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斯雯 谭菊仙
摘要:在日语中,拟声拟态词的运用十分发达。掌握日语的拟声拟态词,不仅可以让日语听起来更加生动,还可以迅速拉近与日本人的距离,促进跨文化的交际。本文从日语拟声拟态词的作用、发达的原因、特征、体现的情感色彩以及对日语教学的启示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字:日语、拟声拟态词、特征、功能、教学
在日语的会话、动漫、综艺节目当中,有很多表现声音、表情的文字。在日语中这些词被称为拟声拟态词。在大学本科日语专业的教学中,拟声拟态词作为副词的一部分,希望能够引起学生的重视。掌握日语的拟声拟态词,能够使语言的表达更加生动、形象,适当使用日语的拟声拟态词会使语言增添一种韵律美。
一、关于日语的拟声拟态词
日语中的拟声词,是模仿外界声音而产生的,是用来表达听觉印象的词。它是模拟人、动物、昆虫、物品、自然界等万物发出来的声音。如果再细分的话,万物的声音可以是人的哭声,例如ぎゃあぎゃ(小孩子哇哇的哭声);笑声,例如くすくす(嗤嗤窃笑);咀嚼食物的声音,例如がりがり(用力咬碎硬物嘎吱嘎吱);脚步声,例如どたばた(跑来跑去哒哒哒);动物昆虫的啼叫声,例如こけこっこー(公鸡的啼叫声“喔喔”);振翅声、例如ぶんぶん(嗡嗡);物品碰撞声,例如がしゃがしゃ(当啷当啷);摩擦的声音,例如くしゃくしゃ(揉纸的“沙沙声”;自然界中,さらさら模仿潺潺的流水声;ざーざー下大雨哗啦啦的大雨声等等。日语的拟态词大多数是表现听觉以外的感觉。例如人的表情样子、外貌、心情、态度、感受等心理状态的词。例如へらへら(嬉皮笑脸)、ぶくぶく(圆滚滚)、わくわく(兴奋不已)、もじもじ(扭扭捏捏)、ひりひり(皮肤等火辣辣的疼)等。
日语的拟声拟态词之所以词汇丰富,被频繁地使用存在几方面的原因。拟声拟态词的使用,可以起到音声化、感情化、形象化的效果。日本自古受到岛国恩惠,使用拟声拟态词也体现出日本人对自然事物的崇拜和臣服。另外,由于日语的音节较少,所以日本人发明了很多二音节ABAB型的拟声拟态词。通过这样的一种重叠方式表达声音、动作的反复。以最少的音节表达出最佳的说话效果。
二、日语拟声拟态词的特征
日语的拟声拟态词从其构词形态来说,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 ABAB型
日语拟声词
ざわざわ:闹哄哄(骚动声)、ぎりぎり:咬紧牙齿的声音 、ごくごく:咕噜咕噜(大口大口地喝)、どんどん:咚咚(用力敲)、ぱちぱち:啪啪啪(鼓掌)
日语拟态词
いきいき:生机勃勃、にこにこ:笑眯眯、いらいら:焦急不安、ふわふわ:软绵绵、まごまご:手足无措、ごろごろ:无所事事
2 ~り型(主要以拟态词为主)
日语拟态词
がっかり:失望、すっきり:畅快、びっくり: 吃惊、のんびり: 悠闲自得、
ぼんやり:心不在焉、そっくり:一模一样
3 ~と型(主要以拟态词为主)
日语拟态词
じっと:一动不动、ちゃんと:整整齐齐、ずらりと:一大排
三、日语拟声拟态词包含的心理情感色彩
日语的拟声拟态词有着丰富的情感色彩,请看以下例句。
1「!」、いいでしょ?新製品だよ。(锵!很好看吧,是新商品哟!)
2 彼はお金にしている。(他是个对金钱贪得无厌的人。)
3同窓会で初恋の相手と再開して、胸がなった。
(在同学会上见到初恋情人,心头揪了一下哀)
4退職した父は田舎でのんびり暮らしたいる。
(父亲退休后就悠闲自得居住在乡下。)
例1中的「じゃーん」反映出说话人内心的激动兴奋。例2中的「がつがつ」反映出说话人的不屑。例3中的「きゅんと」,描写出当事人紧张的心理。例4中的「のんびり」反映出说话人内心的羡慕之情。日语的拟声拟态词,从音声而言增添了语言的音韵美,从语用的功能角度而言间接反映说话人的心理状况。掌握好拟声拟态词对于实际的交际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四、日语拟声拟态词教学的思考
在进行日语拟声拟态词的教学过程中,不能局限于拟声拟态词的发音、词义
和构成,还应该对所教词汇的语言习惯、文化风俗入手,帮助学生进一步记忆。日语专业的学生进入到中级阶段,无论是阅读或是听力内容都会碰到不少的拟声拟态词。学生已经有了日语的学习基础,为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老师可以让学生分组按照主题要求去搜寻并整理相关的拟声拟态词。上课的时候以组为单位用PPT进行展示与讲解。相关内容学习之后,定期进行测试。另外,不同科目的任课老师针对同一专题提前沟通,在课上相应的导入拟声拟态词的应用。例如视听说课程,老师可以截取影视剧作品中出现的拟声拟态词的画面,整理好课上以幻灯片的形式让学生观看并做好台词笔记,利用视觉的冲击让学生加深拟声拟态词的印象,进一步巩固学习。
以上分析了日语拟声拟态词的作用、其词汇丰富的原因、构词形态以及语用功能,并且对日语拟声拟态词的教学方式进行了一定的思考,希望对今后的日语教学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朱京伟,木村秀次.日语词汇学教程[M].外语教學与研究出版社,2005年6月
[2]山本峰规子.彩绘日语常用拟声、拟态词[M].世界图书出版社,2010年10月
[3]梁淑梅.拟声拟态词的特点及中文译法[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