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挤在“伽利略”计划外,我们不怕

2019-09-10 07:22:44
文萃报·周二版 2019年30期
关键词:伽利略导航系统北斗

全球定位系统(GPS)是20世纪70年代研制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是美国独霸全球的重要组成。它的应用不仅局限在军事领域,还发展到了精密授时、汽车导航、大气观测、地理勘测、海洋救援、载人航天器防护探测等各个领域。美国对自己提供精确定位信号,对其他用户则是低精度信号。也就是说GPS信号的有无、好坏是控制在别人的手中的,我们做不了主。更有甚者,连低精度信号说不定也会在某个区域上空消失掉。因此,我们需要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来替代GPS的卫星导航系统。俄罗斯也有自己的GLONASS系统。

因此,当2003年,欧洲启动“伽利略”卫星导航计划时,中国积极参与。据说中国承诺投入2.3亿欧元,与欧洲联合发展技术。然而,欧洲突然翻脸,将中方排挤在“伽利略”计划的决策机构之外,甚至在技术合作开发领域,也屡屡设置障碍。在经历了参与“伽利略”的波折之后,中国把重心重新放在自己的北斗系统上。

由于频率资源有限,首先需要的就是为北斗申請频率。中国是在2000年4月17日申请的相关频率,欧洲是在2000年6月5日申请的,也就是说两者必须分别在2007年4月17日和2007年6月5日前使用申请的频率,否则失效。由于可选择余地不多,两者申请的频率高度重叠。

2007年4月17日,是北斗系统申报的频率资源的最后期限。为了争夺这个战略资源,我国在2007年4月14日4时11分,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一颗代号为COMPASS M1的北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2天后的16日20时许,北京终于清晰接收到来自这颗卫星的信号。

这一刻,距离国际电联规定的频率申请失效最后期限不到4个小时。中国在申请的频率即将失效的当天保住了至关重要的频率资源。由于频率覆盖问题,除非中国事先同意,否则“伽利略”常规公共服务信号便无法用于军事目的。这可不只是争取抢先发射那么简单,背后是中国攻克一个个核心技术,绕开欧美专利的实力。

2012年底,中国建成了由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倾斜同步轨道卫星和中圆轨道卫星共14颗星构成的北斗二号卫星导航系统,实现了全天时全天候为亚太大部分地区提供定位导航授时服务。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只用了5年。按计划,2020年北斗三号系统全面建成,完成35颗北斗卫星全球组网,真正让北斗变成全球的北斗。

反观“伽利略”这些年的进展,可以说举步维艰。今年7月11日,欧洲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局发出公告称,世界标准时间7月11日1时开始,“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的信号不可用,服务中断,恢复时间暂时无法确定。这也表明“伽利略”系统现有的24颗卫星已全部崩溃。

如此回想一下,如果当初欧盟给了我们一点甜头,可能现在我们还被他们牵着鼻子走。所以说,中国人最不怕的就是封锁。从两弹一星,到空间站,乃至北斗,莫不如此。如果他们愿意卖给我们,我们才永远长不大。

(综合《航空知识》《上海企业》、微信公众号“牛弹琴”等)

猜你喜欢
伽利略导航系统北斗
北斗和它的N种变身
军事文摘(2023年20期)2023-10-31 08:42:08
北斗时钟盘
说说“北斗导航系统”
“北斗”离我们有多远
当代陕西(2019年18期)2019-10-17 01:48:50
什么是伽利略惯性定律
“北斗”导航系统是怎样炼成的
伽利略质疑权威
新教育(2018年27期)2018-02-22 12:15:48
一种GNSS/SINS容错深组合导航系统设计
解读全球第四大导航系统
中国的北斗 世界的北斗
太空探索(2016年3期)2016-07-12 09:5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