作,憋闷的空气。
父亲开口: “到了城里安心读书,没什么事,不要回来。”
我深深颔首。“爸,你走吧。”我说。父亲“嗯”了一声。“安心读书啊,没事别回家。”父亲走了。
一连七个星期,我没有回家。虽然我很想家,想家也不回家。在不回家的七个星期里,我出操,我上课,我听讲,我读书,我交友,我在落日余晖下的郊野漫步中陪伴着孤独。我习惯孤独,我品尝孤独,我欣赏孤独,我赞美孤独,我热爱孤独。孤独中,我渐渐长大。孤独中,我日见成熟。
那一日,班主任给我们讲龙应台的《幼稚园大学》,他使用了一个词—— 精神断奶。我一下子恍然大悟:我断奶了!
开学后的第八个星期,父亲来了。
父亲的突然到来,我莫名惊诧。父亲没事是不会来看我的!
“爸,你怎么来了?”我有些慌乱,就这么问他。
“你怎么搞的,连一封信也不写!”
“出什么事啦?爸?”
“什么事也没有,你妈想你,昨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你被车撞伤了,一大早就逼着我来看你……”父亲的话还没有说完,我的眼泪就夺眶而出了。妈妈呀妈妈,我亲爱的妈妈,在您眼里,我永远是您的乖孩子,永远永远长不大。
记得小时候贪玩,母亲一时不见我,就放开喉咙大喊: “远—— 远——”,喊声中那焦急不安的紧张劲儿,令人感动。喊不应就急慌慌到水井边、小河边,四处乱找。我那时人小不懂事,看妈妈如热锅蚂蚁般团团乱转地叫我、找我很好玩,就故意躲在一边让她找,过一会儿再忽然在她背后大叫一声“妈”。这时候妈妈就又好气又好笑地骂道: “小鬼头,你到哪里去啦?不要走得太远,一会儿吃饭我叫你。”说完就一步一回头地走了。
想到这儿,我不禁破涕而笑了。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开玩笑地对父亲说: “爸,听老师说,‘文化大革命’中都按最高指示办事,后来是按歌词办事,你今天是按妈妈的梦来找我的啊?”
父亲一听也笑了。笑罢,久久地端详,说: “阿远,你长大了。”
是的,我长大了。我的长大多亏了父母的爱。没有温柔的母爱,我长不大;没有阳刚的父爱,我不会真正长大。母亲的温柔中,有一种如水的柔情,给人温馨;父亲的淡然中,有一种扎实的深沉,给人力量……
(责编 唐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