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生活学数学 走出课堂收获多

2019-09-10 18:48王清梅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37期
关键词:联系数学生活

王清梅

摘  要:数学的产生和发展与现实生活密不可分,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反过来数学知识又使现实生活更合理更科学,所以说生活中处处皆有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其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因此,数学教学要求选材必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来设计教学,为学生精心创设学习数学知识的情境,帮助学生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体会数学,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关键词:生活  数学  联系

一、利用常见物体,引出数学问题。

学生不是一张白纸,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在他们的头脑中已经积累了许多生活经验。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充分利用这些生活经验引出数学问题,引起一种学习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数学的学习、探索之中。

例如,我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先让学生说一说在现实生活中看见过哪些物体是圆形的,学生举出多种实物,如脸盆、水杯、水桶、下水道洞口的盖子、车的轮子等等,然后我紧接着问:为什么要把它们设计成圆形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对这些司空见惯的物体蕴含的科学道理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接着我水到渠成引出学习的内容:“这些好处其实都与圆的特点有关,等学了圆的知识之后,大家就会明白它的设计道理。”

通过这种联系生活实际的开头,不仅使儿童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去,而且使学生感到生活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

二、创设生活情境,提升学习动力。

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景,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境有机结合起来,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见的现实。让数学贴近生活,学生就会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感受到数学的真谛与价值。

例如,教学“按比例分配”时,上课一开始,我带进教室一捆书,问学生:“你们分过东西吗?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批科普读物,想分给同学们课余时间看,你觉得应怎么分?”同学们纷纷谈了自己的想法,归纳出分东西要思考“有多少?分给谁?怎么分?”接着告诉学生:“这批书一共200本,我们班共有5个小组,怎么分?”学生说:“平均分,列式为200÷5=40(本),每个小组40本。”这时我又提出新的问题:“我们班5个小组人数不等,第一小组8人,第二小组9人,第三小组11人。第四小组和第五小组都是6人,你认为按上面的分法合理吗?”學生纷纷提出:“按小组分不合理,必须按各小组人数的多少分。”于是学生提出了许多办法,有的说可以用总本数除以总人数,再分别乘各组的人数;有的说可以先算每组人数各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再用总本数乘几分之几,等等。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建议,指出这种按每份数大小分配的实际问题叫做“按比例分配”。然后让学生按自己的想法求出各组应分多少本。

像这样,从学生身边所熟悉的生活中引出问题,让学生与数学问题亲密接触,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认识到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学生就会学得主动,从而喜爱数学,愿意学数学。

三、联系生活实际,渗透思想德育。

我在教学中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态度和价值观,在问题情境创设中尽可能自然地渗透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等关系的价值引导。

如在上《买花》这节课时,就在混合运算的教学中穿插了在“三八”妇女节即将到来之时,孩子们选购鲜花作为礼物送给妈妈这样的生活情景。相比之下,有些人错误认为,只要学习好,孝不孝敬父母不重要,甚至还有很多家长也是这样来与老师交流的,很多人认为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与我们的德育是没有多大关系的。其实,这样的想法是不对的,试想: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懂得尊敬,又怎能期待他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对社会、对他人、对国家有多大的责任、有多大的作为呢?课后有家长十分感动地打电话对我说:“张老师,真没想到咱们家里的小皇帝从来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今天放学回家,竟然主动地提出让妈妈休息,自己打扫卫生,收拾屋子,说是要把这作为三八妇女节的礼物送给妈妈。”她非常感谢老师对小孩子的正确教育引导。有的家长喜出望外地拿着孩子用零花钱买的礼物,别提有多开心,连声夸奖自己的孩子长大了、懂事了,感谢老师在教会孩子知识的同时,教会了孩子做人。

在百以内加减法练习课时,我出示了2018亚运会奖牌数的调查回顾,在一个个庄严的奖牌颁发仪式中,将一个个百以内的加减法的认识提炼出来,孩子们通过课前调查与课堂交流,了解了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与亚运会有关的知识与信息,甚至在班里还掀起了一股体育锻炼的热潮,一个个想拼搏夺冠,为祖国争光添彩。

立德树人,不仅是品德课、班主任的事,在数学课教学中也要精心设计,将新课程的人文情怀、环保意识、行为规范、伦理道德,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

四、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应用能力。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利用数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则是一条重要的途径。要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日常生活现象,去理解现实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

数学教材中有一些应用题,有些情境设计离学生生活现实较远,学生没有亲眼看见过,没有亲身经历过,超出了学生的认知范围,不能很好地训练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在教学中善于处理教材,联系生活实际,把社会生活的鲜活题材引入数学学习的大课堂中去。

例如我在教学“百分率”时,发现课本上的习题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所求百分率的含义。我于是就列举了一些学生熟悉的、贴近他们生活的数学问题来取代。例如(1)本班数学期中考试有40人参考,35人及格,其中25人优秀,求这次考试的及格率和优秀率。(2)本校有学生280人,昨天因病请假5人,求昨天全校的出勤率。(3)体育课上,小明和小亮进行投篮比赛,小明投20个,中15个,小亮投18个,中14个。求谁的投中率高?

通过改编和自编习题,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应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很多身边的问题,这样,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得到了较好的培养。

总之,把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请进课堂,课堂上数学知识就会学得好,记得牢。下课后,毕业后,学生习得的数学知识就不会还给老师,才能在生活中游刃有余地运用数学知识。

只有将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才能让学生感到数学很亲切,才能感到生活中处处皆数学。这样学生才能在一种熟悉环境中,想学数学,乐学数学,进而学好数学,用好数学。

猜你喜欢
联系数学生活
浅谈平面图与立体图的思维培养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