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营
自去年以来,一些大学推出新规,严把大学生毕业关。在湖北,华中科技大学18名学生由于学分不达标被从本科转入专科;在四川,川北医学院有83名学生因成绩不过关,未能正常毕业;在湖南,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对未达到毕业要求的22名学生予以退学、40名学生进行留级处理。
据报道,这些未能正常毕业的大学生,并非是由于他们智力不好、学习能力不足,如考入华中科技大学的那18名学生,高中阶段学习成绩定然不错,但考上大学后,他们对自己的要求放松,以至于荒废了学业。就这18名学生而言,能考入华中科技大学这样的国内一流大学,毕业后本可选择考研读博或就业,成为一名优秀人才,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他们却不能如期毕业,实在令人扼惋叹惜。
去年6月,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指出,中国教育“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现象应该扭转,对中小学生要有效“减负”,对大学生要合理“增负”,提升他们的学业挑战度。大学扎紧毕业生“出口”,就是对这一要求的回应,体现了高校从严治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决心,这就像是给大学生们念了一道“紧箍咒”,时刻提醒他们珍惜大学时光,顺利完成学业。
高中教育肩负着为大学输送优秀人才的使命,面对大学的这一历史性转变,高中教育如何应对?
一是高中学校首先要改变对学生的一些错误引导。长期以来,大学普遍存在“严进宽出”的怪象,只要能考上大学,几乎所有学生都能如期毕业,以至于有些高中教师、在激励学生时,时常说“现在要拼命地学,上了大学就轻松了”之类的话,错误地引导学生,从而导致一些自制力较差的学生,进入大学后尽情放松自己,没有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学习上,给自己造成了终生遗憾。
上了大学真的就轻松了吗?从知识学习的阶段上看,与高中阶段相比,大学知识专业性更强,无论是知识的广度、深度还是难度,都远远超过高中阶段。因此,学生进入大学后,学习不是更轻松了,而应当是更累了,只有比高中阶段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顺利完成大学学业。大学“严把出口关”,就是要确保毕业生的质量,高中教师切不可再用“上了大学就轻松了”这种不负责任的言论误导学生。
二是高中学校要加强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理想是灯塔,能够照亮学生的人生之路;理想是催化剂,能够为学生的不懈奋斗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那些上了大学后不思进取的学生,多半是缺乏学习动力所致。记得我们小时候,家长和老师经常教育我们要有理想,进入小学和中学后,所写的第一篇作文往往都是“我的理想”,正是由于理想的激励,许多人在求学时期发奋图强,最终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
当今时代,受功利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风气的影响,中小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淡化。一些学生目光短浅,把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找一份高收入的工作当作人生目标,一旦上了大学或找到工作之后,他们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然而对于有志者而言,大学只是实现人生目標的一个阶段,大学以后的人生道路将更长、更富有挑战性,为了理想,他们永远不会懈怠。有鉴于此,高中学校要适应高考改革的需要,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加强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用理想信念激励学生不懈追求。
三是高中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生涯教育。一些高中毕业生升入大学后之所以失去学习动力,也与其不喜欢自己所学专业有关。许多高中毕业生在选择大学专业时不是凭自己的兴趣爱好,而是根据父母的意愿和所学专业将来是否有用来选择。进入大学后,他们发现对所学专业一点也不感兴趣,再加之高中阶段没有打好基础,越学越难,由此失去了学习的信心和动力,自然难以学好。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不仅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也更容易取得成就。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就是要帮助并引领高中学生真正了解自己,准确定位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为自己定下学业和事业大计,筹划未来,拟定一生的发展方向,根据主客观条件设计出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为每名学生规划未来职业发展之路。这样一来,学生进入大学后,就能凭兴趣学,专心致志地学习自己喜欢的专业。
四是高中学校要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兴趣。为提高高考升学率,许多高中学校普遍采用了以讲授为主、题海战术、强化训练的教学方式,导致许多学生死学苦学,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进入大学后,面对海量的专业知识以及缺乏教师指导的学习环境,很多学生难以适应,再加上无人督促,渐渐对学习失去了动力和兴趣。
高中学校要抓住高考改革的有利契机,改革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改变题海战术,提倡精讲精练,加强训练反馈,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以问题为导向,开展研究性学习,让学生体验探究的快乐;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唯其如此,学生进入大学后才能产生继续学习的动力,并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为自己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山东省宁阳县教育和体育局)
责任编辑:周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