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琳
摘 要:近几年,我国各个领域都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在大学教育事业中,往往存在着一些难题,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难题体现的最为明显,这类问题的存在极不利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也不利于高校教育事业的良好发展。这就要求有关院校能够提高这方面的重视程度,并且积极地采取有效的举措,做好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工作。
关键词: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难题;优化对策
一、简析民族团结
所谓民族是指人们随着历史的发展以及时间的演变,逐步形成以共同交流语言、地域、经济生活、心理素质等为一体的稳定团体。其主要包括三个层面:从历史层面看民族是社会经济发展和历史推演的产物;从民族概念上看,民族有共同的语言、地域、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特征;从整体上看民族具有相对稳定性以及团体性。
从总体上来讲,民族团结教育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民族团结教育是指增强国民团结意识,并以此为基础引导其形成团结科学的教育行为;另一层含义是指学校的有关教育者根据国家和党组织制定的发展目标,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而构建的思想教育认知活动,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教育来增强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进而形成民族团结行为。
二、高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开展难题
(一)大学生错误的民族观念
在如今高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一些大学生们还普遍存在思想误区,对于民族观念的理解有所出入,而且缺乏对民族团结方面的认识,这就无疑给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开展增添了许多阻力。就目前而言,我国高校中的少数民族学生人数逐渐增多,其民族构成成分也愈加复杂,相关的民族教育政策也在深入地展开。
(二)对民族信息的处理不足
在互联网和各种通讯工具发达的今天,各类媒体迅速发展壮大,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样、便捷和通畅。来自不同渠道、站在不同角度、真实程度不一的各种有关民族关系的信息同时涌到大学生面前,再加上大学生的民族感情影响、民族关系政策理论的欠缺,使大学生过滤、判断、分析信息的难度加大,亟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正确有效的引导。
(三)民族表现形式极为复杂
我国少数民族的基本特点是民族成分众多,大分散、小聚居;语言文字种类较多,风俗习惯明显不同,宗教影响较深,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等。由此,高校民族关系的表现形式也呈现出复杂化特点。
二、高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优化对策
(一)基本理论与观点教育工作的落实
在高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开展期间,教师需将党的民族理论与政策、社会稳定与法制教育工作落实,确保将我国民族团结的重要性阐述清楚,并在此基础上借助课程让大学生理解政策的历史背景与成就,了解我国民族的兴衰与演变历史,才能进一步提升高校学生对民族团结的认识,使民族政策的构建与完善得到更广泛的认可。
(二)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优化
各个民族的传统文化都是中国文化组成的一部分,因此在学习民族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将民族习俗、特点、语言文字和历史贡献统一讲述,以增强各民族学生的自豪感,同时还需要让其他民族的学生对外界文化产生认同感,以便各民族学生相互欣赏,为民族团结的教育目标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民族责任感与使命感的培养
民族观的教育视角不应局限于某个地方、某个民族与某段文化,相反应该站在全国乃至国际视角来学习,让当代大学生更清楚现代民族问题与政策,使民族观得以有效构建,才能使我国民族团结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得以转变,同时能够激发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在步入社会时能够坚守基本的道德要求,为民族富强贡献出一份力量。
三、高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实施策略
(一)落实平等、互助、团结的指导思想
要想真正地做好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还需要有关院校能够采取一些有效的办法,落实平等、互助、团结的指导思想。只有不断地巩固与发展这种民族关系,才能更好地加强各个民族的团结,同时也有助于弘扬大学生们的爱国精神,将个人命运与本民族未来的发展紧密连接起来,使得大学生们的思想能够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以促进祖国的良好发展。
(二)完善民族团结教育机制
在高校进行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还需要有关高校能够完善相关的民族教育机制,服从党委的统一领导,健全相关领导体制以及工作机制,起到积极的规范作用。具体而言,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党委方面应该对目前我国大学生们的思想状况以及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状况进行了解,并且按照要求制定总体的规划以及部署。
(三)构建完善的教学考核机制
评估考核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针对学生,主要包括民族团结理论知识、实践的考核;第二层次针对学校基层组织,主要包括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计划、实施成果考核;第三层次针对学校自身,包括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总体计划和落实情况考核等。通过评估考核,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学校在民族团结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加以改进。
结束语:随着时代的不断向前发展,人们的思想认识也有所提高,近几年,民族团结意识就比较深入人心,在大学生的培养过程中,也需要有关高校能够加强大学生们的民族团结教育,落实好各项工作内容,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优化措施以及方法,从而使大学生们的民族团结意识有所增强,能够具有正确的民族以及宗教觀念,更好地加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尽量避免一些不必要问题的发生,同时也有助于促进我国各民族的团结互助友好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艳荣,许培芝.拓宽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的新领域和新思路[J].时代青年:教育,2012:42-43.
[2]申彤.新形势下高校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路径研究[J].教育科学:引文版,2016(12):00022-00022.
[3]肖军.新时代高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创新途径—以塔里木大学为例[J].新西部,2018(2):38-39.
[4]多吉.浅谈新时期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性[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7(4):241-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