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中学志愿服务的创新与探索

2019-09-10 07:22张鸿
青年生活 2019年3期

张鸿

摘 要: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的人才成长理念,对于国内青年的成长与发展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本文阐述了中学志愿服务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并以传统文化传播类志愿服务活动为例来探讨新高考背景下的中学志愿者服务的创新。

关键词:中学志愿服务;传统文化传播;创新与探索

当前,全社会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其对于提升全民族的道德水平,加强社会互助性等方面有着非常大的意义。中学生作为社会中人数较多的一个群体,在现阶段,由于课业的压力,导致其没有足够的时间系统地开展除了学习以外的志愿服务活动。随着高考改革的脚步,中学志愿服务逐渐被列入了新高考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中,因此,如何在新高考背景下进行志愿服务的提升与创新,就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一、中学志愿服务的意义

作为一项可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活动,中学志愿服务不论对于社会而言还是对于学生个人而言,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高考综合素质评价中的思想品德方面,考察学生在爱党爱国、理想信念、诚实守信、仁爱友善、责任义务、遵纪守法等方面的表现。其中志愿服务等的次数和持续时间,已成为重点记录的一项内容。

(一)完善世界观人生观,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通过志愿者活动,中学生不仅能够在动手能力上得以提升,更可以通过参与服务社会的活动来进一步加强其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完善其世界观、人生观,从而促进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使其提升综合素质。

(二)提升社会实践水平,做到知行合一

加强学生的科学文化水平,提升学生在知识上的认识,其根本上还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去指导实践。中学志愿服务作为一项能够给学生创造课外与社会各界人士接触的实践活动,能够给予学生在社会实践水平上的提升,让其能够在未来更好的将所掌握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做到知行合一。

(三)豐富课余生活,促进全面发展

新高考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若一味看重学生在智力上的发展,与高考的理念是相违背的。通过中学志愿服务,学生在无私奉献中能获取一定的成就感,通过实践来获得知识,由此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其更好的投入到学习中,从而促进全面发展。

二、中学志愿服务的现状与问题

(一)涉及面广但是多数形式较单一

虽然从涉及面来说,中学生的志愿服务能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但是从大多数案例中来说,其在形式上还是比较单一的。一般来说,中学生实际参与的志愿服务形式常局限于规整共享单车、交通劝导、做卫生等方面。因这些活动的服务范围有限,很难让学生提升对其未来有帮助的实践能力,新高考改革之后,这些不易成为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优势。

(二)研究深度不够,缺乏指导

中学生在从事志愿服务的相关活动之前,我们鼓励其在志愿服务的相关领域进行一定的研究。但是学生本身并不是相关方面的专家,倘若其缺少相关人士的指导,在相关领域的研究很难入门,很难能够对自己志愿服务相关的技术进行系统的提升。

(三)对于志愿服务的重视程度还不够

对于新高考背景下的志愿服务,各校的重视程度不尽相同,部分学校没有对其进行系统化的管理,同时一些高校也并没有将高考志愿活动放入进入其学校的重要标准之一。这导致了学生对于志愿服务的重视程度,呈现了远远不够的趋势。

三、传统文化传播类志愿服务活动的初步探索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华民族要继续前进,就必须根据时代条件,继承和弘扬我们的民族精神、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文化传播类志愿服务活动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新型志愿服务模式,其旨在用直观的方式将各类思想理念和观念形态进行宣传推广。从新高考的角度,将志愿服务与传统文化传播相联系,能够将文化内涵和学科课程相结合,有助于使学生在实践中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有利于提升民族自豪感和主人翁意识,也有利于给与学生相关学科的实践体验。

为此,我们结合地域实际进行了研究。福州作为千年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众多优秀的传统和历史文化古迹,身为福州人,必须了解福州的历史和传统文化;海上丝绸之路是国家战略,福建是海上核心区域,福州则是“海丝”门户,战略枢纽城市。这些都是能够实现新高考改革与志愿活动的有机结合提供了先决条件。

(一)传统文化传播类志愿服务的初步试点

在福州市近段时间的志愿活动中,进行了与传统文化传播相关的试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福州市教育系统与福州团市委联合举办了以“红色领航迎佳节,青少协作贺新春”为主题的迎新春志愿系列服务活动。在活动期间,来自于福州市各学校的党员、团员通过写春联、剪窗花、做花灯等传统文化的展示以及文艺演出等形式,让市民们感受了浓郁的“传统年味”,让学生们能够在加强其自身道德素质的同时,给予了其与传统文化接触的机会,从而进一步加强其语文功底,让他们能够在语文科目上获得更多的成就。

全国中学生志愿服务示范学校创建单位福州高级中学利用学校地处烟台山景点的地域特点,启动“烟台山志愿讲解志愿服务活动”,利用周末时间组织师生进行烟台山景区各个景点的义务讲解。学校还将志愿服务与校本课程相结合,对学生进行烟台山的地形地貌、历史沿革、英文表达等方面的校本培训,让学生在服务游客的同时,地理、历史知识及英语表达能力等方面都能收获长足进步。

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福州闽江学院附中充分利用博物馆的文物资源,在周末节假日及寒暑假期间进行“福州市博物馆志愿讲解活动”,对志愿者们进行文物讲解、公共教务服务等方面的培训,使学生们通过实践的方式融入博物馆,更好地传承福州历史文化,助推文博志愿者服务事业的发展。

(二)传统文化传播类志愿服务试点过程中的一些不足

1.学生参与面不够广

从目前的试点情况来看,一般参加的对象为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学生,学生的参与面还不够广,且每次志愿服务活动受场地等因素限制,征集的志愿者人数有限,不能满足全面铺开、全员覆盖的需求。

2.专业指导较为缺乏

传统文化有其深厚的内涵,需要志愿者通过规范系统的学习来领悟其精髓。这就要求每次的活动都要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带领学生掌握内涵。因此,如何为活动配备师资力量,进行专业化的指导,便成了值得思量的问题。

(三)传统文化传播类志愿服务试点活动的创新与探索

1.多方协作,拓展志愿服务的广度

由学校牵头,借助社会各界的力量多方协作,给予学生志愿服务的平台,拓宽志愿服务的领域,给与参与服务者良好的实践体验。学校可以取得上级部门如文明办、教育局的支持,为学生的志愿服务活动提供支持与保障;与社科院、地方志编纂办公室、博物馆、名胜景点等实践基地加强联系,为各项志愿服务活动提供活动平台,從而拓宽志愿服务的领域,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2.多维度发展,加强志愿服务的深度

将志愿服务活动与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相结合,开发与志愿服务相关的课程及活动体系。学校可以发挥教师的专长,就志愿服务的意义、招募机制、管理制度、服务技能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系统培训,让其能具备更好地服务社会的能力。也可以把志愿服务与学科特色相结合,有针对性的开设语文、历史、地理、政治、艺术等学科的相关课程,进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还可以将专项志愿服务活动与研究性学习有机结合,展开相关调查研究,深入钻研……通过多维度的方式,能够加强学生对志愿服务活动的理解,加强志愿服务的深度,从而更好地完成志愿服务活动。

3.创建特色,树立志愿服务的品牌

传统文化传播类的志愿服务活动,可以立足自身优势,创建特色品牌。因其具有弘扬传统文化的特点,可以将志愿服务与文创产品的开发相结合,对展示的文化类产品进行包装、开发,设计精美的文创产品对项目进行宣传,让人们在耳濡目染间进行文化渗透,从而起到立足校园、辐射社会的良好效果。

总之,中学志愿服务对于新高考而言,有着重要的作用。以传统文化传播类的志愿服务活动作为试点,有利于发现新高考背景下志愿服务活动的新机遇与新要求,并以此实现以点到面,促进学生加强志愿服务意识,提升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俞晓东.应对新高考:校长需要有战略思维[J].教师教育论坛,2018,31(12):83-84.

[2]刘辉,孙浩然.大学生志愿服务中的传统文化元素研究——基于对10名大学生志愿者的访谈分析[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6,(01).

[3]侯建成,侯春阳,王云.新高考视域中提升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关键举隅——以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教材为例[J].地理教育,2018(12):39-42.

[4]李炎.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中学生志愿服务活动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