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马克思风险社会思想的当代价值及中国化意义

2019-09-10 07:13刘成亮 王忠祥
青年生活 2019年30期
关键词:中国化马克思马克思主义

刘成亮 王忠祥

摘要:马克思主义作为—门科学,它实现了对历史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并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研究马克思风险社会思想能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推动历史唯物主乂理论品质的提升,并且能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当代世界人类生活的现实状况。合理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人类生活的现实结合点,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效的路径

关键词: 马克思风险社会思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一)有利于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

在马克思看来,人类历史发展中同时存在着自我肯定和自我批判两种对立倾向,人类的自我反思、自我批评和自我控制能积累各种肯定性力量不断克服否定性力量,实现历史的进步。总体上看,人类社会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它要求我们加强对社会风险的关注,把规避风险和物质生产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此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

特性,马克思风险社会思想为我们发现和治理当代社会风险问题提供了全新的思路。马克思风险社会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风险社会思想的提出有利于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品质的提升。利用马克思风险社会思想可以回击那些曲解马克思主义,挑战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域主体地位的学者们,并对现存风险问题给予根源性揭示、批判和治理。在硏究分析的过程中,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内涵,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硏究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二)有利于批判西方风险社会理论的不彻底性

虽然西方风险社会理论学家们对当代风险进行了具体的描述,并对其特征、影响、产生的原因以及规避的路径进行了系统的学理分析,但是由于其生存的社会制度是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无法看到风险产生的根源资本的逻辑本性,这些大都是对现象的事实性描述,缺乏深层次的理论分析。此外,在如何看待风险社会的起源问题上,西方风险社会理论学家分别存在着客观主乂立场与主观主义立场的分野与对立。对于马克思主义学者来说,运用马克思风险社会思想对西方风险社会理论进行辨析,吸收其优秀的理论成果,批判其理论局限性,只有这样才能不会迷失在西方众多纷纭的理论扭结之中,同时更加开阔我们的理论视野。马克思风险社会思想深刻揭示了风险社会的特征、根源、内涵和产生根源,为我们在风险全球化时代有效治理风险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与发展以及逐渐实现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在一定意义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部探索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深入研究建党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伟大的成果就是: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回答和解决了什么是中国的民主革命、怎样进行民主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如何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怎样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等系列基本问题,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立了新中国,顺利地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初步探索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深深地扎下了根,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伟大的成果是: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了毛泽东探索中国式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未竟之业,在总结国內外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经验基础上,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中国共产党人的新思想、新观点,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次飞跃,它是我们党实现的第二次理论飞跃,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推进到双小平理论的崭新阶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个成果是: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代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淮确把握时代特征,科学硏判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正确应对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挑战,结合国内外形势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使得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三次理论飞跃,体现了21世纪我国现代化设的新时代精神和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四个成果是:创立了“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同时,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关系到中国末来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深化了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會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继续推进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从毛泽东思想,到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肩负着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成就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构建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同志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通过对“中国梦”的时代性解读,回应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民族恃性。在一定意义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为了实现“中国梦”而不断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因此,实现“中国梦”,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新境界,从实现“中国梦”的客观视角和时代立场去理解和把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猜你喜欢
中国化马克思马克思主义
最有思想的句子
HIP –HOP AGANDA?
《卡尔·马克思:世界的精神》
关于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入思考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主体”问题
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专家笔谈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
别开生面的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