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小芳
摘 要: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道德与法治》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必须紧跟时代的要求和步伐,努力实现课程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本文基于《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现状,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利用教育云平台中的"教学助手"软件,从教学方式转变、评价方式创新等层面来解析课堂的改变。
关键词:教学助手;教学方式;评价方式
2018年4月教育部正式印发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作为推进“互联网+教育”的具体举措,树立以学习者为中心,以互动、开放、共享、规范為主要特征的资源观。道德与法治课程融合了道德法律、心理健康、安全等相关内容,以促进学生道德品质、法律意识、健康心理和公民意识的发展。在近两年的道德与法治部编教材教学实践中,深深感受到信息技术的深度运用,提高了课堂效果,助力学生道德与法治素养的培养。
一、教学助手,资源选择,填补教材的留白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几幅图,几十个字,一个绘本故事就是一课。可其中要传递的三维目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地区有不同地区的认知,不同的学校还有不同的文化,每一课的教学设计都给予教师无限的创意空间。在这种情形下,微平台“教学助手”走进了我的课堂。让我的道德与法治课堂生动有趣,内容充实,形式多变,深受学生喜爱,教育效果显著。
在教学助手备课资源中,教师可以选用精品资源、共享资源、我的资源中的PPT、教案、图片、微课等进行初始备课。各种有针对性、时效性、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资源充盈课堂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认识、体验、反思过程中促进良好道德品质和正确思想观念的形成和发展。课堂上结合网络素材创设生活情境,容易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在交流分享和合作探究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价值认同和内化。这些资源的提供与运用,改变了以往品德与生活课程老师唠唠叨叨一节课,学生云里雾里40分钟的低效状态。现在一节道德与法治课结束,孩子们还意犹未尽,围着老师讲述课堂上的话题,讲曾经经历的故事。
二、强烈冲击,提高认知,引导学生做好自己
在上一年级下册《我们要有精神》一课时,我播放了天安门升旗手的升旗仪式视频,孩子们被整齐划一的正步,昂首挺胸的精神气和洪亮的口令声震慑了。然后又播放了孩子们做操时整队的队列,和笔挺的身姿。虽然差距甚大,但孩子们亦是认认真真的,一个个严肃庄重的场景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要有精神”这样的种子。这些美好的记忆,成了孩子们生活的向往。从那以后,课堂上经常听到我的夸赞,你站得真精神,你坐得真精神,你发言真精彩。对有精神的孩子我都给予光荣榜奖励。对于有精神的孩子,我还现场拍照片,通过教学助手中的移动讲台同步发到屏幕上,让同学们学习,鼓励这个同学继续努力。
三、线上线下,行知合一,让学生快乐分享
在教学助手环境下学习一年级下册《风儿轻轻吹》一课,根据教材内容,我将两课时分别设计成清风漫步型,狂风大作型两种风格。第一课时在微风中捉迷藏找一找,玩一玩游戏,试一试了解风的形成,读一读绘本故事风的朋友。丰富的内容让孩子们感受无处不在的风的乐趣。
将做一做风车的微课发布在家庭作业中。学生通过学习微课,将制作后的作品和玩风车的视频发给我。教师通过移动讲台在课堂上一一展示分享,完成的同学及时得到肯定,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教师在光荣榜的积分中及时奖励。孩子们将动手动脑制作的荣耀与成功变成一种我真行的精神鼓励,线上线下的互动,助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道德与法治教育目标得以落实!若无底石坚实,安得山高险峻;若无知行合一,安能行远攀高。
四、优化情景,体验感知,教学生健康生活
学习《风儿轻轻吹》第二课时,我带领学生走进生活中的风环境,感受风的本领和脾气。在大本领大脾气的两种情景落差中,学生的认知上经历强烈的刺激。风吹帆远航,风力发电,风助飞行器飞行等本领的演示,让学生们了解到风方便了交通,风提供能源,风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为人造福!学生为此惊叹、折服,感受到平凡中的不平凡,平静中的卓越。
第二个环节,风儿脾气可不小,书中以拟人化的说法就吸引了孩子们。通过教学助手白板播放1-11级风力图示,在震撼中学生发出哇的惊呼!结合“遇到风儿‘生气’了,我们怎么办?”学生讨论,得出生活经验与办法。生活中,你遇到最大的风是什么情况,你和家人是如何处理的?学生津津有味地走进生活回忆,讲述经过,审视处理方法,建立风中防护策略。
我抓住时机播放《台风与洪水》视频,将去年暑假台风“山竹”肆虐画面再现,孩子们在惊憾中深深感受到生命弱小,生命的珍贵。在风中要学会自我保护,安全意识得到提升。
五、心中有学生,手中有办法,学真知做真人
信息技术的运用突破传统教学在时间、空间和地域上的限制,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优化课堂教学环节,实现高效教学,高效学习,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得到落实,尤其在培育“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实践创新”等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方面,更是具有传统课堂方式下不可比拟的优势。
我们今天面对的学生都是数字原住民,他们一出生就处于一个无所不在的网络世界,“互联网+”就是他们的生活方式。因而,他们所经历的课堂生活也应随着技术与工具的变革悄然转身。
杜威:一切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形成人格。而真正指向核心素养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必须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真正转变,以“身”体之,以“心”悟之,教学助手环境下的道德与法治课堂让学生们在生动的画面与动态的场景中体验、感悟,培养孩子树立规则和公民意识,从而走向自理、自律、自觉、自主。相信以促进核心素养培养为导向,应用信息技术对教学进行的深度融合创新,必将以“德”浸润和温暖儿童心灵,以“法”呵护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金胜华.信息技术背景下的生成性道德与法治课程构建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9(31):164-165.
[2]郭娟.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分析[J].才智,2019(27):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