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啟文
摘要: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为了使实验现象明显,结论准确合理,防止结论的片面性和偶然性,便以学生理解。我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强调如下几方面的内容。一.对实验中选用玻璃板的强调,二.对选用两支大小相等的蜡烛的强调,三.对选用刻度尺的作用的强调,四.对前后移动玻璃板前的蜡烛,找到对应的像的位置,并多次测量像距和物距的强调,五.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的强调六.平面镜成像中的“物象大小相等”与我们平时说的“近大远小”的区别
关键词:平面镜;玻璃板;蜡烛;近大远小;虚像;垂直平分平;成像的特点;等大;等距;正立的虚像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为了使实验现象明显,结论准确合理,防止结论的片面性和偶然性,便以学生理解。我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强调如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对实验中选用玻璃板的强调
1.实验时,我们要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利用玻璃板具有透光性的特点,找到像所在的位置,从而便以比较物像的大小关系;以及物像到镜面距离的关系。
2.实验时,应选用比较薄的玻璃板,不能太厚,否则会影响实验的效果,尤其是物像到镜面的距离关系。
3.实验时,应将玻璃板竖直立放在水平桌面或光具座上,否则不便以我们找到像所在的位置,从而影响测量物像到镜面的距离关系。
二.对选用两支大小相等的蜡烛的强调
我们选用两支大小完全相等的蜡烛,目的是在实验时,把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点燃后,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从正前面看去好像是玻璃板后面的那支蜡烛在燃烧,说明前面蜡烛的像就在后面蜡烛所在的位置,像的大小就跟玻璃板后的那支蜡烛的大小一样,从而来强调物象的大小相等。
三.对选用刻度尺的作用的强调
在做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我们要选用刻度尺的目的是测量像到镜面的距离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从而进一步比较像到镜面的距离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有什么关系,最后得出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的结论。
四.对前后移动玻璃板前的蜡烛,找到对应的像的位置,并多次测量像距和物距的强调。
在实验时,我们要前后移動玻璃板前面的蜡烛,改变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找到镜面后对应蜡烛的像的位置,我们会发现物距增大时像距也随之增大,物距缩小时像距也随之缩小,但不管怎样变,像距总是等于物距,在这里我们采用多次测量的目的不是取平均值来减小误差,而是找出普遍规律,从而防止结论的片面性和偶然性。
五.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的强调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像点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经过探究我们发现平面镜成等大等距正力的虚像;物象轴对称,镜面是物象的对称轴,物象对应点的连线被镜面垂直平分。我们在作图时弄清这一原理十分重要,作图时,只要分别以物点或像点为起点做线段,并使线段被镜面垂直平分,就可以找到对应的像点或物点,因为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所以把各像点连接起来要用虚线,把各物点连接起来要用实线;要向学生说明虚像是不能用光屏承接的。
六.平面镜成像中的“物象大小相等”与我们平时说的“近大远小”的区别
我们平时看物体总是会有近大远小的感觉,这是由于视角大小的问题。物体距离眼睛近时视角大,看上去物体就大;物体距离眼睛远时视角小,看上去物体就小,但物体的实际的大小并没有改变。因为同一物体不论是它靠近镜面,还是远离镜面,物体自身的大小并没有改变,物体在平面镜中像的大小始终跟物体的大小是一样的,所以平面镜中像的大小并没有改变,仍然遵循物像大小相等。
参考文献:
[1]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课本
(作者单位: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市清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