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延 王天琪 徐豫 仁文豪 张晓丽
摘要:因为目前图书馆供学生交流的空间较少,所以我们希望在不占用图书馆本身前提下,利用南京工程学院图书馆户外中心的闲置区域,设计一个社交相对自由的空间。在当代的社交文化背景下,它是一个很好的公共社交空间,适用于各类大学生及社会群体。交流区以方便读者交流为原则,为读者提供方便,舒适的社交环境,能够满足读者多样化需求。且流区便于读者交流,传递信息、交流思想, 促进社交文化的发展、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关键词:图书馆,交流区,社交文化,空间设计
一、社交文化下图书馆设计研究背景
由于社会的进步,和对文化的认知水平促进下,在国家的长期发展下,精神文化事业已经进入战略发展的重要时期,对于交流产品和服务供给而言,注重用户的需求,特别是交流文化服务需求是非常重要的,这也能更好的推动社会精神文化的发展。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的飞速发展导致人口的日益增加,城市基础设施的质量和效率变成了重要挑战,。图书馆作为城市文化的标志性建筑,很大程度的衡量了文化的发展水平,文化建筑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各地加大了文化建筑的建设力度,但是和其他方面的设施比较仍然滞后,不能够为人们带来最够的文化交流场所。
就图书馆的发展来说,传统的图书馆社会职能只是传统的收集、整理、收藏。不具备完善的文化交流环境,未形成以人为中心,成为人们文化交流传递的场所。从空间形式来说,传统图书馆是保持封闭统一的设计理念,在当时只保证了功能的所需性。功能需求上分析,具备藏、借、阅、管,没有多方面的为市民考虑,缺少了文献信息及多样化服务。社会角度,职能方面具备了搜集、整理、收藏图书的功能。服务对象主要集中在书上。综上传统图书馆具备的局限性,缺乏了对人的行为、心理上的发掘而忽略了建筑空间精神。很少考虑到使用空间者的心理感受和使用者的舒适度以及对空间环境的进一步优化。
如今,新的交流媒介带来了影响,使交流方式的变化,就城市而言,人们更多地注重于互联网信息的交流,而不是面对面最直接的信息传递,停留在了虚拟世界或者远程交流。而这导致了人们之间的距离感变强,疏远了人们的感情。再加上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工作和学习的压力愈发愈大,人们逃避现实中的传统交流方式,倾向于远程交流。图书馆作为社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需要促进人们交流中的情感表达,推动及延续面对面交流的模式。这样文化下的交流带来的信息传递是最直接地方式,尤其是对大学或者城市这种开放性的学习、教育环境下,更应该强调。它会为使用者提供交流、停留、休闲、服务等功能,人们可以在这里放松自己的身心,脱离自己平时工作学习上的压力,更加愉悦、放松的享受社交文化下的舒适生活。对于图书馆自身而言,交流空间作为图书馆的重要元素,在图书馆的空间设计中也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是交流的作用,更为使用者提供方便的休闲、娱乐场所。这种交流空间的形成,是城市或高校公共空间与图书馆的融合和发展,所以图书馆的交流空间作为人们社交活动的场所,需要考虑很多因素,例如体验者精神层面的需求、体验者的互动需求等。
二、图书馆中的社交文化:
社交文化已经是一个拥有很久历史的词了。从人类诞生起,人类就开始社交,只不过那时候的社交比较简单,可能仅限于发现食物,或者发现危险。然后随着人类的发展,社交文化也在跟着发展。渐渐的,文字和语言被发明了出来,人类社会也诞生了,社交文化都随之得到了很大进步。一直到现在,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网络社交也随之发展,并且网络社交因为自己方便快捷的优点,占据了当代年轻人很大的一部分社交。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社交,他们需要通过交流来换取他们想要的资源,可以是物资,也可以是知识,又或者是存在感等等。
而在这个大背景下,传统图书馆中的社交,就显得过于单薄了,在阅览室或者自習室,他们都要保持安静,当他们有问题想要讨论,而图书馆的规矩却不允许他们发声讨论,所以,一个交流空间在图书馆中就显得尤其重要了。所有的设计都是为了人类的需求来服务,因此,为图书馆增加交流空间已经是势在必行的事情了。
三、图书馆交流区的具体设计(以南京工程学院图书馆为例):
通过与图书馆馆长的交流,得知在图书馆中心位置有一片闲置区域,正适合做成一片交流空间。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做出了以下设计。
交流区主要分为户外区和室内交流区。
1.户外区:户外区主要有一间凉亭,两乡花坛,以及提供给人们坐着读书交流的台阶。在室外,你可以沐浴着阳光,感受着风与新鲜的空气,体会在大自然中读书交流的乐趣。美中不足的就是室外受天气影响比较大。
2.室内交流区:室内交流区主要分为两部分,分别位于东西两侧,西面是一个咖啡馆,在这里,你可以一边品尝咖啡,一边与朋友讨论书籍或者学术上的疑问。而在另一部分,我们称为交流区,你可以在这里进行更激烈的讨论与研究,同时这里还设计了一块演讲区域,如果你有什么具有很大争议的问题,可以和很多人在这里一起讨论。
参考文献
[1] 庄玫,杨杰,郭兰芳.服务拓展与文化引领——清华大学圖书馆展览的实践与创新[J].现代情报,2015(03).
[2] 金燕.试论高校图书馆的展览与展览设计[J].图书馆工作研究,20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