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场之国》教学设计

2019-09-10 11:25:56王江平
江苏科技报·E教中国 2019年3期
关键词:牧场意图荷兰

王江平

一、课文简析

《牧场之国》以“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贯穿全文,突出描述了牧场的各种美:细腻美、粗犷美、悠闲美、宁静美。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真正的荷兰”的含义。

2.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背诵喜欢的段落。

3.学习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造句组段。

三、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感受牧场之国的美,学习作者从不同角度展现荷兰牧场的写作方法。欣赏本课的优美语言,积累好词佳句。

四、教学难点

让学生明白课文中为什么四次讲到“真正的荷兰”。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板书课题

教师:美好的风景总能洗去疲惫与烦躁,唤起我们对生活的热爱。今天,我们一起欣赏《牧场之国》,欣赏荷兰的绮丽风光。(教师板书课题,学生温习课文)

2.温习检查,有疑而入

(1)教师:我们温习了课文,里面有不少生字新词,大家认识吗?(多媒体课件出示四组词语)

【设计意图】

将文中关键词进行归纳整合,既检查学生对生字新词的掌握,又为后面释疑环节进行铺设。

(2)教师:作者恰佩克称“牧场之国”是真正的荷兰,你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引导并激发学生发挥想象并自由讨论)

(3)教师:就因为这一点,所以作者才会一次又一次发出赞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牧场之国,不仅仅是放牧牲畜的地方,更是动物们的自由王国。在这里,人不是主人,动物才是唯一的主人!那么,作者是怎样把动物当主人的感觉带给我们的呢?(请看大屏幕——多媒体课件出示学习任务“解疑合探 品读感悟”①读一读课文。②找一找文中哪些地方带给我们主人的感觉,在这些句子下面做标记。③想一想,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动物当主人的感觉带给我们的。④小组成员在一起谈一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并互相读一读自己最为欣赏的句子或段落,注意要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设计意图】

学生是充满好奇的,让他们自己通过读词发现特点,解决创设问题,符合“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新理念。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促使学生主动探索,确定本课时的探究目标。

3.学生自学,分组交流

4.品读重点,深入感悟

(1)研读第二段

教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先来展示?请问你认为自己的朗读达到哪一步了?其余小组同学可要注意听了,待会儿你们要进行评价的哟!

(2)朗读、点评

教师:通过这个过程可以知道,要想读得有声有色引人入胜,我们就需要把感情化作——(板书:读出韵味)

【设计意图】

新课标提出:“尊重学生个性化体验。”在朗读时,我们一味追求朗读效果,却往往把最重要的、最本真的忽略了。此环节的设计就是要告诉学生,读书就要读出自己心里的感受,而不要过分追求朗读技巧。

(3)研读第三段

教师:开始学习第三段,看会带给我们什么感受?来,让我们做一匹奔驰在牧场上的骏马!(问:马儿们,脖子上有没有缰绳?)(答:没有!)(问:背上有没有马鞍?)(答:没有!)好,那就尽情地释放自己的活力吧!不是“它们”,而是“我们”了!

【设计意图】

为了让学生体验骏马飞驰的感觉,特意将文中的“它们”换成“我们”,带给学生更直观、更真切的体验。

(4)研读第四段

教师:我们继续学习第四段。我有个想法,这段里面有很多大家喜闻乐见的角色,我们就来个合作,如果我读的句子恰好是你喜欢的,请站起来一起读,好吧?

教师:白色的绵羊——

学生:悠然自得。(五六人起立跟读)

教师:黑色的猪群——

学生: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什么表示赞许。(十几人起立跟读)

教师: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

学生: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绿草地上,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大多数同学起立跟读)

教师:从你们的笑脸上,老师知道你们已经找到了主人的感觉。请张开想象的翅膀,想象一下如果这些动物有我们人类的语言,它们会怎么想、怎么说?

(5)研读第五、六段

教师:下面,我请一位同学伴着轻柔的乐曲朗读,带领大家一起进入最后一幅图景。其他同学可要闭上眼睛用心听哦!(多媒体出示夜晚的图片,并配上舒缓轻柔的音乐)

【设计意图】

配乐朗诵符合人的审美心理,给人以文学、音乐、有声语言三合一的艺术享受,很容易使人产生共鸣。在此环节,采用配乐朗读的方法,学生很容易进入夜晚安静、静谧的氛围。

(6)突破难点

教师:同学们,你们读得好,学得棒,理解能力更强。作者恰佩克来到荷兰牧场的时候,也正是对这些自由的生命充满了喜爱,对它们的生活充满了羡慕、向往,才会再次发出赞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板书:真正的荷兰)

教师: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多次,想一想是为什么?

【设计意图】

新课程倡导多元对话,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探究“作者是怎样写出动物当主人的感觉”这一问题时,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充分感知,然后展开多元对话教学,从情和景两方面入手来探究原因。

5.回环整合,总结全文

教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感受了牧场之国——荷兰的独特風光,相信荷兰辽阔无垠的草原,成群结队的牛、猪、羊,自由自在的骏马以及万籁俱寂的夜晚,都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呢?(多媒体课件展示《言为心声》:如果我是一名荷兰人,我会说_____;如果我也是这牧场之国的主人之一,我会说_____;学了这篇文章后,我最想说_____)

6.展开想象,尝试写句或组段

(1)展开想象

教师:你们知道吗,在荷兰牧场上还生活着许多其他的动物,比如:鹿、白琵鹭、荷兰猪、考拉……(多媒体课件逐一展示图片)

【设计意图】

图片鲜活、直观,易于学生观察理解。课堂中图片的插入,使学生在新、异、奇的情境中掌握知识,达到服务于教学的目的。

教师:大家猜一猜还会有哪些动物?

学生(纷纷抢答):还有天鹅、大雁……

教师:你们所说的动物在这里都有。它们在这里自由自在地生存,也是这里的主人!请发挥想象,选择一种或几种动物,把它们自由自在当主人的感觉写出来,可以写一句,也可以写几句组成一段话。

(2)自由写话

(学生写作7分钟后,展开交流:教师指名学生读出来,并适时让其他学生帮忙修改。)

教师:你们可以把这些文字装进书里,变成课文的一个自然段。当然,别忘了在后面加上一句——

学生(不约而同):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7.梳理整合,质疑再探

(1)教师:课文学完了,大家整理一下自己的知识背囊,看看我们又新添了哪些内容呢?(学生谈收获)

(2)教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内容?(预设学生会问花之国、水之国的荷兰是什么样的,然后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应图片)

【设计意图】

利用图片,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让学生收获创新学习的花朵。

猜你喜欢
牧场意图荷兰
原始意图、对抗主义和非解释主义
法律方法(2022年2期)2022-10-20 06:42:20
陆游诗写意图(国画)
制定法解释与立法意图的反事实检验
法律方法(2021年3期)2021-03-16 05:56:58
凡·高
读者(2020年21期)2020-10-28 08:47:30
在荷兰骑自行车
学生天地(2020年3期)2020-08-25 09:03:56
海上牧场
海峡姐妹(2020年6期)2020-07-25 01:26:28
叮当牧场
荷兰医保独树一帜
中国卫生(2015年4期)2015-11-08 11:16:20
Gift Horse
燕山秋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