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时期的匡衡,出身农家。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
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匡衡就在农忙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才有工夫看一點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匡衡想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可是他买不起点灯的油。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忙从床上爬起来找光源,原来是从壁缝里透过来的邻居家的烛光。
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西京杂记》:“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讲述的就是匡衡凿壁偷光故事。
匡衡在条件艰苦的情况下,仍刻苦学习,后来成为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