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小萍 尹叶秀
摘 要:实训基地是职业学校学生技能实践的重要载体,是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主要特征。实训基地建设要坚持把人才培养作为首要任务,围绕专业导向的职业岗位核心技能,着力提升实训基地文化建设,推进学生实训与企业生产相结合、实习产品与市场需求相对接,在实习实训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关键词:实训基地;职业院校;文化建设;校园文化
实习实训是职业学校学生专业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主要特征之一。因而,中等职业学校的实训基地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职校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面对与校园文化迥异的企业文化氛围,很难立马从学校学生的角色转变到企业员工的角色。加之企业人际关系复杂、学生心理思想不成熟、职业目标不明确,学生难以适应一线工作岗位和就业市场的需求,导致毕业与就业的磨合期变长。究其原因,中职学校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中创新意识不够,只重视硬件环境建设与企业技能培训,不重视软环境建设和学生心理素质辅导,缺乏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效融合。因而,在以就业为导向成为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现实背景下,实训基地建设如何适应就业的要求,如何与企业文化融合对接,已是摆在职业院校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企业制度与校园规章融合
一直以来,情感管理与制度管理是管理的主要形式。学校以育人为己任,注重情感管理。企业以生产为主业,注重制度管理。实际中,情感和制度应当合二为一。提倡以人为本,要以德服人、以情化人,才能使管理制度更加顺利地执行贯彻下去。在实训基地,学校要重视职业训练活动,提升实训基地的职业氛围,以真实职业环境为目标,把实训基地包装成企业生产车间,突出企业文化,通过综合运用标语、图板、产品、学生作品等形式,宣扬企业精神、价值观念、文化特色,让枯燥单调的厂房和设备鲜活起来,使各实验实训基地环境建设有创新、有特色。积极引进企业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节约、学习等8S考核制度,让学生了解企业的生产纪律和操作规则的严格,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
(一)重塑理想信念,坚持立德树人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名片,其作用在于帮助管理者约束员工,激发企业员工努力工作的热情。企业文化体现在生产经营管理中,这种管理要求人们具有质量意识、效益观念、团结精神和严谨态度。中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无缝对接,能有效促进中职生对社会发展的理性认识,纠正他们认知上的偏差。企业文化中责任意识、拼搏精神等积极因素,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加强对社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二)亲历生产过程,激发学习兴趣
让学生直接参与顶岗实习,在接触企业以及企业文化的过程中,亲身体会到企业之间、企业人才之间激烈竞争的现实。优秀的企业文化,形成于长期的生产生活环境,包罗企业哲学、企业精神、竞争意识等为人处世之道。学生切身感受专业知识、技能在企业生产经营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充分体验到企业竞争压力与社会责任,清醒认识到没有一技之长的中职生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是很难脱颖而出,从而自觉地树立强烈的危机感、严肃的使命感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激发起学习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的内在动机。
(三)锻炼社交技能,增强适应能力
迅速适应企业的生产生活环境,是用人单位对新入职员工的普遍要求。事实上,很多刚入职的毕业生,不适应企业管理环境或者被企业淘汰,并不一定没有胜任职业岗位的知识和能力,而是由于缺乏适应企业管理和人际关系的社交素质,无法在企业的环境里找准自己的位置。所以,中职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必备的专业操作技能,还要培养学生具备适应社会和企业的能力,并在社会和企业中获得生存发展的能力。中职教育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走向社会、深入企业的机会,去感受企业严格刚性的管理制度和近于苛刻的纪律要求,有效地锻炼和培养他们的生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帮助他们主动调整心态、重新进行自我定位。
三、企业生产与学校教学融合
(一)生产与教学相融合
为了使实训基地贴近生产和管理一线,让学生在一个真实的职业环境中按照专业岗位的要求,得到实际操作训练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在教学中参照企业管理结构和岗位设置等,把学生当做工人对待。加强对实习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教育,严明时间观念,不得迟到早退,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和生产操作流程上岗,实现实训教学场地与企业生产车间相融合,学生实训与员工生产相融合,教师教学与师傅指导相融合。在实训教学中,学校和教师应秉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精神,把社会作为生活课堂,把企业作为生产场所,通过工学结合、双师辅导等形式,提高学生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为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奠定基础。
(二)工厂与校园相融合
要實施真正的校企结合,构建具有专业特色的实训基地文化,必须在办学过程中全方位地实施校企合作。其一,定期邀请企业讲师到校宣讲企业文化,引导学生自觉培养企业需要的职业道德素质和团队协作精神。其二,定期组织学生到企业感受生产文化,熟悉企业生产管理的真实环境,提前对学生进行岗位熏陶,促进学生形成自觉服务社会化大生产的意识。其三,定期学习社会管理制度文化,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后勤管理等实行企业化运作,使师生置身于企业生产第一线,营造完整的企业文化氛围,从而促进学生职业认同感。
综上所述,由于中职学校的学生特点和人才培养特点,其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要吸收、渗透更多的企业文化,要将职业素养教育内容融入实习教育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与职业养成教育。实训基地与企业文化互动与融合,能促进中职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提升,使其真正明白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自身到底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这些措施,能有效提高他们进入企业后的适应能力,缩短就业后适应企业岗位的时间,从而使培养的人才在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上更加符合企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曾宪群,刘宇,李达.校外实训基地文化建设实践与思考[J].江西教育,2016(28):26-27.
[2] 冯帆,孙秀华.试论职业院校校企合作中的实训基地文化建设[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4(S3):77-79.
[3] 吉凤娟.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文化建设的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3,8(04):105-106.
[4] 余名宪.高职院校实训基地文化建设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22):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