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虹
摘要:对学生的发展而言,解决问题活动的价值不只是获得具体的结论,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是可以有不同策略的。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关键词:策略多样化 探究 合作 交流 优化
在一堂数学课上,教师讲解“圆环的面积”,师生共同总结出“圆环面积=外圆面积—内圆面积”这个结论。有一位学生却站起来说:“老师,我可以把圆环面积转化为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来求。”教者对这突如其来的问题一时慌了神,不假思索地说:“把一个圆环面积转化为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来求,怎么可能呢?”
“圆环的面积能否转化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来求?”答案是肯定的。受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的启发,把一个圆环平均分成8份,然后按图2那样就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如果分的份数越多,就越接近平行四边形。《数学课程标准》非常重视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要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实际上,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就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的不同水平,让所有的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一、主动探究,多种方式的表达
1、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英国科学家波普尔说:“科学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从本质上说,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当然,学生学习是需要感知的。问题是学习的心脏,所以,教师首先要创设问题情境,巧妙地把数学学习内容与学习原有认知结构之间制造冲突,把学生引入迫切希望探究的情境。
2、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探索问题
一个数除以分数,先让学生自己研究如何解决。经过热烈的讨论,第一批学生代表说:“可以概括为: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显然,这是已预习同学的答案。在教师的肯定下,第二批代表说:“把被除数和除数都乘甲、乙两数的最小公倍数,可以把分数除法转化为整数除法计算,这种方法得到充分肯定后,学生积极性更高了。第三批代表回答:“被除数和除数都乘被除数的倒数。”第四批学生说:“把被除数和除数都乘除数的倒数。”这样的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算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真正体验到了探索过程的乐趣。
二、小组合作,多种智慧的碰撞
数学是一门机构性很强的学科,小学数学中的概念往往是一个个分散出现的,即使是注意到它们之间的联系,一般地说也是有限的,在教到一定阶段,就要引导学生对概念作纵向、横向联合的归类整理,找出概念间的内在联系,对学过的概念作穿线结构,促进学生头脑中的概念结构系统化。
在“代数初步认识的整理和复习”一课中,教师大可以放手让学生整理知识,四人一小组合作学习,根据知识点和它们之间的练习进行整理,要求整理出来的内容一定要简洁清晰,一目了然。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别采用了大树图、集合图、括号图等多种形式的方案。这些方案虽然形式不同,但都抓住了知识间的要点和联系。这种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合作中来,并在合作中深化认识,获得成功的喜悦。
三、交流比较,多种方法的优化
《标准》指出:“教师不要急于评价各种算法,应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选择适合于自己的方法”、“要引导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选择适合的策略,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思维水平”。要落实和体现“标准”的精神,必须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在充分感受之后优化。
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是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是“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数学课程新理念在课堂中的具体体现,其目的之一是开阔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果对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过早进行优化,势必限制学生的思维,影响学生的发展。因此,对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策略的优化,要注意掌握“火候”,在学生对多样化的方法有了较充分的感受,而且学生对各种方法的特点有了一定的理解后进行。这样,既给学生思维发散、不同的学生在不同方面的发展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又能让学生掌握一些简便的、创新的思维方法,提高思维的水平。
2、通过交流、比较,自己去体验,主动接受。
在引导学生对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优化的时候,教师千万不要强制学生选择某种方法、不选择某种方法,也不要简单地以部分优生的方法来统一全班同学的方法。在优化过程中,要重视发挥全体同学的主要作用,尊重每个同学自己的选择。在教学过程中,要组织学生对各种方法进行广泛的交流,对各种方法的特点进行广泛的比较,对各种方法的特点进行反复的比较,让学生自己去评价、自己去体验,最后让学生主动接受某一种或几种较好的方法。
3、选择自己喜欢、適合自己的方法。
没有最好的方法,最好的方法是相对的。因此,在对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优化的时候,应该让学生在与他人交流并比较各种方法的特点的基础上,选择自己最喜欢、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即使学生选择的方法确实比较麻烦,也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体验、比较、反思,最后自觉地去选择其他较好的方法。
总之,数学问题纷繁复杂,解题技法灵活多变,教师必须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充分考虑学生思维方式的多样化和思维水平的不同层次,创造性的优化教学过程,为学生构建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平台,鼓励学生从多种角度充分发展发展自己的有效策略,使学生的学习策略在数学活动中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 《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许跃东.《给学生一个创新机会》.上海教育出版社.2016.5
[3]郑敏信.《积极促进数学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2017.3
[4]《谈小学数学复习课的创新教学》.郑秀竹.2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