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堡垒
摘要:伴随社会进步与经济观念的发展,很多人不单单只是追求满足于物质上的需求,更多地开始追求精神层面的需求,并且逐渐开始愿意帮助他人,以起到互帮互助的传统精神。而公益便是存在于这个的社会之中,其中公益企业创业便是在这样精神文明建设中应运而生的。本文主要分析如何分析与研究现代社会公益企业创业现状,并研究如何在风险控制视角下为企业提供有作用的建议,以推动公益企业创业管理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公益企业创业 管理现状 对策
现代化社会发展之下,公益企业创业是在社会现代化精神文明刺激之下,而产生的一种社会使命感,以此在企业追求经济利益前提之下,而也开始追求社会职责。虽然公益企业创业所追求的经营方式和经营理念与传统企业并无区别,但是对于企业管理标准的要求确十分严格。只有在如此高标准之下,才能够确保企业公益发展的可持续进行,也能够创造一个不一样的公益企业。
一、现代社会下公益企业创业现状
在我国社会发展与进步过程中,公益事业一直受到少数人的关注,为何大部分人对于公益事业并没有过分关注,这也是因为大部分人正在追求的是经济利益,而关注公益事业的往往是一切企业和企业家们,因为他们对于经济方面的追求已经逐渐衰减,因此开始关注精神文明层面上的公益事业。但是,由于公益事业在我国发展普及性不高,所以很多企业在开展公益管理和创业运营时,便开始了自我创造,以此缺乏对公益创业管理的有效引导,这便需要公益创业事业发展受到了一定影响和阻碍,无法真正凸显公益事业的价值和功能。
二、当前公益企业创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明确的目标指向
在我国现存的公益企业创业发展事业当中,很多企业由于缺乏明确的指导和目标制定,使得公益发展效果不尽如人意,也造成了公益事业发展缺乏一颗服务社会的心,从而在实际运用当中造成了效果不佳的现象。因此,在公益企业创业管理活动之中,需要一个明确的目标和指导策略来支撑企业管理发展,并给予正确的后期评价,以完善公益企业创业管理思路。
2、内部管理缺乏制度化,程序化
对于公益企业创业活动发展之中,不单单只是一时之事,要追求的是可持续发展,不可应付了事。因此在公益企业创业管理中,便需要企业制定具有战略性和长期性发展的制度,以此要求企业内部严谨对待,从而开展具有制度化和程序化的企业管理方法。
3、企业公众形象要求
在企业开展所谓公益事业之时,往往能够追求到高于预期的社会形象,而这样的社会形象能帮助企业获取更高的经济收益。但是,在企业公益事业发展之中,对于企业的选择也十分严格,这需要企业首先具备良好的形象基础和公信力,以此来支撑企业在开展公益事业发展所需要的精神基础,从而获得公众信任。但是在实际管理与发展过程中,很多企业只为了追求片面的社会效益,而开展了所谓的欺骗行为,用欺骗行为来谋取不正当利益,进而骗取社会大众的信任,也让社会大众失去了对公益事业发展的信心。正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很多这种不靠谱的企业错误行为,使得社会大众失去了对企业的信任,进而宁愿相信自己也不再相信企业所开展的公益事业,从而影响到公益事业的科学化发展。
4、企业缺乏系统性运作
一般来说,从企业公益活动的计划到开展到结束,最后将财物交到那些需要的人手中这才是一个完整的过程。然而部分企业通过自身举办的商业活动筹到资金之后,一味将其全权交予合作的NGO,让他们进行之后的流程,自己则不管不顾,这种做法使得企业无法真实具体了解筹集的资金的基本运用情况,以及效果。可以说企业在这方面的参与深度不够。企业应全程参与其中,确保资金的合理利用,确保帮助到了需要帮助的人,确保企业的社会价值得到了实现。
三、现代社会公益创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1、高度责任感
对于企业开展公益事业,首先具备的条件便是需要高度责任感,责任感对于企业而言是极其重要的,特别是开展公益事业这项精神文明建设项目,能够给予许多人正能量和积极向上的精神态度。当企业创业过程中具备高度责任感时,能首先充分认清自身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的道路,以此具备一颗积极向上的创业之心,以充实自身和服务大众。如果一个企业缺乏高度责任感,而任性开展所谓的公益事业创业活动,那么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导致失败,这是社会所不允许的一种行为和方式。因为如果企业不具备高度责任感,必然在公益事业发展之中停滞不前,而发展停滞便是会遭到淘汰,这是社会发展的法则。所以,公益事业创业发展便需要要求企业具备良好的责任感,从而在创业管理人员心中种下一颗责任之心,避免因为短期利益而损失了长期公益事业发展,以此形成良好的公益之心和追求社会利益的精神。
2、创业意识
对于公益企业创业行为而言,需要创业管理者具备良好的创业意识,其中创业意识包含了创业思维、创业精神、创业应对能力、创业动机与创业行为等,这些对于新时代公益事业发展具有良好的引导作用。创业意识能够驱使创业工作者积极应对和处理社会热点事件与问题,以此寻找能够開拓公益事业的突破口,并愿意时刻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来参与到公益事业发展之中,不会因为一时的失败而影响自己整个公益创业事业的发展,这正是创业意识在创业管理者内心深处所提供的一种驱动力和精神支撑。
3、公益创业能力
创业能力是创业者拥有的关键技能和智力资本,主要表现为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与个人、团体、环境的相互作用。创业者的基本素质是创业的根本保障,创业能力则是创业的活力所在,对于公益创业这一点尤为重要。创业能力包括机会识别能力、交际能力、管理能力、执行能力,这四种能力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四、风险控制视角下的公益企业创业管理方法
1、制定长远的公益计划
公益事业创业与发展所选择的项目有多样化趋势,这便需要企业认准一种项目合理、科学化开展,不可贪图项目多样化发展,使得财力与人力过于分散,以至于竹篮打水一场空。所以,公益企业在开展创业工作中,需要根据企业特点与企业发展情况进行合理制定和研究,以确定企业事业发展哪一项公益事业,并坚持发展到底,以精准定位来支撑公益事业科学化发展,通过长远计划来实现公益事业发展最大化收益。
2、建立完善的管理监督运行机制
确实政府监管以及社会监督,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有一个监督管理的作用。但是公益企业的健康运行最终依赖的依旧是其自身,
只有自身建立完善的管理监督运行机制,才能保证公益项目的成功实施。首先可以通过在公司章程中添加相关内容,来弥补法律在公益企业方面存在的漏洞。其次,企业也应该将其公益项目运行情况,以及财务情况适当公开,便于公民进行查询,监督企业的运营,监督项目的开展。
比如,Kickstarter可以说是许多公益企业学习的典范。它每年都会向公众汇报企业在社会和环境责任上的表现,将自己放在了一个高度透明的位置上,在做决策和报告时也会把公众利益,社会影响考虑进来。这都是公益企业可以去借鉴的。制定相应的评价制度,对企业的服务,活动效果,帮扶情况等进行相应系统评价,并收集参与人员,社会公众对其的反馈,这都更易于企业发現自身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正,有利于企业的持续发展。
3、建设企业形象以及获取公众信任
对于现代化企业而言,一个良好的形象能够为企业获取巨大利益,因此现代化企业都在努力争取一个良好的形象建设,以取得社会大众认可和信任,并换取巨大发展。而公益企业创业发展过程中也需要形象的支持,这个形象是必须要凸显企业公益事业发展无私之处和奉献精神,能够经受起社会大众的监督和评价,以此提升社会对于公益企业的信任度和信赖感,提升企业良好社会形象。所以,公益企业应该在开展良性公益事业同时,通过多样化途径来塑造企业形象,并借助网络等途径来提升企业公益知名度,以此形成真正的企业公益形象。
4加强公益创业组织自身
公益创业组织以社会价值最大化為目标,而不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这是公益创业发展的源动力。但是,仅仅捧着一颗爱心远远不够,公益创业组织的生存和发展,要求其必须具备“自我造血功能”。首先,以市场为导向实现公共服务的高效供给,这是公益创业生存的关键。公益创在符合社会需求的同时,专业能力决定其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其次,公益创业与创新紧密联系。成功的公益创业项目,往往是突破现有资源的制约,通过制度及运行模式的大胆创新来解决社会问题,这是公益创业成功的核心要素。再次,实现与外界的全方位联系和有效合作,是公益创业成长的基本思维模式。针对公益创业,我们需要构建政府、社会、企业、公益创业组织之间的伙伴治理关系。
5、发挥高校的引领作用
全球创业调查通过实证数据表明,教育对公益创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据相关资料显示,在校大学生是中国开展公益创业活动最活跃的群体。毫无疑问,高校在公益创业理论研究、理念倡导、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是公益创业事业的引领者。因而,要有效利用高校资源,提高公益创业群体的教育水平与创业能力。高等院校要对中国公益创业现象加大研究力度,为我国政府针对公益创业进行科学决策提供可靠、全面的参考;通过“产学研一体化”模式,可以为公益创业提供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为学生及社会创业人员提供专业指导、智力支持。
总之,公益事业发展不单单是现代化企业所需要建设和开展的项目,更是国家逐渐重点重视的项目内容,是需要现代化企业给予有效引导和建设,以此丰富公益事业发展途径和项目,更好地建设国家精神文明,以帮助公益事业发展走上可持续良性循环道路。
参考文献:
[1] 肖建忠, 唐艳艳. 社会企业的企业家精神: 创业动机与策略. 华东经济管理,2016, (4): 104-105
[2] 严维佳.社会企业家的内涵与界定: 基于社会创新的视角.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 (5): 113
[3] 陈晓春. 非营利组织初论.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4): 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