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冰
一、现在很多的学者、还有教科书上都这么认为,即社会学是一门专门研究社会的学说。我认为这种说法是不对的,至少是不全面的。我个人认为,社会学不是研究社会的,而是一门主要致力于研究社会体的学说是一门专门研究社会体在物质空间里存在与发展、运动之状态的学说。社会与社会体是有区别的,前者指的是人,后者指的是物。
我简单地解释一下。
人是不能独自、赤裸地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的。他必须要有各种物质的或物资的东西为他提供保障。也就是说他必须在物质或物资所提供能够适应其生存的环境中才能存在。我们把物质用M表示,把物资用m表示。当我们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人与M、m时,我们就会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即:人是附着在m上的,而不是依附于M上的。是m为我们人类提供了生存和生产的空间。同时,m又拉着我们在M的空间里运动。这有点像人与地球和太阳之间的关系。在这里,m本身在事实上就成为了一个载体 一艘运载人类在M的空间里进行运动的货船。这个货船以及其内的人,就构成我前面所说的社会体。如果我们以一定的角度来审视这个社会体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他是在M中运动的,而且这种运动,其实就是物质所具有各种运动方式中的一种,与物质运动的自然法则没有什么本质的或者说根本的区别。如果非要说有什么不同或者是区别,那就是在m之上,或者说是在社会体内,人自身也有着各种各样的存在形式。无论在社会体内人本身有什么样的存在形式,都不影响其在M中的运动。
顺便说一句,人类在这个载体里
也就是在m之内,曾经存在着、同时也是现在存在着、而且将来也一定存在着各种各样不同的形式,这是我们人类自身发展的结果,这与社会体在M空间里的运动是两回事。至于说人类的发展能够促进科学的进步,科学的进步又反过来促进了人类的进步,这也是对m而言,而非对M来说的。
还有一点要说的就是,社会体在M中的存在与运动可以用这个公式来表示:(m-m1)/M-H。简单解释一下,m是社会体的物资量,m’是物资体内同步损耗的物资量,M为物质体的总质量。H为该社会体在M中存在的高度,也可以理解为该社会体存在的状态。当m- m’=O时,H=O,这意味着无论你是什么人,都要和动物一样,吃野草,啃树皮。此时,社会体是沿着物质的表面进行存在着的。当m-m’=M时,此时,你所存在着的这个社会体或者说你所面对的社会体就成了仙了,你就可以随心所欲地飞到太阳系或者太阳系以外的任何一个地方去了。M是不能为零的。自然界里的物质是永远真实地存在着的 无论是其质量还是形式。
二、前面我说过,人是存在于m之上的,也就是社会体之中的。是m为我们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所需的的动能与环境。也就是说,是m驮载着我们邀游在M的空间里的。所以,m是一个很重要的东西。那么问题来了,人是不断进化而来的,那么m是从哪儿来的?答:是从M这里转化过来的。是怎么转化过来的?答:是通过生产力转化过来的。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M与m是分别存在于两个不同的物质空间里的物质。m存在于物壳上面的空间里,而M则是存在于物壳下面的空间里。我们要获得m,就需要把处在物壳下面的M弄到物壳的上面来,也就是把M转化为m,生产力就是干这事的。而且也只有生产力能干。所以生产力的学名应该叫物质转换力,其俗名叫生产力。
要把物质从一个空间转移到另一个空間,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需要力在里面起作用。
大家知道,自然界本身就存在着很多的、各种各样的物质力。这些力有的已经被我们认识了,有的正在被我们认识,有的可能还没有被我们所认识。我们认为,这些原本在自然界就存在着的物质力,是这样一种性质:要不是沿着物壳对M进行作用的,要不就是平行于物壳对M进行作用的,所以,这些力无论其力值多么大,都是无法将M转化为m的。
这些力对物质的作用,只能在同一空间里进行。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将M转变成M’。唯独生产力不是。生产力是沿着一定的角度来对M进行作用的,所以只有生产力能够把物壳下面的M顶到物壳的上面去,变为m。那么,生产力又是从哪儿来的?答案是从生产工具这里产生出来的。只有生产工具才能将自然界里的原本就存在着的物质力撬成一个向上的角度,使M在被作用时,不是沿着M到M’的既定轨道变动,而是使M沿着这个带着角度的力向着物壳的上面前进
只有这个带有角度的物质力在对M进行作用的时候,最终才能产生出m来。
由于生产工具不是自然界本身自带的,所以自然界里本身是不存在生产力的。换句话说就是,自然界里本身是没有或不存在任何一种带角度的物质力。这一点非常重要。我们把生产力用f表示,把自然界里的物质力用F来表示。F与f之间的关系是:F=fcos a,其中cos a是他们之间的夹角。