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古为镜,看名人如何读书

2019-09-10 07:22
科教新报 2019年31期
关键词:黄侃钱钟书巴金

 古人云:“读书能使人明智”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读书勤乃有,不学腹中空”……读书素来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之一。

 书籍亦对推动历史文化传播、促进人类文明进程起到了重大作用。

 青少年一代应该以史为鉴,以古为镜,传承和发扬传统美德,用阅读丰盈思想,拓展视野。

范仲淹为读书不分白天黑夜

范仲淹两岁时,其父就去世了。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他长大后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含着眼淚告别母亲,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认真读书,不分白天黑夜。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就用水浇在脸上。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闻一多“醉书”

人们大多听到过醉酒,也许还听到过醉茶的,可你听到过“醉书”的吗?

 民主战士闻一多先生年轻时酷爱读书。他新婚那天,新房张灯结彩,热闹非凡,亲朋好友纷纷前来祝贺,可是,等了很久不见新郎出来。起先,人们以为新郎在更衣打扮,后来迎亲的队伍都准备好了,唢呐锣鼓都已吹打起来,见他还没出来,人们就去书房找他。谁知他根本没换衣裳,全神贯注地坐在那儿看书,叫他都没反应。家里人说,这个书呆子,一看书就“醉”,像着了魔似的。

黄侃把墨汁当小菜

1915年,著名学者黄侃在北大主讲国学。他住在北京白庙胡同大同公寓,终日潜心研究“国学”,为了省些出去吃饭的时间,便准备了馒头和辣椒、酱油等佐料摆在书桌上。饿了便啃馒头,边吃边看书,吃吃停停,看到妙处就大叫:“妙极了!”

 有一次,他看书入迷,竟把馒头伸进了砚台、朱砂盒,啃了多时,涂成花脸,也未觉察。一位朋友来访,捧腹大笑,他还不知笑他什么。

钱钟书在热水中读书

钱钟书任上海暨南大学外文系教授兼南京中央图书馆英文馆刊《书林季刊》编辑时,一天,他正在泡脚,一个作者送来一篇文章让他审阅,文章较长,钱钟书先生用了40多分钟的时间才看完。夫人杨绛怕水冷了,不时往桶里添加热水,钱钟书一边双脚互搓,一边阅读文稿,竟觉得有一种少有的惬意。

 后来,他每到要读一本重要的书时,就会将双脚泡在滚烫的热水中,优哉游哉地阅读。到后来他开始长篇小说《围城》的创作时,也喜欢一边泡脚一边写作。

巴金读书不用书

著名作家巴金的读书方法十分奇特,因为他是在没有书本的情况下进行的。

 读书而无书的确算得上天下一奇了。巴金说:“我住院治疗,每天午睡不到一小时,就下床坐在小沙发上,等候护士同志两点钟来量体温。我坐着,一动也不动,但并没有打瞌睡。我的脑子不肯休息,它在回忆我过去读过的一些书,一些作品,好像它想在我的记忆力完全衰退之前,保留下一点美好的东西。”原来他的读书法就是静坐在那里回忆曾经读过的书。

诸葛亮“观其大略”

曾有书籍记载,“诸葛亮在荆州,与石广元、徐元直、孟公威俱游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每晨夕,从容抱膝长啸。而谓三人曰:‘卿三人仕进,可至刺史郡守也。’三人问其所至,亮笑而不言。”后来,诸葛亮官至蜀汉丞相,而石广元三人只任至郡守一级。想来诸葛亮能预见天下三分,与这种“观其大略”的读书方法是分不开的。

 诸葛亮的“观其大略”读书法,既不是精读,也不是泛读,而是一种略读。事实上,诸葛亮的读书法并非是对书籍泛泛浏览、走马观花,而是分清主次轻重、求其精意、得其要义。读书时不纠缠在细枝末节,不纠缠在文词风格,而是跳出书本,带着思考把握书中的精义。读一本书,只要把握理解了书的中心思想,从中领会要旨,并融汇读书者的智慧,学会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就掌握住了“观其大略”读书法。

 “观其大略”读书法也影响了一批名人大家。晋代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表明其重博览群书,期在“会意”中体现“观其大略”;唐代李白对这种读书方法极为赞赏,他在《送孟赞府兄还都序》中说:“孔明披书,每观于大意”,他自己也用此法“览于载百家之书”,旨在勤奋读书中广泛涉猎,以“观其大略”的读书方法,追求读书学识当不达“妙境”决不罢休。

猜你喜欢
黄侃钱钟书巴金
拆包裹和挑盖头
黄侃拜师
最短的情书
一生
巴金的“不在意”
一次“遗忘”
巴金人物轶事——因书得爱
欠一杯不醉
狠,有时是一种爱
小巴金“认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