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汝列
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毋庸置疑,广大语文教师为了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进行了多方探索,但有时过于追求阅读效果,反而失去了阅读的本意。时至今日,阅读意识的回归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一、回归文本意识,品味语言文字的真意
文本是语言文字构成的信息载体,更是阅读教学的基础。只有细细解读文本,才能清晰地了解文本的内容、脉络和结构,才能从一字一句中明确地感知文本的内涵,与作者进行畅通无阻的沟通与交流,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必须回归文本意识,让学生理解文本中的语言文字,在字斟句酌中品味文本的真意。具体来说,教师要抓住文本中的关键细节,引导小学生细细品味,既要知道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又要感知作者的态度与情感,明了语言文字背后的意味。以一年级下的《池上》为例,在引导学生反复细读诗文的过程中,有个同学提出了这样的疑问:“这个小娃是小偷吗?他偷了别人家的白莲?”一下子就将同学们的目光聚焦在“偷”字上。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在平日里被教导“偷”是非常不好的行为,所以产生了错误理解。对此,我带领他们进行了重点解读:这里的“偷”不是“偷盗、偷窃”,而是“悄悄”的意思,小娃瞒着自己的父母悄悄地划船去采自家的荷花。明白了这个“偷”字的意思,同学们也就能正确理解这首诗的内容:小娃划着小船偷偷地去采白莲,兴高采烈地回来后也不知道隐藏自己的行踪,船身经过绿色的浮萍向两边分开,长长的一道水线早就暴露了他的踪迹。也正是这个“偷”字,活灵活现地塑造了一个天真可爱的儿童形象,让我们感受到作者那份扑面而来的喜爱之情。由此可见,只有回归文本、细读文本,对重点词句反复咀嚼,才能在平常處嚼出不同意味,才能在关键处品出真正内涵。
二、回归整体意识,把握统领全文的灵魂
文本作为阅读的对象,是一个自成体系的整体,如果教师将其分割得七零八落,仅抓住其中的部分句段去解读、分析,则很难把握全文的主旨,“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必须回归整体意识,从文本的整体着眼,高屋建瓴地感知主体脉络,再从一个合适的切入点着手去把握文本的灵魂。具体地说,教师首先要引领学生反复诵读文本,或朗读,或默读,重复几遍后对文本形成一个初步感知,对文本内容在整体上有一个大概了解;其次要在局部感知的基础上摸清文章的主体脉络,也就是找准一个切入点,或是词句,或是留白,或是疑问,通过对这些局部细节的分析,掌握其与文本全篇的关系,进而明了作者的写作思路,掌握文章的结构和脉络;再次要实现从局部感知到整体认识的升华,即通过局部细节的分析、解读,在综合归纳的基础上升华对整篇文章的认识。以《自然之道》教学为例,我先引导学生初读全文,让学生明白文章讲的是“我们救了一只海龟却伤害了更多海龟”的故事;接着让同学们分析“欲出又止、踌躇不前、若无其事、结伴而出”等一系列词语,让学生用这一连串的词语将课文串联起来,既能明白文章的整体结构,也能明白作者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构思全文的;最后从“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的感叹中升华到全文主题:人与大自然的相处要遵循自然之道,否则就会“好心办坏事”,造成更大的伤害。通过这样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分析感知,就能从整体上把握文本灵魂,真正达到阅读教学的目的。
三、回归人文意识,深化人文精神的熏陶
教育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具体知识,还要培养其情感态度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语文教学是对学生思想意识影响较大的学科,特别是阅读教学更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主阵地,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必须回归人文意识,引导学生探寻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深刻内涵,通过文本中的故事或人物形象打开学生的“心门”,让他们的思想受到震撼或触动,进而在不知不觉中深受高尚思想道德和美好人文精神的熏陶和感染,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成长为品德高尚的人。以《一夜的工作》教学为例,解读课文后,我设计了一个情感交流的环节:“同学们,我们查阅了相关资料、走访了身边的长辈,学习了课文,你眼中的周总理是什么样的?”同学们纷纷举手回答,学生1:“周总理是一位生活简朴的好总理。看他的办公室,原来是清朝亲王的房子,可想里面该是多么豪华,可总理的办公室内只有‘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极其简单;一夜工作后的宵夜,只是简单的一杯茶和数得清颗数的花生米,一个大国总理竟如此简朴,我们应该向总理学习!”学生2:“周总理是一个为国为民、不辞辛劳、认真工作的好总理。他一晚上没睡,批阅了一尺来高的文件,还非常认真地审阅作者带来的文稿,一字一句都要认真思索,可见总理对工作十分负责。我们对待学习要有这样的态度就好了!”学生3:“周总理十分睿智,我从爷爷那里听了很多周总理外交小故事,十分令人敬佩!”……这样的交流怎能不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感染呢?
四、回归主导意识,保持积极向上的动力
受“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理念的影响,部分教师盲目放权给学生,大大减弱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特别是在阅读教学中,过分强调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探究,忽略了教师的引导和帮助,致使阅读效果不佳。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必须回归主导意识,对学生的阅读过程进行引导、对学生的阅读困惑进行点拨、对学生的阅读心理进行激励,使学生能够长期保持积极向上的驱动力,带着热情和正确的指引进入阅读世界。
具体要做到两点:
一是要引导学生爱上阅读、产生比较强烈的阅读兴趣。教师要运用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去吸引学生,让学生从一个有趣点到另一个有趣点,不知不觉中就能坚持文本阅读,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要用激励的话语去肯定学生,让他们知道教师一直在关注他们,一个重点字词的发现、一个中心句的挖掘甚至一个复杂句式的划分,每一个微小的进步都能得到教师的赏识,恰到好处的评价滋润着心灵,进而增添无穷的前进动力。
二是帮助学生学习,在思维疑惑处启发、点拨,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例如在学习《鸟的天堂》时,有个同学问:小鸟每天早上天一亮就出门觅食,晚上才回巢,作者第二次经过大榕树的时间是阳光照耀的早晨,怎么还能看见那么多的鸟呢?因为这里鸟多所以就被称为“鸟的天堂”吗?其他同学一听,确实有道理,想要解答却一时找不到方向。这时就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一方面请大家查阅一下鸟的习性,另一方面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众多的鸟都愿意在大榕树上安家?从而让学生的思维一下子开阔起来,积极主动地去探究。
五、回归拓展意识,感悟丰富多彩的延伸
语文学科包罗万象,阅读文本内涵丰富、外延广阔,拥有着取之不尽的思想宝藏,如果教师不进行拓展,只是单纯地讲解文本,则浪费了宝贵的教育机会,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扩展,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必须回归拓展意识,将教材内容与生活经验、时事焦点、历史资料结合起来,将课堂内外串联起来,有目的、有选择、有的放矢地进行拓展,尽力扩大阅读课堂的容量,让学生接触到更为广阔的语文天地,感悟到丰富多彩的知识延伸,不断充实自身的知识储备。
还是以《一夜的工作》为例,我在教学中给同学们补充了周总理的生平事迹,在外交风云中的挥斥方遒、在国家危难时的挺身而出,以及十里长街送总理时人民群众发自内心的悲痛,不仅让学生对周总理有了更深入、全面地了解,也传递了全国人民的崇敬、热爱之情;学习了《地震中的父与子》,同学们都深受感动、对亲情有了更多的体会,借此机会,我让同学们回忆自己与父母相处的细节,说一说你和父母之间的故事或者写在读书笔记里,还可以让同学们查阅地震的相关知识,对此有个清晰的了解;学习了《九色鹿》,我一方面让学生查阅类似的寓言或童话故事,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掌握更多的表达方法,另一方面让大家以国王的口吻写一篇告示,要求所有的百姓从今往后不准再伤害九色鹿,要永远保护九色鹿,既能够让学生碰触到作者的内心世界,深刻了解其情感,也锻炼了他们的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大有助益。
六、结语
意识回归是当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可阻挡的大趋势,语文教师必不能等闲视之,而要将这相通相融的多种意识汇合在一起,使其共同发展、齐头并进,在阅读教学这块田地上挥洒汗水、收获甘美的成果。
(责任编辑 周子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