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向文 叶亚红
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古国,在悠久的历史中形成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中华民族能在世界中屹立不倒正是因为传统文化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是我国悠久历史的见证,更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原因。小学语文教学对于学生来讲不仅仅是简单的听说读写,而是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强则国强,而小学教育尤其重要,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教育当中,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浸润学生的心灵,更对传统文化的发展传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中华文明历经千年的演变,经过劳动人民不断总结,最终汇聚成了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不仅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质与民族风情,更是人类思想观念的精炼汇总,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因此,将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育相结合十分必要。
一、借助传统文化,沉淀语文教育
传统文化与语文教育是不可分割的,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传统文化可以丰富语文教育的内涵,而在语文课堂上引入传统文化更是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国近代的发展离不开对其他国家科学技术的学习,但如果想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光是学习他国文化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发现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并继承弘扬。传统文化的学习并非明朝的八股文学习,也并非一味钻研晦涩难懂的文言文,而是通过学习,了解我国五千年灿烂的文化,学习古代君子之道,了解诗书礼仪,古代教育推崇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放到现在,不就是德智体劳全面发展的另一种说法吗?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除了基础的听说读写,还有阅读理解,让学生了解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及作者抒发的情感,同时包括学习正确的写作方法。随着教育需求的不断提升,将传统文化和小学教育相融合已经刻不容缓。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小学语文是未来学习的基础科目,如果不在这个时候打好基础,未来的学习就会深受影响,因此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加强传统文化的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一是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有助于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二是让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三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发扬,帮助学生成长为一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
二、多种方式潜移默化,引入中华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的学习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语文教育对人的一生都有着重要影响,是个人素质的一种体现。将传统文化引入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可以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承,更能成为学生一生的指引。接下来将讨论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
(一)从小处引入,感悟传统文化魅力
语文的教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的学习,更是一种艺术的展现,如何将小学语文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可以借助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引入,大可形成一门专业,小可从最基础的汉字学习中逐渐引入。汉字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中华文化的传承就是凭借着汉字体现的信息。小学语文教师在讲解汉字的使用时,可以拓展到很多方面,比如中国造字法的特点,汉字的发展历史,以及同一个字古今体现的不同含义,还可以为学生讲解文字演变的过程,从所学文字的演变历史开始讲起,穿插一些浅显易懂的典故,了解中华文化的发展过程,或是通过字的拆解来解读这个字所体现的含义,从中体会老祖宗非凡的智慧。
(二)学习古典诗词,濡染传统文化精神
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唐诗宋词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古典诗词的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更能让学生从中了解到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了解到人生的道理,学习古代文人高尚的情操。可以说,古典诗词的学习,是学习传统文化必不可少的一环。学习古典诗词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体会古典诗词的语言美,古诗词特有的韵律格式,读起来朗朗上口,正确地朗读古典诗词可以很好地体会古诗词中所蕴含的情感,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将古诗词配乐朗诵,通过音乐与古典诗词的结合,使学生理解其中蕴含的真实情感;二是体会古典诗词的意境。古典诗词中往往蕴含着特殊的情景,为了加深对诗句的理解,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其中的情境,体会古典诗词特有的魅力。比如学习《枫桥夜泊》的学习中,通过对月落、乌啼、霜满天,再到夜半钟声的描写中,不仅体会到夜晚的静谧深沉,更体会到了作者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三是学习古诗词中蕴含的人生哲理。比如从《满江红》中学习岳飞的精忠报国,从《论语》中学习孔子的人生哲学,从《出师表》中学习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更从“难于上青天”的蜀道,到“长河落日圆”的大漠中体会我国壮丽河山,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古典诗词的学习不是机械的背诵,而是要从中领略到古代文人崇高的精神,学习他们忧国忧民之心,在语文教材中挖掘传统文化。
很多古典诗词的创作会描写古代传统节日,通过对这些节日的风俗民情进行介绍,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了解诗词,还能够加深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比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描述的就是重阳节的情景,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仅仅对诗词内容进行解读,还可以通过对重阳节这种传统节日进行拓展讲解,使同学了解到古代重阳节的登高习俗,为了辟邪免灾而戴、插茱萸的传统,体会到作者的思乡之情,从而达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目的。
(三)拓展课外活动,增加传统文化沉淀
小学语文教育活动中充满了许多学习资源和文化實践,不必拘泥于课堂之内。生活、民俗风情、节日文化等都是重要的学习资源。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组织一些课外的鉴赏品鉴活动,引导学生通过网络书籍等资料进行查阅,也可以通过演讲比赛,甚至是情景剧的方式进行学习,如果有条件,还可以通过课外活动学习传统文化,比如去当地的历史博物馆,通过养蚕来了解中国的丝绸之路文化,通过买茶泡茶品茶来学习中国的茶文化等等。通过这些不同种类的方式来了解我国博大精深、种类繁多的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爱国情怀。
(四)借助现代化设备,视听感悟传统文化
多媒体设备早已引入小学课堂中,很多教师在上课时都会借助于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通过视频的方式进行讲解。小学语文教师同样也可以采用这种方式,在进行讲解之前,播放影音资料,帮助学生充分感悟传统文化。比如,教师在讲解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时,可以在正式讲解之前给同学们播放一段庐山瀑布的介绍视频,让同学们在欣赏庐山瀑布壮丽景色的同时,更加深入地理解诗文中描绘的壮丽景色。
三、传承国学精粹,培育国家未来栋梁
一个民族的传承不仅是血脉的延续,如果离开了本民族的文化,没有自己的民族传统,没有本民族独特的语言与风俗习惯,那么这个民族就无法屹立于世界之林。放眼望去,古代四大文明古国——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中国,现在仅剩下中国仍然存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被侵略者入侵,这个民族依然存在,但是如果这个民族的文明消失了,那么这个国家才真正消失了。所以,传统文化的传承对于中华民族的复兴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传统文化的传承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中产生了各种思想以及经典,从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到汉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各朝各代都产生了不同的思想家,这些优秀的思想放到现在仍然使用,崇尚德治,提倡君子之道,推崇礼乐制度,崇尚仁义道德,强调尊敬师长、孝顺父母,鼓励青年从小树立远大志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教导孩子要从小明白要通过艰苦的努力才能达到成功的道理,这些文化的学习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传统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灵魂,而小学生是中华民族未来的主人,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育中,不仅是为了拓宽学生的眼界,更是为了我国文化的一代又一代的传承,激发同学们的爱国情怀,为实现我国的民族复兴打下坚实的基础。
注:本文为福建省教育科学规划科研基地专项课题“核心素养下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Fjjgzx18-68)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 周子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