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执念,要远胜于人的三千烦恼丝,就算有青州剪刀,也难以剪断青州剪刀厂的掌门人张国民的执念,他的这种执念有着深刻的使命感。
青州市剪刀“非遗”文化传承人张国民,18岁当兵,在部队服役20年,是一名中校军官,1987年转业到青州市一轻局任办公室主任,1990年到青州剪刀厂任党总支书记兼厂长。27年间,将一个濒临破产的工厂打造成年销售收入1000多万元的企业,将青州剪刀锻炼成为“全国十大刀剪知名品牌”,还把“青州剪刀锻造技艺”打造成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明朝末年,山东青州有一位传了九代的铁匠田老万,做剪刀非常厉害,他去世以后,女儿和徒弟来到北京谋生,他女儿后来嫁了一个姓王的商人为妻,这位商人因为脸上长有麻子,被人叫作王麻子。所以,说起来王麻子是青州女婿,比王麻子剪刀的渊源更久远的要数青州剪刀。
明朝嘉靖年间,这里就有一个青州剪子巷,山东的章丘、淄博等地方有名的铁匠都会集中到青州这里来。到了20世纪末,在市场大潮的裹袭下,青州剪刀厂被视为当地最可能倒闭的企业,然而,它居然没有倒闭。快要倒闭的时候,从部队转业回来的张国民接管了它,这一接就是27年。他来的第一个月,厂里就发不出工资,于是他跑到临朐找到一个战友借了4万块钱发出第一个月的工资,这件事,也得以让这个老字号存活至今。现在走进去,仍然有穿越到27年前,甚至更早远的错觉。传统剪刀的制作,属于典型的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如果加上小的工序,一共是60多道。我们的剪刀,如果一天用它剪一万两千到一万三千次,那么能用兩个月。”
即便这样,以传统手法制作剪刀,仍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压力,张国民带着和他20多年患难与共的手艺人队伍,以不合时宜的笃定,面对一门手艺的凋零或重生。
相关链接
青州剪刀
青州剪刀始于明朝嘉靖年间。至清嘉庆年间时,青州城的北营街上出现了“家家支红炉、户户铁锤响”的生产剪刀的繁荣景象。青州剪刀的制作工艺极其复杂。普普通通一把剪刀的制成就要经过3个工段、60多道工序。有些工序既复杂又重要,如端劲口、调劲口、淬火、细磨刃口、调整装配等,都是保持青州剪刀特点的重要工序。
(摘自《中国守艺人—— 一百零八匠》 罗易成 著 三联书店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