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燕琳
摘 要:微评价在小学高年级习作中的运用,改变了以往评价混乱、没有层次与重点、语言冗杂的现象,微评价从微观句子入手,放大写作的问题所在,及时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点评并纠正。以往的评价方式弊端较为突出,教师和学生评价都存在不合理之处,结合微评价灵活自由的特点,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针对小学生习作特点,从“微”入手,以短促长;创新评价方式,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教师引导,循序渐进。
关键词:微评价;小学习作;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30-0137-01
习作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习作评价对于改进学生的学习问题和学习习惯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所以评价形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根据义务教育对语文课程标准的规定,关于评价的形式,主要提出了教师评价、学生评价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评价三种方式。如今也出现了诸如网络评价、口头评价等多种新的评价方式,这些评价方式的出现也主要是应对传统评价形式的弊端。
1.小学高年级习作评价现状
(1)教师评价层面。教师评价的现状主要体现在教师评价的习惯方面,这些习惯评价与实际情况相差较大,没能针对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片面化和形式化问题比较突出。例如,教师评价中容易存在的“成人式评价”,这种评价方式或者说是习惯没有立足于学生的习作能力和学习情况,而是站在自己的经验层面和自己的角度看待小学生习作,缺乏欣赏的眼光评价每一篇习作。比如,教师的“甩手式评价”,片面的认为学生就是评价的主体,所以完全将评价任务转交给学生,忽视了学生的评价能力。没有教师的正确引导,反而让学生自我评价的方式变成了弊大于利。
(2)学生评价层面。客观上来说,学生评价很容易存在主观倾向,也就是他们的评价很多时候都是根据自我感觉进行评价,这也就造成了学生评价片面化与表面化的问题存在。但是这并不能说应该取消学生或者不让学生参与习作评价。虽然小学生评价方法还不得体,那是因为他们初步接触较高层次的练习,缺乏理论的指导和方法的引导。在教师的合理引导下,一旦学生逐渐掌握一些必要的评价技巧之后,这对于他们的学习将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针对当前小学生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还需对症下药,毕竟学生年纪尚小,很难意识到自己问题出在哪里。
2.微评价主要特点简析
“所谓小学习作微评价,就是评价是短小精练的及时的并且注重交流和分享以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结合“微评价”的内涵,我们可以大致得出微评价的主要特点。
(1)评价形式短小精炼。言简意赅是微评价的主要表现,也就是评价的短小精炼。不难看出,微评价主要特点就是体现在“微”这一层面,采取短小精炼的评价的方式,既可以减缓视觉上的疲劳,也能让学生快速看懂老师的意思,发现存在的问题。当然,这里的“微”评价侧重于对某一片段的点评,而非整个文章的评价。
(2)评价内容的灵活性。微评价注重微观的点评,即是对某一知识点的评价,并不要求面面俱到,教师只需要结合学生的习作状况,有针对性的提出改正意见,内容也不限于某一方面,由此可以看出,微评价在评价内容的选择面上非常自由灵活,不受体裁和篇幅的约束。
(3)评价反馈的及时性。微评价由于比较短小、灵活、自由,一定程度上也减轻了教师点评学生习作的负担,可以在短时间之内就文章总体效果做出及时的点评,或是及时指出作品的成功与不足之处,给予及时有效的修改意见,更重要的是师生共同评价中学生能及时地习得评价的方法。
3.微评价在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策略探究
(1)从“微”入手,以短促长。我们在上面的讨论分析也不断强调微评价的“微”,根据笔者的观点,笔者认为“微”除了指点评的短小精炼之外,还可以指代习作的“微”,这个微可以是习作篇幅的长短,也可以是针对习作当中的某一片段。所以笔者提出从“微”入手,就是强调对习作中某一片段内容的点评,通过微观的点评,让学生不断积累问题经验,从而整体提高习作水平,由小范围的变量达到大范围的质的改变。
例如,学生写了一篇400字的作文,而这篇作文存在的问题多且分散,如果要几句话全部点评完毕必然会大而空,达不到评价的真正意义。所以教师在评价这篇400字的文章时,可以将文章分为若干部分,针对每一个部分逐一点评,让学生先从细节和小范围的修改开始,经过几次的不断修改,整篇作文的质量也就有所提高了。
(2)教师引导,循序渐进。微评价在小学中的廣泛运用,不仅仅只是教师专属技能,也应该是学生学习中必备的学习能力之一。当然,学生评价能力的提升,得益于教师的引导和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事先掌握微评价的基本评价原则和技巧,自己通过在实践中亲自指导示范,积累丰富的评价经验,从而使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之下学习微评价,通过练习得到巩固和提升。
当然,微评价需要教师有足够的耐心与细心,面对学生习作存在的问题要能够亲自指导,直到学生可以独立简单的自我与活动评价。
(3)创新评价方式,激发学生习作兴趣。许多学生不愿意的评价的原因主要还是因为觉得评价比较困难,面对习作无从入手,自信心受到挫败,久而久之就害怕去评价自己或者是其他同学的习作。所以教师有必要改变以往的评价,创新新的评价形式,激发学生的评价兴趣。
4.结语
总之,微评价的形式丰富多样,可以采取的评价形式也是选择多样。当然,这个改进的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需要教师和学生都有足够的耐心与细心去学习,让学生在习作的评价中不断的提升自己。也希望学生可以在微评价的指导和引领下,实现学习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刘芹.微评价: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的点金棒[J].小学教学研究,2018(08):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