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延边州乡村旅游发展瓶颈与对策

2019-09-10 01:56王娟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34期
关键词:发展瓶颈延边州乡村旅游

摘要:近年来,在助力“精准扶贫”以及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吉林省延边州的乡村旅游在国家和当地各级政府相关政策的的支持下取得了一系列成效,也暴露了发展瓶颈,有其自身的特点。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扶贫的突破点、乡村振兴的新引擎,其发展状况会直接影响到乡村扶贫、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成果。吉林省延边州作为发展乡村旅游的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具有代表意义,积极探索其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找相应对策,对其他实施乡村旅游的地区具有很好的显示借鉴与启示意义。

关键词:延边州;乡村旅游;发展瓶颈;对策

一、吉林省延边州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延边州是全国最大的朝鲜族聚居地,地处俄罗斯、朝鲜交界处,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鲜明的民族特色、秀丽的自然景观以及独具特色的东北民俗风情都给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优越条件。

延边州旅游业紧密结合本地发展实际,全力打造“美丽中国鲜到延边”旅游品牌,在实施绿色转型发展中率先迈出坚实的一步,全域旅游、跨境旅游、区域合作取得丰硕成果,旅游业拉动作用充分显现出来,旅游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贡献卓越。2016年,延边州实现旅游总收入335.0亿元,比上年增长24.8%。接待入境游客71.5万人次,增长9.3%,实现旅游收入20.2亿元,增长14.1%;接待国内游客1789.0万人次,增长16.9%,旅游收入314.8亿元,增长25.6%。

依托不同的资源类型和文化背景,乡村旅游也相应地存在不同的发展模式,例如依托长白山自然风光的观光游、依托朝鲜族等少数民的特色民俗游、依托东北白山黑水农业资源的体验式农业游等不同类型。延边州在发展乡村旅游方面既获得了很大的成绩,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群众参与度以及积极性还不够高、旅游基础设施条件仍需改善、旅游专业人才匮乏等。延边州乡村旅游发展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值得总结和反思,以供国内其他区域参考。

二、吉林省延边州乡村旅游发展瓶颈及分析

第一,缺乏系统规划,旅游产品相似性高。地域上的相近会導致人们在生活习性、饮食方式等各方面出现高度的相似性,而少数民族聚居区的这种情况更加明显一些;此外不同的少数民族在相近的聚居区,彼此之间的交流多了,民族文化会出现互相交融,从而一些民族文化会逐步消失。旅游的关键在于吸引游客竞争力,是要区别于其他游览地方,吉林省延边州的乡村旅游更多的是停留在原始的“观光游览”阶段,现有的旅游资源没有做到深度开发,全域旅游这块做的不够好,是分块的某个旅游体验,导致游客产生了这样一种感觉:在延边州,只要去了某个旅游村,就相当于去了当地所有的旅游村子。

第二,旅游基础配套设施条件差,游客体验不佳。旅游基础设施是支撑旅游业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吉林省延边州地处国家边界,地理位置比较偏僻,使得时兴的自驾游难以实现,对年轻人旅游的吸引力不够,老年人可能对乡村旅游兴趣更浓厚,但是因其年岁已高,身体状况不好,对于舟车劳顿之苦可能望而却步,对游客的吸引力不够;另一方面,乡村旅游的资金不足,大多来源于政府拨款,市场化程度地,融资渠道不畅,因而导致很多乡村地区还存在泥土路、砂砾路,道路天检查,缺乏必要的修理与养护,缺乏停车场、加油站等基础交通设施;洗手间、医疗点等基础设施缺失;缺少必要的文化娱乐设施以及各种体育、疗养设施;部分村子缺乏自来水工程、供水不足,还在使用含有水垢、异味的生活用水,例如珲春防川村,虽然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村民都用上了自来水,但是那里的水质却十分差,像掺杂了水锈。又有铁锈的味道;此外一些已经建好的旅游接待设施的卫生状况堪忧等等。

第三,旅游服务质量不高,缺乏专业的旅游人才。大多数情况下乡村旅游的村民既是参与者,也是服务者,但是大多数村民的文化程度不高,服务意识不高。加之少数民族地区的村民主要讲本民族的语言,使得语言沟通有障碍,进一步降低游客的体验。

第四,青年群体人口流失严重,文化传承难以持久,发展前景堪忧。延边州因为独特的地缘背景以及历史原因,大量青壮年跨境外出打工,导致留在农村地区的大都是老弱病残,这些老年人年事已高,只能参与表演一些唱歌跳舞的民俗表演节目,其他的有难度的、需要耗费大量体力的活动,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想要教给年轻人发现也后继无人。

第五,品牌包装不足,宣传推广意识薄弱。由于乡村旅游的主体是村民,文化程度不高,对于市场需求以及走向都不太了解,品牌意识不强,包装品牌的能力欠缺。乡村旅游提供给游客的服务形式比较单一,基本停留在观光层面,难以满足游客多样化、多层次的需要。吉林省延边州在乡村旅游的发展过程中,忽视对旅游产品个性化、特色化的研究和开发,没有形成对旅游产品的个性化、特色化的研究与开发,没有形成自身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品,为游客提供的服务内容、项目大同小异,制约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延边州乡村旅游的主体——村民缺乏主动宣传的意识,缺乏宣传推广方面的知识。

三、促进延边州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

第一,乡村旅游需要科学规划、统筹实施,依托优势旅游资源,避免旅游产品低端化。乡村旅游本质上是依托乡村地域的旅游资源所开展的相应旅游活动。这决定了乡村旅游发展的低门槛和广泛性,然而另一方面也可能造成乡村旅游的低端化,很多地方发展乡村旅游的主要形式就是农家乐,缺乏与其他优势旅游资源的结合与综合开发利用。实际上,乡村旅游的发展视角应该是对区域优势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就延边州而言,延边州作为著名的旅游目的地,其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千里图们江畔、“一眼望三国”的防川、中朝及中俄边境、古渤海国的历史遗存、六鼎山大佛、满族发源地、鲜明的朝鲜族风情等都是极具吸引力的旅游资源,乡村旅游发展应该将这些优势资源进行整合,挖掘旅游产品之间的联系,拉长“全域旅游”产业链条,避免乡村旅游的孤立化和低质化,从而丰富游客在抵达延边州之后的旅游经历,增加乡村旅游的客源并提高旅游消费的水平。

第二,增加资金投入,加大软硬件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延边州政府在 2016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按照“一核、两极、三支点”的城镇化发展布局,持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大力推动村路升级工程,注重抓好现有公路的养护,搞好公路标准化和绿美化建设。集中解决农村自来水,围栏,电力、电信、电视、信息网络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延边之行还提出“厕所革命”,让农民群众用上卫生的厕所。此后,和龙市光东村、兴城村、金达莱村被列为国家级农村旱厕改造试点。各级政府要以“水、路、桥”建设为重点,不断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安排一定比例的专项配套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以项目建设为重点,抓好招商引资工作,利用资本运营方式和手段拓宽投资渠道。积极动员已经富起来的一部分人捐款援建家乡,动员一切可调动的社会力量进行美丽乡村建设。将更多的财力投人到农村义务教育、醫疗卫生等公共事业建设和水利、农业技术推广等农业基础设施。加快农村基本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确保农村贫困人口老有所养,患病能及时得到治疗。还要积极创建老年人的精神文化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不仅要具备书籍,还应该有各种民族乐器、麻将、象棋、健身器材等,并组织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科普宣传等活动,学习保健知识及老年人与家庭教育内容,让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更加充实。

第三,对内加快建设村民乡村旅游服务相关知识培训,对外引进乡村旅游人才。村民作为乡村旅游的主体,其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因而对村民进行集中的旅游服务相关知识培训是很有必要的,例如组织村民到发展速度快、模式新颖的乡村旅游景点进行考察学习,采取实地考察、现场教学、案例分析、经验介绍等方式,学习他们的先进的经营理念和优秀;此外,也要注重从外面引进乡村旅游的人才,作为乡村旅游的重要支柱,只有这样内外结合,才能迅速提高乡村旅游服务质量,让游客有一个更好旅游体验。

第四,吸引青年回乡,开发民族文化,发展生态旅游。民族文化是一 个民族的灵魂,民族文化需要传承。目前,吉林朝鲜族地区人口严重,政府可以通过政策优惠吸引一批外出务工的年轻人回乡,传承朝鲜族特色民族文化加入到乡村旅游发展中来,让这些人实实在在有收入,再以这些例子去吸引其他在外的年轻务工人员回乡。民族特色要通过特定的形式来展现,例如将朝鲜族的少数民族风俗、手工技艺与文娱活动相融合,定期举办民族歌舞展演民族文艺演唱会,增强游客的文化印象。立足于当地性和区域性,开发民族风情旅游景点,让游客换上本民族服饰,参与本民族活动,融入到民族集体之中,还这些景 点传统的民族风貌。民族地区拥有充分旅游资源,应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吸引更多的游客。此外,坚持开发与保护并举的生态旅游,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第五,借助现代大众传媒,塑造独特定位的旅游品牌,为延边州乡村旅游发展保驾护航。塑造乡村旅游的鲜明形象,是乡村旅游品牌定位的首要任务。现代人每天都要接受大量的媒体信息,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也是借助互联网完成,因此,参与乡村旅游的村子应该积极参与大众传媒的潮流,积极地主动推销自己。一是建立属于自己的旅游官网。这些村子可以注册自己的官网,在官网中进行本地区的介绍,特色风情的传播,以及当地民宿、农家餐馆的推介及预订;网上还可以开辟旅游者的专栏,让去当地的旅游者将自己在当地的旅游感受、心得写下来,供潜在的旅游者参考;二,建立自己专属的旅游 APP。为旅游APP取一个琅琅上口的名字,把一个旅游区域的村子的农家乐、民宿、游乐场、生态园、观光园等整合在一个平台上,满足旅游者对于去这些村子观光和吃住行、生态农副产品选购的需求。开发的APP作为一款乡村旅游综合平台和生态农产品销售平台,首先能解决乡村旅游和都市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其次解决了生态农产品从生产端走向消费端的问题。其次,也要多利用其他媒体,例如广泛借助电视、报纸、网络等宣传媒介,树立品牌,打响吉林民族地区乡村休闲旅游品牌知名度。

参考文献:

[1] 马林,祁洪玲.民族地区旅游开发与新农村建设模式的 探讨———以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安图县红旗村 为例[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7(2):105-113

[2] 延边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http://www.ybxx.gov.cn/minut e!i ndex!Eid!7696(2016-01-19/2016-04-28).

[3] 冯树伟.新农村建设的“延边样本”[N].延边日报,2014-05-05.

作者简介:

王娟,女,汉族,籍贯:湖北浠水县,延边大学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18级在读研究生,专业:民族理论与政策,研究方向:民族理论与政策

(作者单位:延边大学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猜你喜欢
发展瓶颈延边州乡村旅游
共青团延边州委开展“2018+2019”圆梦“微心愿”活动
共青团吉林省延边州委积极组织抗洪抢险
我国成人教育呈现瓶颈滞胀状态的原因分析
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范式
乡村旅游供应链优化探析
对于我国房地产发展的几点思考
乡村旅游环境中不同污染源以及保护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