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深感悟 提高素养

2019-09-10 07:22杨双龙
当代家庭教育 2019年30期
关键词:有趣计算题生动

杨双龙

摘  要:计算题教学对于培养,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丰富感性认识,提升理性思维;遵循认知规律,知识螺旋上升;习题有所侧重,拓展提升能力,三方面讲述了如何还计算题的生活面貌,减少公式化的记忆,让计算题的运算法则,运算定律变得生动、有趣、有理可讲。从而减少不必要的计算错误。

关键词:小学;计算题;教学;生动;有趣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30-0006-01

计算题教学对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养成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学生早期的教育中,特别是小学低年级阶段,计算题的教学对学生逻辑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专注力的训练等方面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数学知识从来都是为解决生活中相应的实际问题而出现的。不管是简单还是复杂的数学知识,都能找到与之相适应的生活原型。“无数学不应用”,脱离了生活实际的数学知识只能是没有灵魂的骨架而已。

那么,如何还计算题的生活面貌,减少公式化的记忆,让计算题的运算法则,运算定律变得生动、有趣、有理可讲。减少不必要的计算错误,已成为当前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下面我从三方面来谈。

1.丰富感性认识,提升理性思维

我们在传授学生数学知识的时候,要紧紧抓住生活这条主线,在丰富学生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传受给他们理性思维的方法,还数学知识的生活本貌,让公式法则变得生动、有趣、有理可讲。

学生进入一年级之前,许多已经能快速地进行一百以内加减法的囗算。不过这时的运算思维大都停留在朦朦胧胧阶段。对运算的现实意义并没有系统的认识。所以在整个一年级上册的前半个学期,教材所呈现的教学内容都只是十以内的数的认识和相应的加减法计算。

老师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各种感观参与到学习当中,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提升学生理性思维。

2.遵循认知规律,知识螺旋上升

任何知识的获得,掌握与创新都是螺旋式的,不能一蹴而就。如果我们系统地看北师大一至六年级的数学教材,会发现整套教材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让学生能用画图,举例,列表,假设等方法自主地去探索与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数学问题。在这里,应用是主线,自主是灵魂,创新是目标。一年级与六年级要解决的数学问题大同小异,差别只是解决问题的方法,问题本身的难易程度而已。所以我们会发现许多到高年级才会系统介绍的知识,在一年级的时候就经常性地出现,这时候就需要老师根据当前学龄段学生的心智特点进行适度的渗透。既不拨高要求,也不弃之不顾。这样一来,小学低、中、高三个年段的知识也就有了一条隐形的,贯穿其中的线连接着,形成一个严密的知识系统。

乘法分配律这一知识点,自从二年级上学期学了乘法以后,就一直出现。可是,就是这么一个知识点,却让好些教高年级的老师头疼:每次考简便运算,乘法分配律必然出现,可是由于其变形太多,仍是失分的重灾区。为什么会这样?究其原因是因为低年级的时候这方面的知识渗透得不够。或者提早给出了相关的定义,使知识过早固化。其结果是学生对于这类题目的生活感悟不深,题目一变就找不着生活的原型,以至频频出错。

例如,二年级上册就经常出现这样的题目:一件上衣45元,一条裤子25元,买5套这样的衣服需要多少元?对于这道题目的解答,通常会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这种常规式的,大多数学生会用的方法:45×5+25×5;另一种是经过引导,少部分学生会列这种(45+25)×5。当学生出现这种算法时,我通常会追问学生为什么要这样列?经这一问,学生的思维活性就被激发,进而把之所以用这种方法的原因也说得头头是道。尽管如此,此时的我也决不会告诉学生这种方法叫做乘法分配律。至于学生们能否全部理解、掌握这种方法,我也不作强求,因为还没到时候。可是虽然这样,每次遇到类似的题目我还是会引导学生用这两种方法来解答。慢慢地学生也就领悟了其中的现实意义。等到真正开始学习乘法分配律的时候,学生就会在脑中浮现过往的记忆,学习起来也就简单轻松了。

3.习题有所侧重,拓展提升能力

有些老师在引导学生做习题和讲评习题的时候,没认真研究习题训练的侧重点。总想着面面俱到。这样做直接导致的结果经常是老师课堂上完不成即定的教学任务,学生习惯于按部就班,该发展的思维没有得到应有的發展,该培养的创新能力得不到应有培养。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原本应该生机勃勃的课堂变得如暴风雨来临之前的天空一样让人觉得压抑,喘不过气来。而老师和学生也都在种压抑下疲于应付,浪费了大量时间。

例如,有这么一道题目:电话机358元,微波炉329元,台灯176元,电风扇385元。有600元,如果让你买两件商品,你会怎么买?算算价钱。

看到这一题目时,作为学生,能够找出两样东西相加不超过600元,就算是过关了。可如果我们老师也只停留在这一个层次,没有深入挖掘这题背后的深意,那么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就得不到相应的训练与应有的提升。如果我们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并交流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有没有可能刚好花600元。二是哪样一定要买。三是有几种买法。四是怎么组合花钱最多或最少。那么课堂就会精彩而丰富许多,学生的思维也能得到应有的拓展与训练。

总之,计算并不仅仅是工具,它是培养,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的计算题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挖掘其中的资源,让枯燥的计算题变得生动,有趣,有理可讲。

参考文献

[1]陈剑红.小学数学思维的培养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19(45)

[2]张志斌.核心素养下如何开展小学数学教学[J].新课程(中),2019(03)

猜你喜欢
有趣计算题生动
力学计算题
描写生动 文质俱佳
动物进句子生动又有趣
速寻关系式巧解计算题
一道化学计算题的守恒多解
小学英语“四有”课堂构建策略探究
有趣的预习题组作业使课堂更高效
初中化学计算题类型解读
淡妆浓抹总相宜
如何使表情更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