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国琼
摘要:科学与技术的全面发展推动着社会的进步,要培养科学素质必须从小学的科学创新课程抓起。科学这一门课程作为小学生兴趣班的组成部分,大受小学生的追捧。那么,如何在小学科学创新实践课中培养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启蒙非常重要。
关键词:小学生;科学素养;创新体验
创新思维是创新体验发展的前提条件,只有正确的思路,正确的思维方式,才能使科学素养更好的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大脑中 ,把有用的信息汇聚在一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特殊的方式,使学生凭借着自己独立的创新思维,积极踊跃的去发现问题,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是成长发展的过程中的宝库。创新思维运用小学科学中去可以促进新时期理念教学的重要性。
一、 丰富学生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在新教育背景下,小学的科学知识课不仅仅是学习知识那么简单的,还能间接地培养学生对于科学技术的兴趣,还有独立影响学生对科学素养的因素。因此才能发展和运用科学知识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學习科学的态度,所以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从学生的感性思维入手。
例如,在教学《动物和环境》这一课时,我给学生布置了预习作业,让他们观察身边的环境,发现周围有很多美丽的环境已经遭到破坏。找出自己喜欢的动物和景色,然后设想这些动物可以通过怎样的转换方式得到适合自己生活的最优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人类还要受益。通过科幻画的形式画出来然后在上课时与全班学生进行分享。并且,老师在上课准备相应额实践材料,让学生通过这种形式培养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兴趣。学生通过运用科幻画的形式,进而得出结论:蛇这种动物适合居住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不可生活在被农药或是化工原料污染的环境里,要设法让已经被污染的环境的到净化,同时也要考虑蛇不能大量繁殖,这样才有利于人和动物以及环境的和谐共生。这种课本与科技创新比赛项目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使他们意识到蛇一类的动物不同与我们平时家里的家禽一般适用于各种环境,动物只有适合自己的环境中才能成长。采用这种教学方式,使小学科学食堂变得更为活跃,通过科幻画把学生对于科学的创新性有了新一轮的体验,使学生更好的学习科学知识。
二、 通过体验教学,培养学生探索求知的能力
在新教育改革下,要求教师注重学生学习效率,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小学科学课堂的体验方式下,须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人翁,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知识,让他们自己动手制作有关的科学小制作,并且在舒适快乐地环境下学习,学生的思维力会得到提升,课堂学习的主动性也会提高,带着思考去学习,在科学知识的世界不停的探索,丰富课堂学习内容,培养学生探索求知的能力。
例如,教师在教学小学四年级《声音的变化》这一课时,我带学生进入科学实验室先让他们参观历代检测声音变化的装置并进行原理的讲解,并让学生对装置进行体验,等到学生全面认识了声音原理后,我拿来很多有关检测声音的零件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科技小制作。在此之前先进行传统的声音检测讲解,首先,我准备4个玻璃杯分别标上1、2、3、4四个号牌,然后往这4个玻璃杯上注水,1号玻璃杯注满杯水,2号玻璃杯注大半杯水,3号玻璃杯注半杯水,4号玻璃杯注小半杯水,再然后依次用小金属棒敲击1-4号不同水含量的玻璃杯,从敲击的声音的不同记录数据,由此得出实验结论,满杯水,杯子振动的很慢,声音就低;杯子里的水越少,杯振动的就越快,声音就高。最后,让学生进行制作“小乐器”,等到学生制作完成,我会鼓励学生做的非常棒。还可以用Mind+软件和Arduino主板扩展板以及传感器进行编程。比如当遇到危险需要报警时就用一个“如果......那么......否则......”的判断命令。当遇到某一种情况,那么执行某一种命令,否则则执行另外的指令。这是创客开源电子的一些小操作,让学生有一个初步体会,在参加这样的比赛的时候也有一个基础。有这样的思路就可以在兴趣班上课时做成实物来和同学们分享。同时这样的上课方式也会使小学体验科学课程变得更加有趣生动,那些平时不听课的也积极参与其中了。
三、 开展课外活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课外兴趣活动的建立对于小学生科学创新素养,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尤其是科学研究活动,能营造学生积极向上的思维状态和开阔的思维氛围,培养了学生善于思考,敢于创新的思维意识。肯定了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这也有利于保护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对于科学的求知欲望,进而点燃了学生对于科学小制作的创新热情,形成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锻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为了进一步继承和发扬民族历史文化传统,小学课外兴趣活动要挖掘本地的科技成果,开发项目,培养学生一个像一个科学家一样去探究事物根本的意识。教师可以与当地的科技馆商量,让学生每周有一次的参观权限,同时可以在学校的科技实验室进行制作航模、车模、船模、创客开源电子项目,创客创意编程项目等等科技小项目来激发学生对于科技创新的热情,有条件的可以设立科学探秘项目,培养学生创新观察能力和科学实践能力。
总而言之,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一定要具有艺术性和创新性,这是一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在科学课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并采用切合实际的方式,使学生创新的意识得到发展,为祖国的科技事业做贡献。
参考文献:
[1]张芳菲.体验探究快乐,提高创新能力——浅谈小学科学的实验教学[J].小学教学研究,2015(14):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