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始建于1937年,是国有独资机床行业重点骨干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15年济南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与济南职业学院合作成为教育部现代学徒制首批试点单位,截至目前,共联合培养学徒54名。
构建校企合作组织体系,全面落实招生招工一体化制度
首先,建立校企合作理事会、现代学徒制试点指导委员会、校企合作委员会“三层三会双主体”校企合作组织架构体系,形成校企共同利益体,保证校企协同育人、评价主体多元参与和工学交替教学组织形式。其次,企业和学校共同制定招生(工)要求、确定招生(工)计划、实施招生(工),形成招生招工一体化格局。学校以企业需求的学徒数量为基准,按照不高于1:1.5的比例投放招生计划;学校与企业签署校企学徒培养协议,人才培养由校企双方共同承担、共同管理。
形成基于岗位动态任务的教学内容再设计模式
将济南二机床集团压力机产线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融入企业岗位教学阶段,基于生产过程导向和岗位动态生产任务,依据专业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分析实际生产任务,提炼能力点,对接双标准,构建高于生产任务(耐磨套加工、横梁加工、液压泵站安装调试等)的项目教学内容,设计岗位教学文件(师傅用任务书、学徒预习任务书、学徒工作单等),形成基于岗位动态任务的教学内容再设计模式(见圖1),完成开发活页式教材5本,出版2本,岗位培养标准10项。
创新教学组织模式,实行“四层递进”式岗位教学
为保障教学质量,我们创新性地提出了“一岗十周,五岗轮换,一徒五师,一师双徒”组织教学形式(见图2)。“一岗十周”保证了学徒岗位培养的时间和质量;“五岗轮换”为学徒发展提供了更宽阔的路径,精准对接了专业培养目标;“一徒五师”为学徒职业能力全面提升提供了保障;“一师带双徒”保证了师傅生产、教学双重任务的有效兼顾,形成有效果的工学交替,真正做到了“做中学、学中做”,确保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模式实施的质量与效果。
同时,遵循基本技能、单项技能、综合技能、创新技能的职业技能训练规律,我们设计了“技能基础层、技能示教层、技能实施层、技能提升层”四层递进的现代学徒制岗位教学实施流程。将工匠精神、“八大意识”、技术技能点融入各个教学层,明确各层教学活动环节。(见图3)。
探索岗位教学评价体系,制定实施岗位培训条件标准
实践中,我们探索出了“双主线三模块”岗位教学评价体系。“双主线”即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和以精益管理为核心的职业素养培养;“三模块”是指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三层次专业培养目标评价指标和在专业教学、企业培训、岗位教学过程中以教学诊改为核心的教师职业能力评价指标。评价体系在实施过程中获得很好的效果,保证了项目人才培养的高质量,经过多轮PDCA优化循环,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和“诊改”作用的专业教学评价体系。
同时,为满足6S精益管理与可视化管理要求,满足行动导向教学功能和岗位教学实施需求,我们按照企业产线真实生产环境配置了“企业产线培训角”,通过培训角的岗位能力要求,搭建“学习岛”区域,并建立相关配套管理制度与办法,切实提高培训与实训效果,并联合开发了专业实训模块和实施方案标准,按照企业6S精益管理理念,贯穿项目实施全过程。
建立完善“校企互聘双导师”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双导师的选拔培养、考核、激励制度,形成了校企互聘共用的管理机制。学校教师在学徒培训前,必须参加不少于2次的相关岗位培训,部分教师要参加金蓝领技师高级技师培训。企业师傅分为教练型教师和工匠型师傅两类,教练型教师由人力资源部员工培训室和企业所属技校分管校长、教务科、实习科长等组成,工匠型师傅主要由专业技术人员或能工巧匠组成。在进行学徒培养期间,企业师傅将接受规定培训大纲的教学方法和能力培训不少于2次,也可参加山东省企业实训指导师的培训,以提升企业师傅管理学徒的能力。
项目实施以来,我们以服务企业国际化和智能制造产业发展为目标,通过岗位动态任务的教学内容再设计,培养企业高端装备的生产制造、系统集成、安装调试、运维管理、检测维修各技术环节的高端人才,形成了特色彰显的岗位教学模式。同时,校企合作从协同育人走向协同创新。与济南职业学院共建JIER“产教融合协同创新中心”,共同开展人才培养、团队建设、创新创业,技术攻关等工作,并参与山东省高校“十三五”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公共实训基地,提升了员工与教师的教科研能力。试点项目在社会产生了广泛影响,研究成果《基于中德合作综合职业能力模型的制造类专业教学评价体系研究与实践》获2018年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