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2019-09-10 12:51张之文
天津教育·中 2019年3期
关键词:创设小学生情境

张之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机,更是学习的动力。有兴趣,难事亦易;没兴趣,易事亦难。小学生的思维受成长所限,感知认知需要一个过程,学习兴趣的培养尤其重要,特别是数学学习过程中抽象的问题。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培养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显得较为重要了。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根据多年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的实践和探究,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教学过程中的情境包括语言情境、实物情境、活动情境等。创设情境是为了把学生带入一定的学习氛围当中,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学习活动。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又在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在日常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小学生求知、好奇的心理特点,巧妙创设情境问题,使学生通过发散思维来激发求知欲,打开学习思维的闸门,从而达到唤起学生求知欲的目的。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在备课环节,就应该构思创设好符合课堂教学的情景问题。例如,我在上《参观苗圃》这一课时是这样做的:我先创设语言环境,绿色植物是我们的好朋友,平时看书学习时间长了,会觉得眼睛疲劳,但只要看看绿色植物,就能消除疲劳,给人以舒适的感觉。例如,我和小朋友说我们一起去参观苗圃,那里有很多绿色植物,学生一听很高兴。接着我又创设活动情境,出示活动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活动情境图,说说图中提供了哪些数学信息,引导学生归纳整合这些数学信息,然后让学生提出合理化的数学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整个过程学生学习的兴趣浓厚,活动参与的积极性很高。这是一个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归纳思维、空间立体思维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这样既能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又能提高操作能力,培养创造精神。

需要注意的是,现代数学的教学过程要求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在思维上积极、主动地参与构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不能脱离生活,要充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要注意,课堂教学过程中所创设的情境设计不能过于牵强,也不能和课堂教学内容脱节,更不能生搬硬套。那些不符合学生实际学习生活情况的情景,不仅无法达到情境创设的目的作用,有时候还会使学生产生困惑和费解,陷入学习困境。

因此,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环境,从小学生的学习现实出发,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应用数学。一个恰当的情景问题创设,一定程度上可以消除学生对数学的陌生感和困惑感。创设数学情境的一个作用就是让枯燥的数学学习过程加入更多的趣味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好数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各种方式,将自己的期望传递给学生。因为教师本身就可以创设一种宽松的学习环境。

二、因势利导,激活興趣

小学生年龄小,知识面狭窄,学习的依赖心理特别强,考虑问题总是很单纯、很片面,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随意性和情绪化。比如在一次数学课上,我设计了一道思维拓展题:小明每分钟走140米,小华每分钟走180米。两人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10分钟后两人相距多少米?由于受认识和思维的限制,学生往往就会认为两人从同一地点出发,是同向而行的,求两人相隔距离,就是先求两人10分钟各自走的路程,然后把各自走的路程做差。这期间学生就忽视了两人背向而行这种情况。这时候教师就应该进一步引导,让学生认识到思考过程中所忽视的这种情况,不同情况有着不同的结果,学生会恍然大悟,思维瞬间激活,兴趣马上提升,立刻投入新问题的探究和解决中。再比如,学习《长方体》时,教师就要注意不能生硬地按照教材上的书面内容进行授课,如果只是简单粗暴地告诉小学生长方体有几条线、几个面、几个角的话,小学生一下子很难理解和接受。此时教师就应该注意采用灵活的方法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联想一下家里的洗衣机、电视、冰箱等实物,它们是什么形状,有什么特点,学生的脑海当中就会浮现生活中的各种长方体物体,联想到长方体的结构特点,进而加深对教学内容的学习感悟,以此培养小学生思维的活力和灵活性。另外,教师也可以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设置一些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鼓励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切实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能力。

这就是说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联系实际注意培养学生多方面、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多感官、多途径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要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不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数学世界,探索其中的奥妙。这样学生才会喜欢数学,学好数学,用好数学。

三、获取成功,体验兴趣

任何人都渴望成功。成功会给人带来喜悦,成功会给人带来更大的动力。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就要特别注重学生学习的“成功”体验,这样会让学生学习过程中实现自我感悟、自我认识、自我升华,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的目的。

在数学教学中,首先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亮点”,如学生的解题方法比较灵活,作业写得很有特色,教师就要及时给予肯定,让学生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其次,教师要善于搭建展示学生才能的平台,为学生创造取得成功的机会,特别要注重“阶梯式”地引导学生拓展思维,教学过程中由浅入深地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对练习题一步步地做出正确解答,这样会使学生一步步走向成功,并从中逐步感受到成功所带来的喜悦和动力。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设计时要因人而异,分层次地提出切合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使每个学生都拥有成功的机会,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成功的快乐,提高学习动机和激发学习兴趣;再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的每一次成功适时进行评价,肯定其好的方面,同时指出其不足。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懂得“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道理,从而防止学生骄傲自满情绪的滋生。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看到自己成功的一面,同时还要看到自己不足的一面,逐步提高学生对自己的认识程度,发扬成绩,克服不足,继续努力,争取更大的成功。

四、多措并举,培养兴趣

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不能局限于课堂,要善于开辟第二课堂,多渠道、多途径进行。首先,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引导工作,让他们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因为只有认识到做某件事的重要性,才能有做好这件事的动力。学生如果缺乏对数学学习重要性的认识,就会把学习当做枯燥无味的活动,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要把学生学数学变成学生自己要学数学,最终实现主动地学习,无意识地学习数学,这样学生才会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主动学习数学知识;其次,要指导学生积极参与班级数学学习报的创办活动,组织学生写好数学学习日记,参加数学兴趣小组的活动,从各类活动的参与过程中寻找数学学习所带来的快乐,让学生感受到在学习生活中,数学知识的应用范围很广泛,同时数学学习活动的参与,可以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从而更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再次,定期开展优秀数学作业展评活动,展示优秀作业,激励其他同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数学竞赛,激发学生学习竞争意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要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对于学习过程中存在困难的学生,应该给予更多的关爱和耐心,采取更具灵活性和针对性的方法,避免他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掉队。这一系列举措,目的就是为学生创建一个平等、和谐、民主、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五、结语

总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善于总结经验和寻找方法,善于把课内活动和课外活动相结合,要坚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扬长避短,循序渐进,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不断实践、探索,找出更多有效的方法,最终达到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目的。

(责任编辑  周子莹)

猜你喜欢
创设小学生情境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创设未来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我是小学生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