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钰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教育水平的发展也突飞猛进。新课改要求,必须在每个学科的教学中都渗透德育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和道德素养,规范他们的行为准则。小学音乐是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音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德育的渗透,培养学生们的审美能力、道德素养,树立小学生健康的人格,培养他们乐观的精神,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德育视角;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践探讨
引言
2014年1月10日,教育部颁布的《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艺术教育对于立德树人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学校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最主要的途径和内容。”目前,小学德育工作必须提高对德育的重视程度,创新德育途径,寓德育于其他学科教学之中。音乐教育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审美能力的获得使学生能够接受和获得与美存在密切联系的道德观念。因此,可以尝试在音乐学科和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
1德育视角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音乐的教育价值体现在通过情感和心理中介的体验和培养达到影响学生的审美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目的。《礼记·乐记》中道:“乐者,通伦理者也。”乐教,作为一种宣扬社会道德的综合艺术,它的德育能力早已存在并被实施。
1.1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与德育具有内在一致性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和德育的内在一致性主要表现在内在需求和教学目标这两方面。内在需求方面:由其各自的本质所决定。音乐是一门有关心灵的学科,需要“感知”,乐理可以“知”,但要表达的情感只能“感”。音乐中的情感是无法通过教授来传递,它必须通过主体的体验和反思,使主体和音乐作品之间产生情感共鸣,从而理解、内化音乐中的情感。因此,体验音乐中的情感是课堂音乐教育的内在需求。而个体道德发展需要的过程是“无律—他律—自律”,个体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外界影响个体道德发展,也是通过个体自身起的作用,个体自身能否内化外界道德要求是从他律向自律转化的关键。道德的根源在情感上,个体有深刻的道德情感体验,才能体会外界规则的道德意义,触发道德行为,获得自律。教学目标方面: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根本宗旨是培养健全的人格,更是审美人格的获得:学校德育的目标是受教育者能够形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品格。二者都属于人文教育范畴,它们都作用于精神层面,其目的都是引导人类追求人生价值、意义和真善美人格的统一,实现知、情、意、行四者的和谐。音乐艺术和道德所呈现的是美和善,而美和善实际上是互相交融统一的关系。
1.2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娱乐优势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作为德育的载体,最大的优势在于寓教于乐。寓教育于快乐就是将德育内容蕴含在具有趣味性的其他内容之中,以一种轻松、快乐的方式呈现教育内容,让学生在感受快乐的同时收获知识。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具有轻松、自由的性质,大部分学生对音乐有着天然的喜爱,即使在音乐教学中渗透趣味性不强的德育内容,学生的接受性也高于传统的灌输方式。
2优化措施分析
2.1结合音乐教材,进行德育渗透
小学的音乐教材中,饱含着丰富的人文教育元素。由于教材的元素眾多,且覆盖面比较广泛,所以就需要音乐教师去仔细的梳理音乐教材,并有意义的进行选择。不过,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之中,很多音乐教师对音乐教材的内容没有充分理解,他们觉得只要教会小学生们唱歌就可以,并没有意识到音乐歌曲里面所埋藏着的丰富的人文情怀。所以,小学音乐教师必须要借助音乐教材,在课堂中合理的进行德育渗透。音乐教师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要注重突出音乐的人文性。比如说《祖国您好》、《龟兔赛跑》、《好朋友》等歌曲,都充满了丰富的人文教育元素,其中包含着浓烈的爱国之情、勤奋勇敢的精神、互帮互助的良好品质等。这些精神,都值得小学生们去了解和掌握,在学习这些歌曲的时候,音乐教师就要给他们渗透这些精神,让小学生们树立健康的价值观。
2.2合理导入
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有效的导入,能够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所以,想要有效的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音乐教师就必须要开展合理的导入。比如说,在学习红色革命歌曲时,音乐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中给学生们讲述相关的革命故事,让小学生产生浓烈的爱国之情;在学生和民族有关的音乐时,音乐教师就可以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舞蹈和风俗习惯等,让学生们产生民族自豪感。比如说:在学习《十送红军》这首歌曲时,为了能够让小学生体会到红军那种大无畏的精神、感受到其中激昂慷慨的情感、从音乐旋律中感悟到其情感。音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直接播放这首歌曲,而是进行故事导入,给学生们讲述了红军的故事,让学生们体会到红军当时的艰难出境,并利用多媒体,给学生们展示了与红军有关的电影,感染学生,提升了学生们的爱国之情。然后,隐喻教师可以继续播放我国这些年来的变化,建筑事业的飞速发展、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宏伟的阅兵仪式、伟大的奥运会等等,通过观看这些视频,让学生们产生浓烈的民族自豪感,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之后音乐教师播放这首歌曲,让学生们聆听这首歌中积极阳光的旋律,了解当时红军大无畏的精神,让他们体会到现在我们的美好生活得来是多么的艰难,从而树立小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推动他们好好学习,报效祖国,为我国的健康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2.3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就是活泼好动,创设良好的音乐教学情境,能够有效的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更加轻松的实现德育的渗透。小学音乐教师要结合音乐教材,制定完善科学的教学计划,确保在每一节音乐课之中,都能够实现德育渗透和教学目标。比如说,在学习《蜗牛与黄鹂鸟》这一首音乐歌曲时,音乐教师不必着急的进行教学环节,而是可以给学生们提出一个问题:“我想问一下同学们,大家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有没有遇到困难就想要放弃的时候呢?”学生们开始点头,并纷纷举手有的学生可能会因为数学题太难解了,认为自己实在解答不出来了,就直接放弃了;也有的学生学骑自行车,因为摔倒了两次之后,就再也不敢去尝试了;还有的学生吹长笛,但是因为吹不出好听的曲调,就决定以后不再练习了......等学生们回答结束了之后,音乐教师可以笑着说:“看来大家这种情况并不少见,那么接下来,老师就要带领同学生去看看蜗牛遇到困难是怎么做的?是放弃呢?还是战胜困难继续前进呢?大家猜一猜?”学生们分成了两派,有的认为蜗牛会放弃,有的认为它不会。音乐教师此时就可以进入教学:“那么现在咱们就一起看看,蜗牛有没有放弃吧。”等学生们学习了《蜗牛与黄鹂鸟》之后,学生们恍然大悟,即便是蜗牛拖着重重的壳、爬行速度那么慢,可是他依然坚持在葡萄树上爬行,并没有被眼前的困难所打倒。在学习的过程之中,学生们体会到了蜗牛锲而不舍、不畏艰难的精神,以后再遇到挫折和困难时,也能够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去面对,勇于战胜困难。
结语
在小学音乐的教学中,音乐教师必须要注重对小学生德育的渗透,在提升小学生音乐素养的同时,培养小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让他们从歌曲学习之中,悠然升起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爱国之情、勤劳善良的品格等,增强道德素养,形成健全的品格。因此,作为小学音乐教师,必须要与时俱进,不断的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加强和同行之间的联系和沟通,以学生为本,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学计划,促进德育的有效渗透。
参考文献
[1] 休谟.人性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55.
[2] 刘要悟,柴楠.从主体性、主体间性到他者性———教学交往范式转型[J].教育研究,2015(2):10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