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尺翰之美,承家国情怀

2019-09-10 00:13马君兰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36期
关键词:收信人问候语问候

马君兰

书信是一种向特定对象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应用文书。书信在古代有很多形象的称呼,如鱼雁、鸿雁、鱼书、锦鳞等。别称就更多了,比如音书、八行书、尺牍、札、简等。这么多的称呼,足见古人对书信的重视和喜爱。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话、电报、电子邮件等交流信息的手段的相继出现,还是有人喜欢通过写信来传情达意。“开拆远书何事喜,数行家信抵千金”,它能给受信人以“见字如面”的亲切感。家书类书信是书信中最常见的一种书信类型,写好家书类书信可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领会中国人的精神情怀及生活智慧。

长期以来,它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固定的书写格式:一般包括称呼、正文、结尾、署名、日期五部分。写好家书类书信需满足三个特定条件:特定情境、特定身份和特定文体。

一、家书类书信的书写格式

(一)称呼语

在首行顶格的位置写称谓,后加冒号。称呼语也要符合三个特定条件:特定情境、特定身份和特定文体。

比如新中国刚刚成立及之前的家信称呼语如“某先生台鉴”“父母亲大人膝下”要注意尊重对方。新中国成立之后,为了表示尊敬、亲切,可在称谓前加上“尊敬的”或“親爱的”等词。这由写信人与收信人的关系的亲疏远近而定。实在不知如何称呼首次打交道的对方,可采用西方称呼法:男士一律称“先生”,女士当然称为“女士”,以示郑重。

(二)问候语

第二行开头空两格写问候语。独立成段,不可直接下文。要运用礼貌语言,使收信人感到亲切,受到尊敬,并且用语要简洁得体。问候语同样也要符合三个特定条件:特定情境、特定身份和特定文体。    长者多问候身体,中年人多问候事业和家庭,青年人多问候爱情和学业,少年儿童多祝愿健康成长。如写“你好”“您好”“近来身体是否安康”“见字如晤”“见字如面”“见字视知,默默无言”“惠书敬悉,情意拳拳”“接获手书,快慰莫名”“昨得手书,反复读之”“得书之喜,旷若复面”“谕书敬读,不胜欣慰”“顷接手示,如见故人”“喜接来函,欣慰无量”“顷奉惠函,谨悉一切”“得书甚慰,千里面目”“顷奉手教,敬悉康和,至为欣慰。久未闻消息,唯愿一切康适”,等等。

三、正文

另起一行空两格写,一般一件事一段,注意要分层次叙述清楚,简洁清晰。语言要求准确通俗,明白如话,不要作过多过深的修饰,以免造成对方难于理解。正文更须满足三个特定:特定情境、特定身份和特定文体。对长辈不可言辞激烈、重磅出击;对晚辈不可盛气凌人、一味说教,要达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的目的。如2018新课标年语文全国二卷:1949年参加开国大典写给家人的一封信正文部分的写作。特定身份:本人在北京,家人一定不在北京,写给一位或多位家人的信。特定情境:看到天安门广场的彩旗、鲜花、气球,听到毛泽东主席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看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听到28门礼炮响起,热泪盈眶,观看了阅兵仪式,跟着人群欢呼,可以得中等分数。如果再写到新中国成立对自己家的影响,前后对比,跟父母交流,不能回家,准备投身到新中国的建设中去,为新中国建设填砖加瓦,可以得满分。

四、结尾

要根据收信人的身份,写表示祝愿的话,以示礼貌。现在我们一般常用的祝词“此致”“敬礼”,格式是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此致”,“敬礼”下一行顶格写。给长者的信往往写“祝您健康长寿”,给朋友写“祝工作顺利”,给晚辈写“祝你学习进步”。古人在末尾的祝颂问候之语,常用的是“安”“祺”“祉”“绥”(“安”“绥”,平安;“祉”“祺”,吉祥,福气)等词。如对文人学者说“敬请文安”,或“道安”“撰安”“敬颂文祺”或“教祺”。对达官显宦说“肃颂勋祺”或“勋祉”(上款下写“勋鉴”);对军队长官说“敬颂戎绥”;对重病之人说“敬请痊安”;对客居之人说“敬请旅安”;对穿孝之人说“敬请礼安”。俱不能乱用。“肃颂”的“肃”,表恭敬;“顺颂”的“顺”,是顺便。说话分寸,也有区别。其他如“敬请大安”或“近安”。“敬颂时绥”或“刻祉”,“顺颂康吉”“敬候起居健吉”“顺祝行止佳胜”,等等,一般通用。由于古人以三台星比三公,所以尊称别人多加“台”字。如以“台瑞”称对方,以“敬请台安”加于信尾,以“某某先生台启”写信封,即为旧时书札所学习用。

五、署名和日期

最后两行靠右写写信人的姓名,姓名正下方落下写信日期。根据写信人与收信人的关系,在姓名前可表明身份,如“学生 ××× ”“儿 ××× ”“父×××”“你的同学×××”等。再下一行写日期。如果忘了写某事,则可以在日期下空一行,再空两格,写上“又附”,再另起一行写未尽事宜。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家书,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是过往岁月的留念,是情感的生发地。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有悠久的传统。尺牍,正如古典文学一样,对于我们继承发扬传统文化是不可或缺的。家书重在实用,以陈述为主,而论事、抒情,写景等,无所不宜。家书能体现书写者的学养功底和气质风神,它饱含温情,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义务让这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猜你喜欢
收信人问候语问候
感谢比你想的更温暖
问候武汉
短思
最美三月天
论问候语的历时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职场中的问候礼仪
常见问候语的汉外对比考察
聪明的儿子
问候
打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