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太宰治《人间失格》不同中文版本翻译看文学作品翻译技巧

2019-09-10 08:02王梦娇
青年文学家 2019年30期

基金项目:2018年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高水平教学团队-日语专业教学团队(皖教秘高【2019】31号),项目编号:2018jxtd088。

摘  要:文学翻译是不同国家跨文化交际的一种手段。本文通过对《人间失格》两种中文译本不同之处的举例比较,对翻译中常见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与总结。

关键词:心理描写、人物表情、女性描写、文章主旨

作者简介:王梦娇(1993.6-),女,汉族,河南开封人,安徽外国语学院东方语言学院专职教师,研究方向:日语翻译与日语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30--02

《人间失格》发表于1948年,作为无赖派的代表作品,全文充斥着极度的忧郁和对传统价值的厌恶之情,在日本仅新潮文库的销量就达到了600万册。太宰治将自己的人生经历与态度隐藏在主人公叶藏的一生中,通过叶藏的内心独白可以窥探太宰治的内心世界。该作品发表同年,太宰治自杀身亡。文中主人公叶藏自小性格孤僻,为了取悦周围的人,故意在世人面前展示出滑稽搞笑的一面,但因为懦弱胆怯的性格从不真正的坦露心扉。长大后为了逃避现实开始过上堕落的生活,被特高盯上,嘲笑女人的无知又与她们惺惺相惜。在不断地否定自我的过程中,逐渐丧失了做人的资格,最后走向毁灭。在文章描写方法上,侧重通过细致的心理描写作剖析人物真实的内心世界;通过人物的表情描绘形形色色的世人相;通过对女性的特殊的文笔描写表现出叶藏对弱势群体的态度。自《人间失格》在中国出版以来,有多种译本。本文以北方联合出版社李欣欣、重庆出版社杨伟两种译本为材料,通过心理描写、人物表情、女性描写三个方面译文的对比,对文学作品翻译的技巧进行探讨。

一、心理描写

《人间失格》全文醉突出的特点就是通过大量的内心独白,来描绘叶藏表面讨好这个世界其实内心寂寞不安的矛盾性格以及人生态度,以此来表现文章深刻内涵。下面摘出一例关于同一心理描写的具有争议的两处译文进行分析。

例1:表面は相変らず哀しいお道化を演じて皆を笑わせていましたが、ふっと思わず重苦しい溜息が出て、何をしたってすべて竹一に木っ葉みじんに見破られていて、そうしてあれは、そのうちにきっと誰かれとなく、それを言いふらして步くに違いないのだ、と考えると、額にじっとり油汗がわいて来て、狂人みたいに妙な眼つきで、あたりをキョロキョロむなしく見廻したりしました。

杨译:尽管我表面上依旧扮演着可悲的滑稽角色来博得众人发笑,但有时候却也情不自禁地发出重重的叹息。无论我干什么,都肯定会被那个竹一彻底识破真相,并且他还会很快向每个人透露这一秘密——一想到这儿,我的额头上就会直冒汗珠,像是狂人一般用奇怪的眼神审视着四周。

李译:表面上,我依然表演着悲情的闹剧让人发笑,但却经常不自觉地抑郁叹气。不管我做什么,都会被竹一识破,之后,他肯定会跑去向大家拆穿我的伎俩,一想到此,我的额头上便涌出豆大的汗珠,用疯子般怪异的眼神慌慌张站东张西望。

此段为主人公一如既往扮演者“小丑的角色”讨好世人时突然被竹一識破真相,内心感到不安的心理描写。两种译文中主要存在三处值得探讨的地方。

①お道化

『大辞林』中将“お道化”解释为:人を笑わせるおかしなしぐさや言葉。また、それをする人。杨译文“闹剧”给人的感觉不一定是搞笑,动作的发出目的有可能是无聊、无理取闹的意思,李译文“滑稽角色”则包含更过对人物性格特征的主观描述,明确表现出主人公是为了取悦众人而做出的行为举动。相比之下,李译文更符合作者主旨。

②言いふらし

『大辞林』中将“言いふらし”解释为:多くの人に言って知らせる。杨译文“透露这一秘密”仅仅表现出这件事的隐蔽性神秘感,而李译文“向大家拆穿我的伎俩”则生动表现出主人公极度恐惧真实的自我被别人揭露,内心极其不自信的心理状态。且凸显出这些搞笑的举动就是他伪装自己讨好别人的一种方式,并非发自内心,当发现自己有可能被别人拆穿时自然心有不安。相比之下李译文更传神的表现出作者的心理状态。

③妙な

『大辞林』中将“妙な”解释为:非常に優れていること、普通とちがっていて変なこと。按照字面意思来看,杨译文的“奇怪的”仿佛更符合该词汇本身的含义。但根据前后文主人公一边搞笑迎合大家一边唯恐他人发现的这种矛盾的心理来看,李译文的“怪异”更能使读者了解主人公这种独特的心理状态。

综上所述,此段我认为综合两个版本的译文,“滑稽角色”、“向大家拆穿我的伎俩”、“怪异”三个短语词汇更能使整段文字的表达情感连贯、人物形象刻画更加准确,更好的激发读者兴趣、契合读者的阅读视野。

二、人物表情

原著中多次出现人物表情的描写,最典型的是主人公面对世界的假笑。世人对于这种假笑的回答有时是笑有时是怒,变化莫测的反应也是使主人公对世界产生恐惧的原因之一。下面摘出一例关于同一人物表情描写的具有争议的两处译文进行分析。

例2:しかし、演技は実にのびのびとして来て、教室にあっては、いつもクラスの者たちを笑わせ、教師も、このクラスは大庭さえいないと、とてもいいクラスなんだが、と言葉では嘆じながら、手で口を覆って笑っていました。自分は、あの雷の如き蛮声を張り上げる配属将校をさえ、実に容易に噴き出させる事が出来たのです。

杨译:我常常在教室里逗得同班同学哄堂大笑,连老师也不得不一边在嘴上感叹着“这个班要是没有大庭,该是个多好的集体啊”,一边却用手掩面而笑。我甚至还能够轻而易举地让那些惯于发出雷鸣般厉声的驻校军官也噗哧大笑。

李译:但我的演技确实如鱼得水般轻松自在,在教室里,总是逗得同学们的笑声络绎不绝,连老师也边感叹说:“这个班级要是没有大庭的话,该是一个多好的班级啊”,一边却用手遮住嘴巴哈哈大笑。我甚至还能让那些声如洪钟的教官们也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此段描写的是主人公进入学校后依旧表演着“小丑角色”迎合他人的场面。因为“演技”越来越娴熟,所以不仅能够哄同学、老师开心,就连面对不苟言笑的教官也能非常自如地将他们逗乐。两种译文中主要存在三处值得探讨的地方。

①クラスの者たちを笑わせ

“哄堂大笑”经常用来描写课堂上满屋子的人同时大笑,体现的是叶藏搞笑的效果,“笑声络绎不绝”则带有“发笑”这个动作是经常性的意味,带有大家对叶藏的喜爱之情。主人公叶藏早已看透这个冷漠、变化无常的世界,所以从他的角度来看这些笑声不可能是出于对他的喜爱,此处的笑只是为了体现他的逗笑功底,因此杨译文的“哄堂大笑”更合适一些。

②手で口を覆って笑っていました

前文也提到老师们表面上说着讨厌叶藏的话,其实心里特别享受他的逗乐,此处也是为了凸显人们的行为举止表里不一这一主题。杨译文的“掩面而笑”程度稍浅、笑的动作幅度也比较小,李译文的“用手遮住嘴巴哈哈大笑”则既忠实日文原文意思,又生动体现出当时老师被逗乐的鲜活场景。

③容易に噴き出させる

此处是本段中的第三个“笑”,文中的三个“笑”层层递进,对象的不同使得搞笑难度也越来越大。因此在翻译时需要尽量做到既能突出人物特点,也不过于重复已经提到的两个“笑”,要与段落总句即第一句“演技は実にのびのびとして来て”相呼应。杨译文中的“扑哧大笑”采取了归化[1]的译法,突出了和前两个笑的不同特点,也符合文中教官形象的前后对比。相比之下,李译文中的“哈哈大笑”与老师的笑重复,不能很好地表现出主人公搞笑能力的游刃有余,也没有对比体现出教官不同的人物特点。

因此整体来看,综合两种译文采取“哄堂大笑”、“用手遮住嘴巴哈哈大笑”、“扑哧大笑”这三个词比较好。由于原著中的表情描写比较多,而日语中对表情描写的词汇相对于中文此类丰富的词汇比较单一,所以译文应该在忠于原文的同时,深入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深刻内涵,通过准确用词来填补文化差异带来的阅读空白。

三、女性描写

从第二手札开始,主人公叶藏的生活中开始出现形形色色的女人,这些女人影响着叶藏的生活轨迹,直至他死亡。作者在对这些女人的描写中,表现出了叶藏对于弱者、对自身独特的态度。下面摘出一例关于同一女性描写的具有争议的两处译文进行分析

例3:女に就いてのさまざまの観察を、すでに自分は、幼年時代から得ていたのですが、同じ人類のようでありながら、男とはまた、全く異った生きもののような感じで、そうしてまた、この不可解で油断のならぬ生きものは、奇妙に自分をかまうのでした。

杨译:我从幼年时代起就对女人进行了种种观察,尽管同是人类,女人却分明是一种与男人迥然相异的生物。而就是这种不可理喻、需要警惕的生物,竟出人意料地呵护着我。

李译:对于女人的各种观察,在我小的时候就已经获得一些心得,同样身为人,却又感觉她们是和男人迥然不同的生物,而且你不可能理解她們的真正意思,神秘莫测,却又奇妙地呵护着我。

作者用“不可解で油断のならぬ生きもの”“奇妙に”相互呼应来形容叶藏眼中的“女人”形象。杨译文中分别虽然了“不可理喻、需要警惕”、“出人意料”三个符合原文意思的词语,但将“女人”描写成一种让人匪夷所思的、不能用正常思维去理解的生物,而不像是人的形象。细读原著我们可以知道,主人公叶藏虽然认为女人见识浅薄,但是对于她们身上散发出来的寂寞气息感到亲切。因为这种气息能让他从内心中感到恐慌不安中逃离出来,所以在他看来有时自己和女人可以算作同类。李译文的“神秘莫测”一词表现出正常女人心思细腻、情绪变幻莫测的特点,“奇妙”则凸显出叶藏对女人的好奇与兴趣。相比之下李译文显得更富有人情味。从译员自身的性别特点来看,杨伟从男性角度对文中“女人”形象的描写稍显生硬,而李欣欣从女性的角度对女人描写进行翻译时更把握文章内涵,引起读者的共鸣。因此,相比之下还是李译文能够突出文章主题,更加贴切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

四、结语

通过以上三个例子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在文学作品的翻译过程中,译者不仅要能够准确地表达出原著的的基本内容,还要能够在有限的艺术空间里进行“再创造”,在矛盾的对立中寻求统一。这样才能深刻的把握隐藏在文字背后的精神实质,将原文转化成为符合读者审美的、同原著一样富有艺术魅力的文学作品。

注释:

[1]归化:是要把源语本土化,以目标语或译文读者为归宿,采取目标语读者所习惯的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归化翻译要求译者向目的语的读者靠拢,译者必须像本国作者那样说话,原作者要想和读者直接对话,译作必须变成地道的本国语言。归化翻译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译文,增强译文的可读性和欣赏性。

参考文献:

[1]谢冰心.『人間失格』研究——大庭葉蔵の心理様態をめぐって[D].中国海洋大学:中国海洋大学,2012.

[2]袁斌.太宰治名編「人間失格」の五種類の漢訳本の翻訳の比較[D].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

[3]于梅.从读者期待视野看《人间失格》的翻译策略[J].语言研究,2014(15):171-173.

[4]太宰治著,李欣欣译:《人间失格》[M].北京: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2010.

[5]太宰治著,杨伟译:《人间失格》[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5.

[6]高宁,日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