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雁
近年来,中国旅游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国内旅游人数约为55.4亿人次,收入人民币5.13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76%和12.3%;中国继续保持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和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地位。
全国旅游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春天,贵州旅游业也因为交通设施改善,硬件软件服务加强,宣传推介提升等原因,持续保持了“井喷”的状态。国家旅游局提出了“全域旅游”的概念之后,旅游业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服务型行业,快速融合到工业、农业、科技、文化、体育等多种产业当中去,旅游+文化,旅游+农业,旅游+体育等全域旅游的发展态势,使得旅游产业市场体量增大,受到重视的程度也是日渐提高。
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全国旅游市场类期刊相对处于平稳的运行态势。虽然和其他期刊一样,旅游市场类期刊也受到新媒体的冲击和影响,广告量和发行量都在收缩,但是几家主流的期刊在积极开发新媒体,推广线上线下活动,结合旅游市场开发相关产业方面,另辟蹊径,整合资源,保障了期刊平台良性的生存和发展。
一、分类:文旅结合各有所长
目前国内公开发行的旅游类市场期刊大致可以分为以下3类:
1.地理知识科普类:具有代表性的期刊有《中国国家地理》《环球人文地理》《华夏地理》等。这类杂志的选题较为专业和有深度,主要从学术和科普的角度来进行稿件的策划和撰写。关注的范围逐渐扩大,从地质地理的角度扩大到动植物的科普研究,考古类的深度挖掘以及天文、历史、生态环保方面的深度探访,读者群也逐渐走向细分。
这类杂志综合排名第一的当属《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它创办于1950年,经过几十年的品牌经营,在读者心中已经具备相当强大的影响力,是一本以内容致胜的科学传媒杂志,号称贩卖隽永的文字,精美的图片和引人思索的真知,追求精准、精彩、精炼的文字风格。《华夏地理》与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进行版权合作,内容实现同步,提出的口号是“我们相信以科学探索与讲故事的力量来改变世界”。读者群定位在中国的中坚阶层。同样,《环球人文地理》杂志倡导“原创,格调,独特,深入读者记忆”定位也是在中产阶级,号称同业类杂志排行第二。
总体来讲,这一类杂志风格严谨,态度严肃,对读者群的文化程度有一定的要求。倡导的观点和理念也非常明晰。对地理的探秘、文化的挖掘、人文关怀、环境的保护等主题关注的程度非常强烈。
2.旅游文化类:此类杂志着重从人文的角度来关注不同地区的旅游发展。具有代表性的期刊有《旅行家》《中国文化旅游》《世界遗产》等。诗歌和远方不可分离,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我国的旅游期刊内容越来越向深度和温度的方向发展。旅游文化类的杂志越发有市场,有的杂志直接是以“文化旅游”来命名。这类杂志力求把握“厚重与软美,知识与情感,动与静”的关系。相对于普通的旅游杂志,更加具有庄重深刻和严谨的风格。
3.旅游信息服务类:在受到互联网、手机移动端冲击之前,这类旅游杂志曾经在市场上大行其道,非常受欢迎,成为旅游爱好者获取旅游资讯的最主要渠道,发行量巨大,类似《孤独星球》这样信息量大,具有独家和原创资讯的杂志,一度成为旅游爱好者的宝典。目前在国内依然受欢迎的此类杂志还有:《时尚旅游》《旅行家》《悦游》《汽车自驾游》《旅游情报》等。
总体来说,资讯类的旅游杂志,更加注重服务性和实用性,深度文字不多,旅游攻略和服务贴士占据的篇幅较大。智能手机统战市场之后,马蜂窝、飞猪等实用APP被消费者广泛使用,此类杂志受到很大的冲击,办刊的方向也向深度和厚度方面转变。
二、策划:脉络清晰张弛有度
不管是哪种类型的旅游杂志,每期都会有一个主题策划。策划的选题,大体是结合季节时令节气,国内新兴旅游现象或者旅游热点,世界较大的文化体育活动等等。《旅行家》杂志春天推出“吃春”的主题策划,重点介绍国内南方和北方春天里的主要食材,结合饮食文化的叙述,通过手绘等活泼清新的表现方式,配合旅游资讯的链接,表现春天里“舌尖上的中国”。《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中国之秋”“黄河”等策划也堪称业内学习的模式。“中国之秋”的策划全面而周祥,纵观我国的东南西北,南起珍宝岛,北至北极村,西起喀纳斯, 东至黑瞎子岛,展现各地具有代表性的秋日美景和各地和丰收有关的乡俗,结合秋日丰饶的风物,呈现一幅幅绚烂多姿的秋日画卷,表现中国广袤土地上的富足与安详。策划中还独具匠心把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中“立秋”“秋分”“白露”“霜降”作为四个时间节点,选取东西南北具有代表性的地区同一个地点四个节气的的图片进行对比,使读者直观了解不同地域在同一天的不同色彩和特质。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关于“黄河”的策划思路清晰,板块分明。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涉及到的内容太广太杂,题材不好驾驭。《中国国家地理》以干流和支流两个板块来进行内容的划分。黄河干流波澜壮阔,自然风光变化多端,而黄河的文化和历史人文,则更多集中在支流河岸。所以,对于干流的报道简单而明快,以记者自驾的方式,从源头沱沱河出发,途径唐克,中卫,花园口,小浪底等地 ,最终以黄河入海口东营收官,通过记者日记体文字和纪实类的图片,展现黄河几个关键节点的自然风光和生态环保方面的情况。大概就用了10天不到的时间,记者便将这一块内容采访完毕。相对于干流的“粗线条”呈现,黄河支流内容板块便丰富和细致得多。黄河支流文化悠长而深厚,散落在黄河支流两岸的诸多考古现场,串起了黄河历史,也串起了中国的文明,考古现场里挖出的故事,考古学家的智慧精髓,重點文物的独特魅力,集合成了黄河流域的文化魅力。特别选取了皇城台,陶寺等考古场所进行采访和报道,通过考古现场的描述和考古专家的采访,介绍了黄河流域文化的历史特质。
总之,作为旅游期刊来讲,要做成具有一定品相的精品,每一期的主题策划是不可或缺的。选题很关键,呈现方式也需要动脑筋,通过精心策划,反复打磨,内容创新而有深度,形式有创意不落俗套,读者阅其文,流畅优美,有深度有温度。观其型,自然简洁,有节奏有章法。有主题策划的期刊,才是有灵魂的期刊,“纸质传播之美”,贵在这份精心和挚诚。
三、排版设计:极繁极简艺术性强
一本质量上乘的期刊,离不开具有艺术创造力的设计。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是期刊生存的基本之道。当下新媒体发展迅猛,碎片化的信息狂轰乱炸,纸质媒体特别是期刊只有走艺术品化的道路,方能满足读者综合需求,从某种程度上说,做旅游杂志是在做一种情怀,饱含一代人对诗歌和远方的梦想。承载这种情怀的载体必须是要美的,如果能够满足读者“读、视、触、嗅、味”等审美需求,便是站在一个高度上引领思想和审美的优质期刊,方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之下站稳脚跟。期刊的文字要有个性,设计亦要有个性,杂志的个性应该吻合读者的个性,甚至影响读者的个性。编辑的思路应该是清晰而有逻辑性的,而设计的调性则应该是有风格和节奏感,杂志的生产者甚至可以通过设计语言,向读者传递某种思想和情感,由文字,图片,色彩,材质,排版等多种艺术化的元素糅合成一个具有整体审美结构的艺术品,构成了纸质媒体的“纸质之美”。这也是新媒体所不能达到的境界。
目前国内旅游杂志的设计趋于“极繁”和“极简”两种风格,以往的旅游杂志大部分是重彩浓墨的,色彩多,信息量大,排版十分密集,希望在有限的空间里给读者表达更多的信息。近年来,国内主流的旅游杂志着力开发新媒体,承载内容的主体更多,容量更大,纸质媒体这一块的压力减轻,就可以从容设计和留白,仿佛传递感觉比传递信息更加重要了,有些市场类旅游杂志的调性甚至开始学习独立杂志的风格,大量留白,版式也尽可能简单,精选图片,图片的色彩做一定的统一处理。
《旅游家》杂志的整体风格和设计偏向简洁和清爽,得到业内的好评。版式风格比较稳定,形成了固定的套路。繁簡得当,素雅清新,该留白的地方便毫不吝惜地放空,该密集的地方便是寸土寸金地利用,遵守极简设计上的“三”字原则,一个版面上的色彩不超过3个,字体也不超过三种,图标和符号的运用也是非常谨慎。整个杂志的品相是高雅而稳重的。
旅游期刊的另一个设计走向是朝着文创产品方向发展的“极繁”设计,本着要把杂志按照艺术品来做这样的理念,无论是对纸张的精选,还是封面镂空,浮雕等特殊设计以及装帧等方面,都做了大胆的创新,2017年底创刊的《贵州全域旅游》杂志,外观设计是别册加斜切面的奇异形态,别册的封面便是杂志的封面,别册与杂志正册浑然一体,又可单独取下,独立成册。斜切面上的图案是贵州具有代表性的民族符号、个性鲜明、又很方便翻阅。设计独特、颜值新颖,在众多的同类杂志中脱颖而出。
四、结语
“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其四者然而可以为良;材美、工巧,然而不良,则不时,不得地气也。”春秋《考工记》中的陈述把期刊美学中的艺术与技术、技法,物质与精神的辩证、融合,表达得淋漓尽致。精品旅游期刊,让阅读变成“悦读”,用精美的文字和图片,在编辑精巧策划和构思之下,在美编创新设计的引导之下,让读者享受阅读之美,阅读之乐,阅读之趣,引发内心深处的审美趣味,留存诗歌与远方的美好情怀。
(作者单位: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