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外商直接投资(FDI)变化浅析

2019-09-10 01:43郭海莉
商讯·公司金融 2019年34期
关键词:负面清单国民待遇经济效应

摘要:自我国加入WT0以来,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及国际分工下带来的我国外向型经济高速发展,外国直接投资之前已经为我国经济带来了高速的发展的动力。但随着人民币汇率上涨、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及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诸多原因,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及速度近几年来出现下滑又反弹的波动趋势,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出现边际效用递减。为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吸引高质量及高技术外商直接投资,我国已经出台了《外商投资法》、外商投资采用负面清单备案制以取代此前的审批制,并对外资准入前采取国民待遇以更加透明并公平的对待外商投资企业,以使利用外资的经济边际效应更加显著。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负面清单;外商投资法;经济效应;国民待遇

一、历史外商投资、法律、政策、环境、规模回顾

(一)历史投资规模变化

近10年来我国外商直接投资总体而言呈现稳定增长,但也在2012年2月份至2013年2月份,2014年7月份至2014年11月份,及2017年3月份至2017年10月份出现同比增长下降趋势(相关数据来源详见商务部网站,但不包括金融行业相关的外商投资数据)。前述外商直接投资的短暂下行可能源于人民币汇率波动、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及我国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因导致。

(二)三资企业法

外资企业在我国投资主要适用的法律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及相关适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相关法规。

(三)外商投资准入“逐案审批”模式

此前外商来我国投资,我国采用的为“逐案审批”外商投资准入模式。

(四)外商投资历史以来的经济效应及瓶颈

外商直接投资带来了我国贸易的快速发展和地位提高。外商直接投资推动了推进了我国经济开放程度,提高我国企业的产业及技术竞争能力。但是目前也面临相应的瓶颈:

(1)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边际效用在递减。

(2)外商直接投资行业相对密集集中。

(3)欧美发达国家直接投资下降,东盟地区向我国直接投资的集中度提高。

(4)希望获得发达国家的高新技术投资,及相关核心技术投资仍困难重重。

二、近期我国外吸引商投资情况、法律、政策、环境及规模变化

(一)东盟地区仍为我国吸引外资的最大投资地区

依据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在2018年外商投资企业的数量及实际使用外资的金额均出现同比增长。2018年对我国投资前十位的国家及地区分别为:新加坡、韩国、英国、日本、德国、美国、荷兰等。2019年1~6月份数据显示,我国设立外商企业的数量同比下降,但是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却同比增长。近年来,对我国直接投资的最大的地区仍为东盟地区,其次为欧盟及美国。

(二)《外商投资法》出台

自2018年以来,原三部关于外商投资的法律合一,《外商投资法》应运而生,于2019年3月15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正式通过,并将于2020年1月1日施行。该部法律相对于之前的三部法律,具有如下特点:

(1)该法律明确说明行政工作人员不得利用行政手段强制转让技术。

(2)规定国家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明确国家对负面清单之外的外商投资,给予国民待遇。同时如果中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协定更有优惠规定的,可以按照相关规定执行,未明确对VIE构架的监管态度。

(3)明确规定国家实行高水平投资自由话便利化政策,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按照便利、高效、透明的原则,营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投资环境,要求地方政府严格履行依法作出的政策承诺及订立的各类合同。因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需要改变的,应当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进行,并就损失予以补偿。

(4)明确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规定,在法定权限内制度外商投资促进和便利化政策措施。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制订涉及外商投资的规范性文件,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违法减损外商投资企业的合法权益或增加衣物,不得违法设置市场准入和退出条件,违法干预或影响外商投资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

(5)强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遵循公平原则平等协商”。

(三)“负面清单”外商投资准入模式

(1)内外资一致原则,对外商投资应与国内投资同等对待,公平参与市场竞争,不应通过各种倾斜性政策导致歧视性待遇。

(2)便利外商投資原则,负面清单模式是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关键因素。中国要进一步吸引全球外资,必须建立与国际规则相衔接的外资准入制度,从行政管理体制到市场运行将行政干预度降到最低。

(3)国家经济主权原则,从当前我国外资结构来看,个别开放行业中外商独资企业比重较大,且从近十年反垄断执法来看,外资企业的垄断行为较为严重,因此对于外资准入制度的创新不可忽视对国家经济主权原则的考量。

(4)基于外部压力源于中美双边投资协定(BIT)谈判中的外资准入负面清,从审批式的正面清单到负面清单的转变,其原意是对于吸引外资的立场从行政决定到市场决定,内部动机是源于经济结构转型及政府职能转改变的需要。

(四)进一步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需要关注的问题

(1)从重视技术、设备引进走向重视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尤其是自主创新。

(2)从重视一般制造技术走向重视生态环保技术和设备。

(3)加大第三产业开放力度和外资利用规模。

(五)不断完善利用外资政策。

(1)利用外资要有长远战略。

(2)完善法律法规,坚持依法行政。

(3)强化事中事后监管。

(4)主动进行双边和多边投资协定谈判。

三、外商直接投资变化的原因探析,带来的经济影响,效应解析,其对地方的经济影响、工资收入水平、投资地区的挤出及挤入效应

(一)外商投资地域分布不均导致了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及城乡的经济及收入差距加大

东部吸引外商投资更加多、对相邻城市的经济挤出效应、减少城乡收入差距的效用在减弱,外资和内资工人的收入差距,及熟练与非熟练工收入差距的加大。

(1)FDI增加熟练工和非熟练工的差距,熟练工工资增加。

(2)外商投资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房地产及劳动力密集型产业。

(3)2011年第三产业超过第二产业,产业间收入差距变大,第一与第二三产业差距加大。

(4)东部吸引外商投资大于西部。

(5)FDI缩小东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正逐渐减弱,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因素日趋多样化。因此,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外资进入对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有助于拉近两地收入差距。

结果显示,FDI通过就业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程度最大,而贸易开放度对城乡收入差距的间接影响次之,产业结构带来的传导作用最小。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FDI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主要通过其对贸易开放度和就业结构挤人效应以及产业结构失衡引起的产业政策弱化效应三个间接传递机制实现的。

(二)外商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

由于传导机制的不同,FDI技术溢出表现出了多种效应形式。GBrg H,Greenaway D(2004)提出FDI通过

一、行业内效用:示范效应、人员流动效应、竞争效应;和产业间关联效应实现技术溢出。

1.示范效应

东道国企业通过观察外资企业的生产经营实践,主动学习并模仿其先进之处,从而推动了本企业的技术升级和效率提升。Cheung和Lin(2004)以中国企业申请专利情况考察FDI技术溢出的示范效应,发现省域层面的FDI增加会对其专利申请产生积极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外观设计专利申请数量的增加,而此种专利类型属于易于学习和模仿的。

2.FDI重要技术溢出的人员流动效应

3.FDI技术溢出的竞争效应

FDI技术溢出的竞争效应通常发生在处于同一产业中的跨国公司子公司与东道国企业之间,东道国的企业必须设法提高技术和生产效率以应对来自跨国公司的激烈竞争。

4.FDI技术溢出的产业关联效应

发现排他性的合同将促使跨国公司向东道国供应商转让技术,东道国供应商通过平衡因新技术而获得的利益和跨国公司需求之间的关系而避免跨国公司将技术转让给其他本土竞争对手。排他性的合同关系减少了东道国供应商之间的竞争,也可以降低产业间的后向联系。

四、进一步利用及改善外资投资环境的建议及分析

(一)外资金融业的进一步开放

1.开放新措施吸引特色外资行中小金融机构将成并购对象

取消单家中资银行和单家外资银行对中资商业银行的持股比例上限银保监会发布实施15条对外开放措施之后,近期又拟推出12条对外开放新措施。具体包括,取消相关的外资股比限制,外资可以自由选择参股、合资或独资等方式在华经营,进一步促进中资和外资实行公平竞争;再如,取消总资产等机构准入的数量型准入要求,更多运用审慎性条件综合评估申请人资质,可以吸引更多具备专业特色的优质外资机构进入。此外,拓宽外资商业存在和扩大外资业务范围等方面的措施将进一步扩大外资机构在华经营的空间,提升其经营便利度。“上述12條开放新措施旨在进一步完善金融领域外商投资和经营环境,激发外资参与中国金融业发展的活力。”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肖远企称,本轮对外开放新措施将显著提高银行业和保险业的开放度和市场化程度。

2.跨国公司投资战略与东道国吸引外资的博弈分析

跨国公司与东道国博弈过程的基础上,对双方在博弈中可能占有优势进行分析,并利用均衡博弈模型对双方从谈判中的博弈到达成合作这一过程进行解释。根据跨国公司与东道国均衡博弈模型,从东道国和跨国公司两个角度分析博弈过程对中国的启示。投资前,东道国与跨国公司会衡量各自的优势与劣势,有目的的展开谈判工作。最终,双方会就某些问题达成共识作为谈判的结果,也是博弈的结果。投资过程中,跨国公司正式进入东道国进行商业活动。跨国公司将风险与收益、管理模式、技术水平等作为选择发展战略的依据,而东道国可能会根据国内经济形势和国情制定相关政策,这些政策有可能阻碍和干预跨国公司的发展。跨国公司与东道国通过交涉,都会不断地对发展战略和政策进行修订,力求达到共赢,这一过程也是博弈的过程。跨国公司商业布局完成后,东道国国内的优惠政策可能会因为国内经济的发展和政府的政策变迁发生改变,跨国公司此时无法利用政策贴现带来更多的回报,这时会与政府间进行博弈,的结果决定了跨国公司是否继续在东道国内进行商业活动。

(二)跨国公司与东道国博弈对中国的启示

1.加强和完善外资投资环境建设

随着劳动成本和土地成本会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不断升高,区域性优惠政策会随之减弱,我国国内的市场潜力、经济发展迅速、政治稳定和规范的投资环境是吸引外资的重要筹码。加强和完善跨国公司在东道国内的投资环境,保护跨国公司的合法利益是吸引外资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速度,提高社会大众的素质和文化程度,加强公民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减少企业正常发展中不必要的障碍和贸易壁垒,提高市场发育和成熟的速度,将吸引外资的优势从优惠政策转向规范的市场环境和宽广的发展前景上去,才是中国与外资实现共赢的核心内容。

2.提高政策产业导向能力及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政府应加强政策对投资产业的导向能力,积极引导外资向高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和环保节能等相关性产业投资,优化升级现有的跨国公司在国内的战略布局结构;积极引导跨国公司对产业结构的绿色化和环保化;积极发挥政府对外资市场的宏观调控和科学管理,推进并完善相关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3.处理好当地企业与跨国公司的关系

跨国企业在国内的投资不应以牺牲民族工业的正常发展为代价。在对外资施以优惠政策的同时.要加强对国内品牌和专利技术的保护,防止外资在国内形成资本垄断。

(三)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模式之不足

一是负面清单法律依据缺失。无上位法或与上位法冲突。

二是负面清单难以体现竞争中立。但是对其本身是否中立却又难以客观评估,这也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并购审查中,另一方面是对于国企和外企在公用事业准入中,仍采用原来对于外资的经营者集中审查,无制度创新。自贸试验区负面清单在业绩要求、高管资质、劳动者权益等方面并未充分体现内资企业企和外资企业的竞争。中立原则。

三是国家安全审查模糊。但我国外资准入的安全审查度制度的法律依据仍是行政规范性文件,而且由于审查主体多与外资并购的反垄断审查主体相重合,在实践中对于外资的国家安全审查范围过于宽泛。如前所述,在外资准入的国家安全审查环节我国自贸试验区仍较为保守,对于外商投资中的安全审查工作机制还存在程序不透明、法律效力层级低、审查范围宽泛、法律监督与救济不足等问题亟须进一步完善。

四是自贸试验区负面清单与国际高标准投资准入规则仍有差距。与国际标准的术语及专业性存在差距;负面清单内容的稳定性、明确性,以增强投资者的可预期;行政管理能力;行政权力限制,管理能力提高。

五是与国内相关外资管理制度衔接不足。

(四)利用外资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1.我国利用外资进入转型调整新时期

(1)利用外资增速调整:由高速转为低速。国际比较和同期比较均说明,近两年来我国实际利用外资的增速下滑较快。从外部环境看,国际间争夺外资竞争加剧;从国内来看,引进外资传统优势在下降。

(2)利用外资的产业结构生重要变化:制造业吸引外资下降,服务业吸引外资显著上升。

(3)引资方式和优势发生变化:由依靠资源要素竞争优势和税收优惠,转换为依靠行业更加开放、外资管理体制和营商环境不断改善。

2.降低准入门槛

(1)一是扩大对外资开放的行业领域和降低外资进入的门槛,加快服务业开放步伐。

(2)是推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外资管理体制。

(3)是在法律、规则、管理体制上对标国际标准,营造法制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

3.引资政策有所调整

限制地方政府引资优惠政策,改善营商环境,大力促进外资发展。我国利用外资受到来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及新兴经济体的双重挤压,因此,2017年我国显著加大外资政策调整力度和频率,大力促进外资增长。

4.吸引外资目的动因发生变化

由引资为主,转向引资、引技、引才、引制相结合。借鉴经济发展较快城市近年来利用外资的经验。

(1)以园区为招商引资平台载体,促进科技产业的集聚发展。

(2)通过吸引外资建立研发机构,促进科技创新水平的提高。

(3)通过引进高端人才,打造科技创新团队。

(4)通过改革外资管理制度,营造法制化、国际化、便利化的投资环境。

5.通过“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实施创新升级的“十大行动计划”

(1)外资工作要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本地区发展进行。

(2)外资工作要统筹展开,形成产业、研发和市场转化的良性循环。

(3)外资工作方向要不断升级,更加重视引技、引智和营商环境的改善。

(4)外资工作需要理论和实践创新,科学定位新时期我国利用外资的动因和目的。

参考文献:

[1]段文斌,余永泽.FDI資本挤入(挤出)效应的内在机制及其“门槛特征”研究——理论推导与面板门限实证检验[J].南开经济研究,2012(6).

[2]毛其淋,许家云.中国外向型FDI对企业职工工资报酬的影响:基于倾向得分匹配的经验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4(11).

[3]Dunning J.H.International Production andMultinational enterprise[M].London:Allenand Unwin,1981:28.

[4]Felipe J.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growth in East Asia:A critical survey[J].The 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1999,35:1-41.

[5]章上峰,许冰.时变弹性生产函数与全要素生产率[J].经济学(季刊),2009,8(2):551-568.

[6]Basant R,FikkertB.The Effects of R&D,ForeignTechnology Purchase,and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Spillovers on Productivity in Indian Firms[J].Review of Eco-nomics&Statistics,1996,78(2):187-199.

[7]张希,陈甜蜜.中国制造业FDI技术溢出效应——基于苏粤数据的实证与比较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30(6):6-32.

[8]陈颂,卢晨.基于行业技术相似度的FDI技术溢出效应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9(3):106-118.

[9]Dunning J H.Assessing the Costs and Benefits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Some Theoretical Considerations[M].Foreign Investment and Privatization in Eastern Europe.1993.

作者简介:

郭海莉,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北京。

猜你喜欢
负面清单国民待遇经济效应
外商投资法“准入前国民待遇”的必然性研究
论会计的经济效应
我国体育产业经济效应分析
中国超高层建筑发展及经济效应分析
负面清单的管理研究
TPP等区域贸易协定中TRIPs Plus条款对WTO成员的影响
论国际投资中的国民待遇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