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科武
摘 要:社会的进步,带动教育领域,教学改革的深入,促使新课标更加全面地渗入到教学中,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也引起广大一线教育者的高度重视。本文从小学数学教学入手,结合课堂实际,把学生思维能力的养成教育,提升到教学日程上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开放性的课堂问题,把握好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方向,实施多元化的课堂实践活动,丰富和拓宽学生的思维,搭建生活与课堂沟通的桥梁,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以达到落实素质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养成教学;应用
教育教学在不断地演变和发展中,教育者为实现教学目标,以新课标为切入点,积极地开展不同形式的课堂教学活动,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真正把学生引入到知识的探究中,以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对于小学生而言,数学知识枯燥乏味,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厌烦情绪,这样就会影响学生开展创造性的学习,阻碍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鉴于此,小学数学教师立足教学实际,综合性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激发学生内心的思维火花,开发学生的思维意识,发展学生的智力,促使学生的思维和意识畅游在知识的海洋里,从而获取最佳的教学效果。下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养成学生思维能力,谈一些认识和体会。 一、设置开放性的课堂问题,促成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小学阶段学生的智力正处于成长和发育期,也是开发学生思维的最佳时期,只有把握好有利的教学时机,为学生提供一切思考和探究的机会,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得到全面发挥,真正把学生引入到教学中,以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小学数学教师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营造开放性的课堂氛围,设置层层深入的课堂问题,指引着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质疑心理,深入地进行思考和分析,逐渐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对知识提出自己独特的看法和观点,注重学生求异思维的培养,从而实现学习成果的共享。比如,在进行“解决问题”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设计一个去植物园游玩的场景,然后在让学生仔细地观察视频上的图片,以此为切入点,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同学们,根据自己看到的图片,比一比,看谁提出的问题多、且能成功地解决。”许多同学跃跃欲试,精神十足,分别就看到的植物和动物,提出问题,并能找到正确的答案,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能力也真正得到了发展。 二、开展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引领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 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养成与实践活动,密不可分、紧密相连。因为只有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和意识,才会尽情地释放,各种能力的提高,才能变成现实。为此,小学数学教师要高度重视直观教学的开展,适当地增添学生喜欢的实践活动,放开学生的手脚,开动学生的脑筋,让学生尽情地享受参与活动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引领学生探索出数学知识的奥秘,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喜欢上数学课堂。比如,在进行“6的分成”的知识讲解中,可以让学生进行摆一摆的活动,看看在小组合作中,可以把6根小木棍,如何分成两堆,哪组的分法多,就把小红旗奖励给哪组。这样学生迅速地投入到活动中,一边摆一边记录,在讨论、商量中,全面地找到“6的分成”方法,充分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水平 生活是形成知识的来源,也是检验知识的重要依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把学生所熟知的生活常识,引入到教学中,促使学生在知识的总结和归纳中,形成特定的思维,把概念、性质,以形象化、具体化的形式展示出来,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推理、验证,进而得出结论,找到知识的源头,促使學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各类问题,以达到学生思维能力和水平的全面提高。比如,在进行“三角形的认识”的教学内容中,可以把学生所熟悉的红领巾、三角尺、交通标志等,呈现出来,让学生展开想象,看看生活中还有哪些图形是三角形,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丰富了三角形的表象,同时让学生切实体会出三角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使数学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总的来说,学生思维能力的养成,是一个漫长而又多变的教学过程,期间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和困扰,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整体效率和质量的提高,作为小学数学教师不仅仅采用以上有效的教学方式,更要结合教学实际,开展多元化的探究活动,在进行知识的传授的过程中,更要全力发掘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使学生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思维更加灵活,富有活力,让学生拥有想象力、创造力和观察力的综合能力,以推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步伐的加快。
参考文献: [1]窦英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7(08):134-135. [2]康圆圆.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几点感悟[J].吉林教育,2017(16):207-208. [3]于国华.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策略[J].数学通报,2018(12):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