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娜娜
摘要:“展场”已不单纯的只是一个展览场地,更是一个期待参与的场域,召唤公众靠近它,给人们以新的体验和感受,在一定的场域下,空间、时间、观众在相互交织的关系网下形成了各在的“话语权”,诠释了“展场”下的另一种认知。
关键词:展场;空间;时间;观众
在中国,当代艺术代表了一种反叛、独立、底层的,从人民大众中走出来的,又回归人民大众的一种艺术形式。它作为一种充满希望的火苗在欲欲燃烧,是试图摆脱传统固有创作“牢笼”的一种开放式艺术样式。当代艺术与传统艺术的区别除材料、手段、展示方式的不同外,最重要的一点是艺术家对展示空间的态度不同,而从观众的角度来讲,它打破了固有的参观方式,使得每一次的当代艺术展览都会给他们带来不同的感触,因此,空间、时间和身份的“三角”关系是众多当代艺术作品创作观念中的基础。
2012年,中国美术馆举办了《谭平个展:一割》,这场展览让人印象深刻,并是首个进入中国美术馆主展厅的抽象艺术家展览,反映了谭平教授的版画创作经历了中西艺术的洗礼,逐步走向独立而绝无仅有的境界。艺术家继承中国书法千年的传统,通过木刻板画的形式进行创作,用一条极简的曲线记录下了时间,而时间的背后责任与情感并存,所以说这件作品单纯而又丰富,其展览的形式也与其它传统艺术作品判然不同,充分借用中国美术馆独有的圆形空间来突出作品的内在涵义,整个展览展线的设置也是观众重新解读艺术家思想的过程。当观众进入展厅的一瞬间就与作品的中心思想发生关系,观众从作品的开头到结束,整个的欣赏过程所花费的时间就是作者艺术创作思想的主旨。这种展示的形式即打破了传统的“样板式”的静态展示形式,意欲在艺术博物馆的“展场”场域中更加重视空间与作品之间的关系,以及观众在艺术作品中的现场感与互动性。有趣、新颖的展陈形式以及手段对于与艺术家艺术思想的传达至关重要,利用展示媒介将观众的情感与品味调动起来,感受空间以及媒介所表达的独特艺术魅力,在整个艺术作品的观看过程中体验空间的可变性和随意性带给我们的不一样的情境。
“情境”在“展场”的艺术语境下,可以说是艺术家思想与空间碰撞所给观众带来的一种至上的感受。在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中,讲究诗情画意的“境”的视觉形象,美学家王国维曾说:“言气质,言神韵,不如言境界,有境界本也。气质、神韵,未也。有境界而二者随之矣。“情‘境’设计一情‘境’是情景中情感的提升,即意境。”1在表演艺术中表现更为突出,无论是肢体语言的表达,还是空间画面的渲染,都包含深厚的情感,情至境生,追求的是一种空灵高远的象外之境。意境的渲染是靠场景的唯美所打造的,场景中的音乐、舞蹈、灯光、色彩、道具、服饰等都将故事情节中的情感进一步升华,引领观众进入想象的空间,从而获得较高的艺术享受,形成一种舞台美术独有的境域。2017年,艺术家谭平在元典美术馆举办了“这是一件作品,这不是一件作品。这是一个展览,这不是一个展览”的主题展览,艺术家在这场展览中“让灯光成为主角”,赋予“灯”新的概念,不再是传统的功用产品,而是一个承载着时代背景以及艺术家思想的一件作品。通过空旷的展览空间,艺术作品的引领,表演艺术的缓慢节奏与韵律,让观众感受时间节奏的变化,并通过观众的亲自参与,引起观众在观念上的转变,体会不一樣的情境,与艺术家产生思想共鸣。在这次展览中,舞蹈表演也成为诠释空间、时间的一个重要的媒介,链接艺术家与观众。在“展场”的场域下,表演的过程中,“情节”事件的变化,可通过塑造人物角色、表演时间的长短来表现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一种“情感”的叙述方式。“情”的诠释是人为的,而“景”则是一种客观的存在,有实景与虚景之别。在艺术创造的过程中,虚与实这一对矛盾通过艺术形象反映生活,表现艺术真实。也就是说,“空间中的‘事件’哪怕是‘非事件’,富于空间的活力,才能够将空间、时间和体验完整的表达出来,完成信息的传递和接受过程”,在以“情”为主的表演艺术中,因情节的发展带有时间性,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时间的延展便是空间。如传统戏剧在展陈语境下应该是时间与空间,静态到动态,有限到无限的艺术。更进一步说,美术馆、艺术馆中“展览空间”的意义在当代艺术语境下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建筑空间这一单一层面上,而是建筑、展品、观众三者共同形成的复杂空间关系,在这种关系链中彼此都有相对的“话语权”,也可以说是“话语”的空间化。
艺术馆、美术馆之“展场”应如何走向观众?并且与观众形成良好的关系呢?“观众”一词博物馆学家王宏钧这样定义:“社会公众是一个十分广泛的概念,是一个十分庞大博杂的人群。那些来到博物馆参观或曾经来馆参观的公众,是博物馆观众;那些至今还没来过博物馆的公众,应该看做是博物馆“潜在的”观众。”2因观众身份不同、教育背景、社会关系的不同,因此对于作品的解读也就不同,催生了不同类别的观众,应针对性、层次性的进行策展与艺术教育的执行。车尔尼雪夫斯基曾在《艺术对现实的审美关系》中说:“任何事物,我们在那里面看得见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那就是美的。”3这里的“我们”包括艺术创作者和观众两个群体,同样,艺术家在进行作品的处理,以及展示设计者对舞美以及展示环境进行处理时,应该遵从观众的心理、聆听观众的内心、寻求观众的心理需求,将艺术作品、空间、观众连接为一个整体,从而形成“展场”走向“公众”,“公众”参与“展场”的良好生态系统。
艺术以理服人,以情动之。“情”在表演艺术作品中是流淌的血液,骨骼的支撑,换句话说,“情”是艺术作品思想的精髓,如果少了情,就不能打动观众,产生彼此之间的心灵上的共鸣,作品也就成为了一件没有灵魂、形同虚设的摆件。
综上所述,“展场”己不单纯的只是一个展览场地,更是一个期待参与的场域,召唤公众靠近它,给人们以新的体验和感受,而作为观众,他们在美术馆中用心、用手、用耳来静心触摸和体验,形成了自己的一种新的认知和经验,为当代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另一种可能。
参考文献
[1]彭锋.美学的意蕴[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1:55.
[2]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修订本)[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12: 306.
[3]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下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